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故事——(4)揭開面紗


在拜耶林克用過濾法得到的“傳染性活液”之後,科學界對病毒到底是什麼而爭執不下。有些人認為,病毒僅僅是一些化學物質,並非生命。另一些人則認為,病毒是生長在細胞裡的寄生生物,只是太小了我們看不到。

病毒的故事——(4)揭開面紗


20世紀初,倫琴發現的X射線因為波長極短,被人們用於瞭解晶體的結構。用X射線照射晶體,通過觀察射線的衍射情況,就能推斷晶體中分子的排布規律。接下來,科學家又把此種方法帶到了生物學的研究中,通過對生物酶的衍射,發現了酶的本質就是蛋白質。

病毒的故事——(4)揭開面紗


那麼,病毒會不會也是一種蛋白質呢?化學家斯坦利靈機一動。於是他效仿拜耶林克再次從菸草花葉上得到“傳染性活液”。接著他更為精細的進行過濾,得到重重淨化的液體,在這裡,斯坦利觀察到了微小的細針型晶體開始生長。它們又慢慢長成乳白色的薄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借助任何工具,僅用肉眼觀察到了病毒。

病毒的故事——(4)揭開面紗


病毒結晶後立馬變得如同礦物一樣堅硬,斯坦利把這些病毒晶體像廚房裡的食鹽一樣儲存起來,等幾個月後,再取出一些溶進水裡,這些晶體就又恢復成不可見的病毒,它們依然能夠再次感染菸草,病症的兇猛程度絲毫不減從前。1935年,斯坦利發表了自己的發現,病毒就是蛋白質。1936年,其他科學家又找到了另一種神奇的長條分子,也就是核酸,不過那時還不知道基因和DNA更多細節。他們修補了斯坦利的理論。病毒95%是蛋白質,還有5%是的核酸物質。

病毒的故事——(4)揭開面紗


一年後,偉大的工程師們恰好發明了一種更先進的顯微鏡:“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一個德國的科研團隊用它第一次看見了病毒的真身。加上之前的發現成果,人們終於揭開了病毒的真面目,一種由蛋白質外殼包裹著核酸的,極其微小的,可以感染細菌、真菌、植物、動物等細胞的——物質,或者說生命?

病毒真的是生命嗎?他和生命的關係又是什麼呢?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