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著名華裔數學家張三(化名),1955年出生於上海,他出身非常好,父親是電氣工程學教授,母親是機關工作人員。

在張三(化名)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數學方面的天賦,開始試著瞭解所有跟數學有關的東西,並且變得對數學充滿渴求。9歲時,張益唐偶然得到一本大學數學教材,便開始潛心研究數學,而這其中就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世界性數學難題。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13歲時,張三(化名)跟隨父親搬到了北京,15歲隨母親被下放到農場,在下放到農場期間,仍然痴迷於數學研究,因為他經常一邊勞動一邊研究數學,遭到了農場很多人的欺侮,但他沒有因此放棄數學,而是繼續埋頭於數學研究。

幾年後,他終於回到了北京,在一家鎖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在當工人期間,他利用幾個月時間就自學了所有高中教材,最後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這一年他23歲。

上大學後,這位數學天才在人才濟濟的北大數學系裡面仍然是首屈一指,據他大學的一位同學回憶道,當時,不管是上課還是考試,年齡比他大4歲的張益唐總是"領先一截","他很愛自學,我們難題解不出來,都找他"。

在上大學期間,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認識了著名的華裔數學家莫宗堅,莫宗堅在到北京大學講課期間,發現了張三(化名)這位不同尋常的天才大學生,於是他極力邀請張三(化名)留學美國。張三(化名)聽從了莫宗堅的建議,到美國普渡大學進修,並師從莫宗堅。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張三(化名)得罪了師父莫宗堅,導致莫宗堅對張三(化名)極為厭惡,甚至還對他進行打壓,使得他的博士學位遲遲沒通過。最後,張三(化名)博士畢業後,導師莫宗堅拒絕為他寫推薦信。

在當時那個年代,如果沒有導師的推薦信,即使是普渡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找工作也很難。更何況,他的導師莫宗堅還是在美國很有影響力的數學家。結果導致張三(化名)在美國混得很慘,什麼單位都不願或者是不敢接收他。最後,張三(化名)沒有辦法,只能在一些中餐館打工度日,後來他到了一個著名的快餐連鎖店subway工作,主要工作就是當服務員,洗盤子和送外賣。

後來一位北大校友在美國開了好幾家subway連鎖店,偶然一次機會,他發現他的一名服務員竟然是自己北大的校友。出於憐憫之心,他給張三(化名)升了職,讓張三(化名)幹自己連鎖店的會計,由於張三(化名)的數學天分,他在連鎖店裡幹得非常出色。

他的校友覺得張三(化名)終非池中之物,於是忍痛將他推薦給了另一位北大校友葛力明,葛力明在新罕布什爾大學混得很紅,於是給他介紹了一個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當講師的工作,從此以後他算是有了正式編制,終於不用再流浪街頭當服務員了。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但美國的講師地位很低,並且,講師就是講師,只有講課才有報酬,但不管怎麼說,這總比當服務員好多了。從此以後,張三(化名)又可以醉心於他的數學研究了。相比國內大學老師對論文的重視程度,張三(化名)的學術精神要強很多,他十年期間,除了講課賺點報酬外,他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研究數學上,期間長達10年,他一篇論文都沒有發。

直到2013年4月17日,張三(化名)將論文投給世界數學界最負聲譽的《數學年刊》,這一年他已經58歲,而在這之前張三(化名)唯一發表過的論文就是2001年在《杜克數學學報》上發表的關於黎曼猜想的論文。

論文發表後,立即引起了數學界的轟動,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證明存在無窮多組間距小於定值的素數對。換言之,張三(化名)將給孿生素數猜想證明開一個真正的"頭",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

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張三(化名)數十年如一日研究數學,終於成為數學大師,講師到大師僅一字之差,但他卻為止奮鬥了十多年。得益於他的研究成果,他獲得了2014年弗蘭克·奈爾森·科爾數論獎、2014年麥克阿瑟天才獎、2016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018年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的終身成就獎。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在張三(化名)成名之前,張三(化名)的恩師,曾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著名數學家丁石孫非常看重張益唐,併力邀他回北大,但張三(化名)最終還是沒回來。

2013年6月8日,受哥倫比亞大學邀請前往紐約講學的張三(化名),接受了記者的專訪,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十幾年不發一篇論文時,他說:

"其實我這個人野心很大,我手上拽了幾個東西,那怕就是部分結果拿出來,其成果也會非常好。我這人就是這種個性——追求完美。如果拿出來,也是很好的論文,可我就不甘心,為什麼我不能把它完全做完?完全做完之後拿出來的東西就是大東西了。"

當記者問他,在你的考慮中,有沒有哪天真的回國去講講你的研究成果,這個還是可能的?

張三(化名)說:"我可以短期內回國,但我不會長期回國的。我根本沒有答應接受任何他們給我設計的頭銜。我要是在中國,我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雖然說,人各有志,我們不能強求。但是畢竟,祖國的需求是最至高無上的,張三(化名)在成名前不回國,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怕丟面子,讓人家笑話。但如今已經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回來報效國家,這樣才能對得起當年培育他的北京大學。

相比張三(化名)這樣的人,中國還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他們兩人的經歷則完全相反。

這個人就是我國著名的布衣院士李小文。

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從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學霸",21歲的時候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電子科技大學畢業。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之後,他到美國加利福留學,在留學美國6年期間,李小文竟然跨學科拿到了地理學博士學位和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學得一身本領後,李小文婉拒了外國的高薪聘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家報效祖國。

回國後,他成為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領域的重要骨幹。遙感測繪技術是當今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之一,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民用領域,都有著廣闊的前景,但是西方先進國家對此技術,一直都是嚴密封鎖。

李小文潛心遙感測繪技術的突破,帶領團隊成功攻克定量遙感研究的難題,使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成功進入國際一流地水平。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可以說,在衛星遙感領域,他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泰斗。雖然在科學上大放異彩,但是在生活中李小文卻是低調至極。

對於生活他信奉的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過著最為的簡譜的日子,曾經因為穿著實在是太樸素,被學校的保安誤以為是農民,被擋在校門外,進不了校門。

又一位天才寧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揚言國內無法取得成就

雖然很是低調,但是李小文院士還是一個網紅,因為穿布鞋上課的圖片在網上瘋傳,一時間成為網上熱議的對象,很多網友欽佩他的親和隨性,叫他"布鞋院士"。

2015年,李小文院不幸離世,年僅68歲。這個為祖國的遙感測繪事業工作了一輩子的"布鞋院士",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我們。很多說如果沒有李院士,中國的遙感衛星事業將要推遲很多年。

相比張三(化名),李小文的事蹟更加感人,同時,對於祖國的貢獻也更大。一個人的名聲即使再大,那也是個人的名聲,對祖國來說,並無多大實際用處。相反,如果為了祖國的需要,可以拋棄自己的名聲,甚至是美好的前途,將個人發展融入到祖國大業中,這種人才是我們最欽佩的人。

在我國,向李小文這樣放棄外國的高薪誘惑,毅然選擇報效祖國的老一輩科學家還要很多,如錢學森、鄧稼先、李四光、華羅庚、茅以升等,這些偉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所有的事情評論不一,但是每個人的做法都可圈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