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應該談借錢?


余光中 | 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應該談借錢?

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應該談借錢?

文丨余光中

在借貸的世界裡,似乎有一個公式,那就是,開價愈低,借成的機會愈小。

照理區區之數,應該很容易借到,何至碰壁。問題在於,開價既低,來客的境遇窮蹇可知,身份也必然卑微。

“兔子小開口”,充其量不過要一根胡蘿蔔巴。誰耐煩去敷衍一隻兔子呢?

余光中 | 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應該談借錢?

如果來者是一個資深的借錢人,他就懂得先要大開其口:“已經在別處籌了七八萬,能不能再調兩萬五千,讓我週轉一下?”

獅子搏兔,喧賓奪主,一時形勢互易,主人忽然變成了一隻小兔子。小兔子就算捐軀成仁,恐怕也難塞大獅的牙縫。

這樣一來,自卑感就從客人轉移到主人,借錢的人趾高氣揚,出錢的人反而無地自容了。

“真對不起,近來我也 —— (也怎麼樣呢?“捉襟見肘”嗎?還是“三餐不繼”呢?又不是你在借錢,何苦這麼自貶?)—— 我也 —— 先拿三千去,怎麼樣?”

一面舌結唇顫,等待獅子宣判。“好吧。就先給我----五千好了。”兩萬五千減成一個零頭,顯得既豪爽,又體貼,感激的反而是主人。

潛意識裡面,好像是客人免了他兩萬,而不是他拿給客人五千。這是“中姿勢”的借法。

余光中 | 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應該談借錢?

至於“高姿勢”,那裡面的學問就太大了,簡直有一點天人之際的意味。善借者不是向私人,而是向國家借。

借的藉口不再是一根胡蘿蔔,而是好幾根菸囪。

借的對象不再是個人,而是千百萬人。債主的人數等於人口的總數,反而不像欠任何人的錢了。至於怎麼還法,甚至要不要還,豈是胡蘿蔔的境界所能瞭解的。

此之謂“大借若還”。

選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走》

余光中 | 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應該談借錢?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

↓↓為您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