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日子裡,沒有誰是旁觀者

“剛剛在疫情地圖上看到有個肺炎確診患者,曾經在距離我們2.2公里的地方逗留過。”老公一臉擔憂的感嘆道。我的心也咯噔了一下。

這段時間,彷彿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必須要極其小心地快速適應。

派家裡的“壯丁”集中採購,其他人“按兵不動”

如果某一天的早晨,當我打開手機看到確診和疑似的數據不再上漲,而抗病毒疫苗也已投放市場,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終於煙消雲散了。那麼,我準備親自下廚,擺上一桌子美食,跟家人好好慶祝一番。然而,目前的狀況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眼看著家裡的存貨一點點吃光,又要籌劃著採購的事情了。平常習慣了“送貨到家”的服務,現在大超市的快遞小哥總是預約已滿的狀態,也不得不派家裡的“壯丁”全副武裝出動了。

“抗疫”的日子裡,沒有誰是旁觀者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有點幽默的段子,說超市裡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男士,有的還拿著手寫的菜單,不時地打電話問家裡人“你要的豆角是圓豆角還是扁豆角?”“衛生紙是捲紙還是抽紙?”辛辛苦苦採購一大堆東西,回到家還免不了捱罵。這些男士們是多久沒有參與“家庭管理”了呀。我們家這位還是挺“賢惠”的,出去採購基本上不用管,也能做得一手美食,只是疫情限制了他出去聚會的自由。


有了孩子,甜蜜的牽掛,深深的擔憂

“非典”那年,我還是個孩子,而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非常時期,更要加倍小心照顧了。去年家裡的老人還在幫忙看孩子,這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老家封村了,北京小區也處於半封閉狀態,進出都要出入證,外地返工人員連進小區都是困難。

現在不得不一手帶娃,一手在家辦公。幾個月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陪伴,所以,只要她醒著,我基本是處於“玩伴”的角色,好在閨女比較乖,有時候給她一些玩具,她自己也能安靜地玩很久。等到孩子睡下了,趕緊打開電腦,開始線上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精神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連自己都忍不住要誇讚幾句了。真是應了那句“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抗疫”的日子裡,沒有誰是旁觀者

待在家裡還比較安全,可是不得不外出的時候,忍不住擔憂起來。到了該給孩子打疫苗的時間了,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去,怕接觸到傳染源;不去,又怕錯過了打疫苗的最佳時間。就這樣反反覆覆糾結了好幾天,最後還是決定,去。社區醫院人很少,一個孩子只能跟著一個家長,進去就要量體溫,醫生護士們都戴著口罩和手套,不時有消毒的工作人員來回走動。孩子太小,戴不住口罩,就那樣暴露在令人緊張的空氣中,一上午我的手心裡都是汗,在心裡默默罵了幾句“這該死的瘟疫”。

再忙再累再焦慮,都不要忘了讀書


讀書這件事,是可以一輩子做的事。在時下這個讓人緊張焦慮的情境下,與其被負面新聞籠罩,不如安靜地坐下來讀一讀書。換一個角度,“瘟疫”也給我們的生活按了“暫停鍵”,給了我們更多思考的機會。之前快節奏的生活,是否讓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忽略了曾經對讀書的喜愛。

“抗疫”的日子裡,沒有誰是旁觀者

其實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在帶娃的間隙,也一直沒有忘記讀書這件事。年前給自己列的小書單,現在還沒有完全啃完,《非暴力溝通》還在重讀中,《窗邊的小豆豆》也還沒有寫讀書筆記。希望自己這幾天能抽空完成,開始新的書單。

暫時計劃重讀《平凡的世界》、《狂人日記》和《追風箏的人》,如果你喜歡這幾本書,一起讀起來啊。

忙,不是不讀書的理由;快,不能成為讀書的追求。疫情之下,再忙再累再焦慮,都不要忘了讀書。

靜待春暖花開,守護歲月靜好。“抗疫”的日子裡,沒有誰是旁觀者。沒有去一線“抗疫”的能力和決心,就請做個安靜的人,不造謠不傳謠,乖乖呆在家裡,少出門、勤洗手,出門記得戴口罩。這是我們這些普通民眾對自己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