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一切為了師生的生命成長——我也來說說“停課不停學”

一切為了師生的生命成長

——我也來說說“停課不停學”

新冠肺炎疫情,是誰也沒有料到的。都在倉促應對,教育也不例外。本來學校教育有自己的運行規律與模式,有的是定勢,形成軌道,是好是壞,大家都在這條道上開著,有的快、有的慢,大家也都習以為常。可是,突然之間,一個誰都必須的緊急剎車,原來的路一瞬間堵掉了。怎麼辦?

線上教育,有了用武之地。當一宣佈春節放假延長,有些地方很快反應,於網上推出名師課程。用意十分好,把所在區域的學科名師的優質課,按照課表播放。很快,有校長、老師反應,這不行,是名師課的堆砌,缺乏體系。有名師與我微信聊天:這是複習課?還是新課?學生聽這些課有什麼作用?很快作出反應:組織自己的老師開發線上課程,以備課組為單位,分工備課、上課,課程的體系結構清晰了。停課不停學,對有些學校來說,主要是不停高考或中考的課程。有識之士馬上又尖銳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即是生命教育的大課堂,停課不停學,不是應試教育的新的契機,線上教育不應該成為應試教育的新陣地。怎麼辦?

這幾天,有人私下鼓勵我對此發表意見,我總是婉言謝絕。不是我沒有擔當,這時候說什麼好呢?非常時期,非常的反應、非常的舉措,很難十全十美。當下,大家焦慮、還有些惶恐。以人為本,是我們說了多少年的教育理念。在我們的生命面臨危險的時候,師生的平安是第一位的。與生命相比,其他都是小事,微不足道。

可是,這幾天,網上對停課不停學,議論越發多了,一些家長、老師怨聲載道,大有受不了之勢。終於憋不住,無奈,我也來說幾句罷,只是不要為已經比較亂了的中小學教育再添亂。

平常區域與區域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很難看出之間的差別與差距。這個突然其來的“停課不停學”,恰暴露了各自的本來面目。一個區域、一所學校對教育的理解,以及態度、水平、境界,都流露出來了。在某些人心中,只有分數、只有考試成績。本來比別人差一點,拼命地追趕,現在機會來了,可以彎道超車,為何不去搶先起跑?師生雖然不到校,負擔卻加重。這不僅僅是領導的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原因,還有水平、能力的問題。有些人平時對教育信息化認識不足、認識片面,追求形式、追求表面熱鬧,沒有真心實意地去做,現在倉促上陣,無論是專業、還是管理,都跟不上。有些地方線上教育水平差,無論是課程、教學,都在瞎忙亂,做無用功。一是應付上面、二是應付家長,走形式,無實際效果。

做的好的區域、學校還是很多的,上海、江蘇、福建、河南等地都有很好的做法和舉措,這時候,就看出一個地區、一所學校的真實水平了,是好是差,教育正處於什麼階段上顯然自我呈現了,我網上遇到長沙的“筱筱”老師,她是一位優秀的基層老師,我問她:現在的線上教學到底如何?網上一片罵聲。她回覆我:

“有效果啊,我是給我們年級的孩子上課,是有要求的,學校、年級、家長、學生是共同體。各取所需吧,意識到位,合理利用,在這種大環境下對學生很有幫助。”

“如果您的孩子在上這一個月不能去上學,您希望有老師引領嗎?”

“但老師的壓力確實比平常上課壓力大,因為不僅面對的是學生,還要接受社會的監督。所以每一堂課都要靜心準備。如果資源太亂,又泛,用別人的,可能老師會輕鬆,但學生家長接受度沒那麼高。所以,我們學校要求都要用自己老師的資源。這點確實受家長、學生歡迎,也體現學校管理的嚴謹和水平。”

我是原汁原味抄錄,未有加工。今天網上大家都在轉發“人民日報”登載的一篇文章《莫把停課不停學的好經念歪》,有人叫好,有人說差。我看到北京大學一位線上教育、數字化閱讀專家、教授留言:

“最煩這種“好經”的說法,別瞎‘唸經’才是‘好經’,無論防疫還是在線教學,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平時一點不練、也沒有相互配合,臨急抱佛腳,‘能力擠兌’還說是好經,呸!”一針見血,深刻而入木三分。

剛剛又看到一位中學語文老師留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市裡是沒有金剛鑽偏攬瓷器活,網絡根本容不了這麼多人,都是黑屏,還奔潰了。”說的也是事實。

一位資深教育人,評估與教育質量監測專家,心急如焚,對我說:“抗疫需要遵循傳染病防治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不是穿上雨衣就當自己穿了防護服可以百毒不侵了,線上教育也需要遵循線上教育規律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不能說努力的出發點是好的。這樣的行為就是正確的,目前線上教育的亂象有了一大群的吹哨人,就看上級領導部門能否正視。”說得讓我動容,真好。

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平時檢查多,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不過,對當下的“停課不停學”背景下的學校線上教育教學,卻應該組織恰當的檢查,以評估優劣。做到心中有數,多調查研究,及時指導,讓學校少走彎路。多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整合教育優質資源。切實加強有效管理,追求有效的線上教育。教育研究,不是隔靴搔癢,不是寫課題報告比賽,而是應該抓住現實生成的問題,多加以調查研究,此時此刻線上教學一哄而上,是不得已,但是給我們學校教育科研卻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督導部門、教育質量監測部門,主動有所作為的時機,也到了,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此時此刻,我們要多一點相互理解,要多一點寬容,我相信沒有人主觀上想把事情做錯、做壞,都想做好。暴露的諸多問題,只要及時糾正即好,我們要處理好各種關係,線上教育也有一個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問題,也有一個畢業年級與非畢業年級的關係問題,要把握好度。疫情過去,高考、中考還是要如期進行,還是要以分為依據錄取考生,對此我理解學校、家長的苦衷。不同的角色,相互多換位思考是需要的,假如我是家長、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學生,我會是什麼態度?我會怎麼做?假如,現有有一個區域、有一所學校,不做線上教育,能過關嗎?能受的了社會輿論、家長的炮轟與責難麼?大道理都會說,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遇事可以多問為什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只有一個標準:一切為了師生生命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的就做,不利於的就堅決不做。

寫完此文,我把預覽發給教育界的朋友們給把關審定一下,他們一定要我加上下述一段話,我說加上去,我的口氣不是太大了嗎?他們說,不行,都是什麼時候了,還只顧自己,無奈抄錄於下:

“由於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建議國家教育部對全國各地的線上教育逐級進行調研和督導,對問題嚴重的地區進行指導和糾正。”

2020年2月11日於石湖

柳袁照:一切為了師生的生命成長——我也來說說“停課不停學”


柳袁照:一切為了師生的生命成長——我也來說說“停課不停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