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日子里,没有谁是旁观者

“刚刚在疫情地图上看到有个肺炎确诊患者,曾经在距离我们2.2公里的地方逗留过。”老公一脸担忧的感叹道。我的心也咯噔了一下。

这段时间,仿佛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必须要极其小心地快速适应。

派家里的“壮丁”集中采购,其他人“按兵不动”

如果某一天的早晨,当我打开手机看到确诊和疑似的数据不再上涨,而抗病毒疫苗也已投放市场,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终于烟消云散了。那么,我准备亲自下厨,摆上一桌子美食,跟家人好好庆祝一番。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看着家里的存货一点点吃光,又要筹划着采购的事情了。平常习惯了“送货到家”的服务,现在大超市的快递小哥总是预约已满的状态,也不得不派家里的“壮丁”全副武装出动了。

“抗疫”的日子里,没有谁是旁观者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有点幽默的段子,说超市里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男士,有的还拿着手写的菜单,不时地打电话问家里人“你要的豆角是圆豆角还是扁豆角?”“卫生纸是卷纸还是抽纸?”辛辛苦苦采购一大堆东西,回到家还免不了挨骂。这些男士们是多久没有参与“家庭管理”了呀。我们家这位还是挺“贤惠”的,出去采购基本上不用管,也能做得一手美食,只是疫情限制了他出去聚会的自由。


有了孩子,甜蜜的牵挂,深深的担忧

“非典”那年,我还是个孩子,而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非常时期,更要加倍小心照顾了。去年家里的老人还在帮忙看孩子,这场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老家封村了,北京小区也处于半封闭状态,进出都要出入证,外地返工人员连进小区都是困难。

现在不得不一手带娃,一手在家办公。几个月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妈妈的陪伴,所以,只要她醒着,我基本是处于“玩伴”的角色,好在闺女比较乖,有时候给她一些玩具,她自己也能安静地玩很久。等到孩子睡下了,赶紧打开电脑,开始线上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连自己都忍不住要夸赞几句了。真是应了那句“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抗疫”的日子里,没有谁是旁观者

待在家里还比较安全,可是不得不外出的时候,忍不住担忧起来。到了该给孩子打疫苗的时间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去,怕接触到传染源;不去,又怕错过了打疫苗的最佳时间。就这样反反复复纠结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决定,去。社区医院人很少,一个孩子只能跟着一个家长,进去就要量体温,医生护士们都戴着口罩和手套,不时有消毒的工作人员来回走动。孩子太小,戴不住口罩,就那样暴露在令人紧张的空气中,一上午我的手心里都是汗,在心里默默骂了几句“这该死的瘟疫”。

再忙再累再焦虑,都不要忘了读书


读书这件事,是可以一辈子做的事。在时下这个让人紧张焦虑的情境下,与其被负面新闻笼罩,不如安静地坐下来读一读书。换一个角度,“瘟疫”也给我们的生活按了“暂停键”,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机会。之前快节奏的生活,是否让我们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忽略了曾经对读书的喜爱。

“抗疫”的日子里,没有谁是旁观者

其实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成长的过程,我在带娃的间隙,也一直没有忘记读书这件事。年前给自己列的小书单,现在还没有完全啃完,《非暴力沟通》还在重读中,《窗边的小豆豆》也还没有写读书笔记。希望自己这几天能抽空完成,开始新的书单。

暂时计划重读《平凡的世界》、《狂人日记》和《追风筝的人》,如果你喜欢这几本书,一起读起来啊。

忙,不是不读书的理由;快,不能成为读书的追求。疫情之下,再忙再累再焦虑,都不要忘了读书。

静待春暖花开,守护岁月静好。“抗疫”的日子里,没有谁是旁观者。没有去一线“抗疫”的能力和决心,就请做个安静的人,不造谣不传谣,乖乖呆在家里,少出门、勤洗手,出门记得戴口罩。这是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对自己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