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最近,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口罩“一詞迅速成為網絡上熱議的關鍵詞,甚至還出現了”一罩難求“的情況。在便利店、藥店和各大電商平臺,防護級別達N95的3M口罩以及醫用外科口罩總是率先售罄,買家和商家都紛紛等待補貨。很多網友表示:”我不相信任何一種口罩,只認3M的N95。“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佈的《2018年口罩行業十大品牌企業》,前五名分別是3M、綠盾、霍尼韋爾、白元和三次元。其中,只有綠盾一家屬於中國本土品牌。

口罩商機都被外資品牌搶走了,國內口罩企業那麼多,難道就做不好一隻讓國人推薦的口罩嗎?


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1口罩供不應求


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截止至2020年1月30日21點,此次新型肺炎的確診人數為7830人,已經超過了當年非典的確診人數。走在大街上,人人皆戴口罩的現象實屬少見。伴隨著國民防範意識的提高,口罩成了各大藥店和商店中的搶手貨,而很多商家也藉此發起了國難財,口罩價格一度被抬高。為了緩解市場供應,許多口罩生產廠家的員工被臨時叫回去加班加點。

目前市場上的口罩主要有普通棉質口罩、醫用口罩、外科口罩和防護級別較高的N95口罩。其中N95可以有效隔離病毒和細菌,普通外科口罩也可以有效防護。在熱銷的狀態下,我國口罩產業的問題也就顯現了出來,還有著許多不成熟的方面。在微博上,“公安機關依法查扣假冒偽劣口罩”等字眼多次上熱搜。與此同時,“一罩難求”的情況下,許多沒有達到國家檢測標準的口罩也出現在一些電商平臺上。

事實上,我國口罩行業真正得到人們關注,還要從霧霾天氣說起。正因為北方的霧霾天,刺激了口罩在我國的需求。是口罩行業門檻低、監管不足,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近些年來,伴隨形勢的發展,口罩行業更是遇到了不少的阻力。

2 國內口罩市場3M一家獨大


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2002年,非典疫情讓人們記住了3M這個品牌,看似不起眼的口罩讓3M成為最大贏家。

真正讓3M迎來爆發的,是困擾北方的霧霾天。由於非典種下的種子,當霧霾驟起時,無數消費者毫不猶豫地湧向3M。2013年,也就是開始檢測PM2.5開始之際,3M 口罩在中國一年賣了超 1 億美元。而3M 還針對公眾需求,將零售口罩調整至消費品事業部,變成了快消品,並在中國推出了淨化器等產品。3M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3M口罩採用的是3M專有的高效靜電濾棉技術,相比傳統的過濾材料,可以在不提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提高過濾顆粒物的效率。3M口罩市場強勢背後,也離不開作為科研巨無霸的母公司。作為世界500強、工業產品領域的No.1,自1902年成立至今,3M公司已獲專利100000多項,品類多達6000多種,更平均每兩天就研發出三個新產品!

彷彿有了它就可以百毒不侵,不管是非典時期,霧霾盛行的時候,還是眼下疫情氾濫,3M口罩永遠是人們的首選,自然3M也就成為最大的贏家,一家獨大,獨佔市場份額的90%,看似普通的口罩,並沒有特別的技術含量,而3M卻是在這樣的市場中名利雙收,獨佔鰲頭。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佈的《2018年口罩行業十大品牌企業》,前五名分別是3M、綠盾、霍尼韋爾、白元和三次元。有業內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預測,3M可能承包了國內整個防霾口罩市場大概90%的份額,而綠盾則佔領了剩下10%份額裡面的一半,其他品牌瓜分剩下的5%。

非典和霧霾的出現,一定程度提高了消費者對口罩產品的認知,同時帶動了口罩產品銷售。但是國內上千家口罩生產企業為何輸給了3M一家呢?


3國內品牌輸在技術、營銷和渠道


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非典和霧霾危機後,生產口罩的企業開始多起來。2013年前,已註冊的各類口罩企業僅有500多家,兩年後,這個數字翻了一番。但生產口罩的企業大多從醫藥行業、日用品行業甚至是服飾行業跨界而來,這就導致了它們並不專業。為了擊敗競爭對手並快速佔領市場,很多廠家魚目混珠,大量不合格的口罩流向市場,亂象頻生。

國內防霾口罩企業之所以敗給3M等外資品牌,除了品牌積累方面的原因之外,在技術、營銷、渠道上也存在差距。

防霾口罩生產商蘇州世康品牌營銷經理崔玉果就表示:“專業防霾口罩的生產專業技術度還是挺高的,尤其對模具的要求非常精密,很多小廠商根本做不到,所有產品都要經過嚴格測試,差一點點就不符合標準,有可能一批產品出來全部報廢。”

3M中國公司公關部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3M專有的高效靜電濾棉技術,相比較傳統的過濾材料,在不提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提高過濾顆粒物的效率。”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雷利民則表示:“雖然國內外口罩生產商在技術上不能說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但差距並不大。相比之下,兩者在品牌上相差非常遠,目前國內防霾口罩生產企業還停留在模仿大品牌產品、替別人加工賺取加工費、培育自有品牌的階段。”

在雷利民看來,加大品牌營銷投入和多元化渠道建設,才是國內口罩生產企業當前的重要任務。傳統勞保、防護產品的銷售渠道很特殊,基本上都是走勞保商店的小批發、小代理渠道,目前防霾口罩基本上在藥店、超市都可以買到,外資品牌非常牢固地掌握了這些線下渠道,並且每年都會有很大的品牌推廣力度。中國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4 業內呼籲完善口罩標準


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長期以來,由於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的缺失,消費者對口罩類產品的認知較為模糊,導致口罩的質量參差不齊。

據瞭解,國內現行的口罩國家強制標準尚不能完全適用於民用防霾口罩。2016年1月18日,國內首個民用《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也是首個針對PM2.5防護口罩的團體標準正式對外發布,並於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另外,從2016年11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了《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並已正式實施。為了保障公眾佩戴防護口罩的安全性,該標準對細顆粒物(PM2.5)的防護效果和佩戴安全性能作出了明確規定。


隨著各種標準的公佈執行,低層次的民用防護口罩將被淘汰,具備品牌效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民用防護口罩將取得更好發展。但是,《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是推薦性標準,與《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同樣不具有強制性。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人們對N95口罩的需求激增,不少線上商家紛紛修改上架商品說明,指鹿為馬。貼牌造假、急功近利、不重創新,這些口罩生產商的"特性"嚴重拉低了人們對國內品牌的信任度。加上由於起步晚、投入低,下游營銷渠道建設也較為落後,種種土壤導致國內尚難培育出一個民族自有品牌,不得不讓利國外品牌。通過此次武漢新型肺炎,我們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口罩可以走向正軌,也可以走向國際和外資口罩品牌媲美。


中國那麼多口罩企業,3M公司為什麼能一家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