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用信息化平臺統籌“防疫戰”“城市大腦”72小時升級

南沙:用信息化平臺統籌“防疫戰”“城市大腦”72小時升級

在本次新冠肺炎防“疫”戰中,廣州各區和街鎮、社區是基層防控的一線力量,不斷湧現出發揮各區資源、防疫管理積極創新的案例,涵蓋了全廣州多個層面:統籌有限的人力物力實現高效防疫、構建大數據信息平臺精準追蹤、細緻及時做好來穗人員的服務和管理、有序發動社區居民自覺防疫、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之間穩定平衡……

即日起,南方都市報開設專欄對廣州疫情防控一線創新案例進行梳理報道、深入調研,為疫情防控提供可借鑑可複製的經驗。這些案例也將成為今年南都城市治理榜評選的基礎資料。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如何以科技之力為這場戰役助攻?南都記者從南沙區科工信局獲悉,為全力應對疫情,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於1月29日開發,2月2日正式上線運營。彙總整合疫情重點關注人員、最新疫情數據、資源調度等各類防疫信息,打通各部門的“數據煙囪”……臨危受命,這個系統究竟是什麼?歷經多久面世?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又能有多大功效?南都記者專訪廣州中科院軟件所智能物聯網實驗室主任、中科智城研發部副總監吳鴻,瞭解科技之光如何點亮“戰疫”希望。

直擊

重點人員、企業復工、物資調配全包括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這個神秘的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就建立在“南沙城市大腦”項目基礎上。

在系統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的顯示大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沙新增病例、累計病例數據實時更新,全區九個鎮街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陽性檢測人員等疫情重點人群的分佈情況以電子地圖的形式精準呈現。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PC端總覽圖。

點開任一標記,就可具體瞭解重點人員的近期接觸情況、健康狀況、就診信息等,疫情防控情況一覽無遺。通過多圖層直觀展示,提供數據統計趨勢分析,指示統籌部門的指揮作戰,指揮調度。

廣州中科院軟件所智能物聯網實驗室主任、中科智城研發部副總監吳鴻告訴南都記者,這是一個強大的“整體”,包括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疫情總覽手機端、防疫物資管理、企業復工管理、疫情防護信息上報等功能模塊,這五個模塊構成一個整體。

南沙:用信息化平臺統籌“防疫戰”“城市大腦”72小時升級手機端的內容展示。

“大屏展示的內容,如疫情的統計、趨勢、分析都會同步到手機端展示。疫情的信息會隨時進行發佈,手機端會以不同圖層,直觀展示彙總信息,同時提供數據的統計、趨勢的分析。”吳鴻介紹,在疫情防護信息系統中衛健委的疫情人員信息、接觸人員信息都會在此上報,提高工作效率,讓數據實時進入系統,可以實時更新,保證整體對疫情防控的協同指揮。

截至2月5日,該系統就已匯聚數據210項、27萬餘條。南沙也成為了全市率先建成防疫統籌信息化平臺的行政區。

研發

50多名程序員集結 72小時後產品上線

從開發到上線,歷時不過短短几天,這究竟如何做到?

1月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廣州分部接到廣州市南沙區有關部門通知: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展趨勢,南沙區防疫信息工作急需信息技術支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好應對疫情防控。

接到任務後,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及其孵化企業中科智城、中科易德公司的30餘名技術骨幹迅速集結。“我們就是跟時間賽跑,爭取一次過。”廣州中科院軟件所智能物聯網實驗室主任、中科智城研發部副總監吳鴻跟他的團隊強調。1小時左右,第一批開發團隊20餘人到位並按需分組,全力投入到系統框架設計、管控過程、需求確認、數據對接、數據清理、系統開發等工作中。研發人員連續奮戰通宵,經過72小時的高強度遠程協作開發,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得以於2月2日正式上線。

“我們投入很快,但是整個工作機制很清晰。會確切理解需求端的要求,不要做完了又推倒,重新開發。”在吳鴻的帶領下,整個團隊持續高效運作,滿足疫情防控的要求。“這次的強度比之前高很多,就是實戰。”吳鴻回憶,從一開始集結的20人,現在整個團隊已經擴展到了50人左右,“每天熬夜的同事需要輪換,我們要保證技術支持24小時在線。同事進入之前我們都會講清楚,來了就要技術過硬,要頂上,隨時解決問題。”

經過幾天的奮戰,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已初步建立,目前正在根據實際需要來不停地更新完善。

亮點

應用區塊鏈技術提高復工效率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有關企業復工流程模塊。

“我們鏖戰了兩天一夜完成了企業復工管理系統。”根據吳鴻介紹,企業復工系統改變了企業以前要用紙質表格上報信息的狀況。企業復工系統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信任機制,大大提高了效率。區塊鏈是怎麼對復工安全起保障作用,並且提高復工效率的呢?

吳鴻詳細地介紹了這一作用原理:“企業上報復工信息,要簽署承諾函,信息上報後即上鍊,企業要對此負責,出了問題要承擔法律責任。對政府部門來說,減少了之前繁瑣的審批,因為審批要核實準確性。現在減少了審批環節,便提高了企業復工申請的效率。”

未來

疫情之後可支持政府日常工作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在手機端展示的企業復工模塊。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信息資源播報圖。

此次南沙區的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吳鴻和團隊表示,接下來會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和打磨已有的功能,配合加強疫情防控,“看之後需要哪些數據、方式、展示手段,做到怎麼便捷怎麼來。”

比如說,在手機端登錄時,用戶可以選擇記住密碼,不需要每次進入輸入密碼。此外,在手機端頁面的選擇上,吳鴻和團隊選取了H5來展示。“我們選擇H5,因為技術可以支持需求,同時很快速,小程序的申請、審批需要時間,H5可以避開這個時間,快速上線。”

前期打速度戰,現在更要打好質量戰,“以前H5進入後需要手動刷新,我們加以改進實現了頁面自動刷新,可以看到實時的數據。”現在在手機屏不僅可以看到有企業服務系統的信息,還有政策通知。吳鴻向記者介紹道:“以前防疫領導小組看政策通知可能要在網頁上、手機微信群上,比較分散,現在大家統一用手機總覽系統,就可以查閱到國家省市的政策文件,很方便。”

關於接下來的研發,吳鴻和團隊有更長遠的打算,“這個系統中的某些功能、產品是可以形成長期機制的,在疫情之後也可以支持政府日常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我們這個階段已經在這方面逐步融入需求分析和開發過程中。”

南沙:用信息化平台统筹“防疫战”“城市大脑”72小时升级

南都觀察團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院長、教授蔡立輝:

信息化平臺利於信息共享、支持決策 也應留下對外溝通的接口

南沙這樣的信息化平臺,通過各部門和各地區之間有關疫情信息共享,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把可能攜帶病毒的患者(有的還沒有診斷,處在潛伏期)與該患者活動的區域與接觸到的人關聯起來。當診斷以後就可以迅速將接觸到的區域和人隔離起來,大大減少了疫情的蔓延和傳播。

同時,根據新增病例(後續還可能出現死亡病例)的有關詳細信息,可以分析不同地區疫情發展的情況,為提高遏制疫情決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提供支撐,根據不同區域疫情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和配置有關醫務人員、醫藥設備和物資,有利於處置措施更加有力有效。

要充分發揮這種信息化平臺的作用,關鍵是有關信息和數據的採集、共享和真實性問題,當然還包括信息的及時性,需要加強有關信息的報送和管理,明確有關信息報送的流程、信息時間要求和內容要求。

同時,建議這樣的信息平臺不能只是有關部門內部使用,還必須有助於人民群眾使用,要留有對外溝通的接口。這種平臺,信息化基礎比較好的地區可以使用,對於食品藥品以及其它產品質量溯源等領域,也比較適用。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政務數據和安全管理處二級調研員羅劍濤:

對各種應急事件具有借鑑意義

這種信息化平臺可以解決事件的全面信息歸集的問題。而要讓它充分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共享體系。對於其他領域來說,這種平臺對各種應急事件都具有廣泛的借鑑意義,因為底層都是一樣的,只是應用場景不一樣。

專題統籌:南都記者 尹來 李文 遊曼妮

採寫:南都記者 董曉妍 李文 趙安然 實習生 鄧玉婷 通訊員 餘麗穎 劉成 桂承濤受訪者供圖

製圖:何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