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土著18世紀末生產的“蛇炮”!其擁有方便瞄準的可旋轉支架


這是一門製作於18世紀末期的火炮,其材質為青銅,產自印度尼西亞地區。

該火炮為長管加農炮形制,其全長80釐米,口徑為3.5釐米左右,是一種小型前膛火炮,沒有膛線,使用時要從炮口處裝入火藥、墊片和彈丸,主要發射霰彈和實心彈。

該火炮被稱為“Culverin”,音譯為叫做“寇非林”,翻譯成中文就是“蛇炮”的意思,但人們一般簡單的將其稱為“長管炮”。

一般這種火炮會配有一個可旋轉支架以方便支撐和瞄準,然後安置在船隻的船舷,固定在某個射擊位置上,使用者通過改變炮身的角度瞄準和調整射程,使用霰彈殺傷敵船上的武裝人員,但是這種火炮也可以固定在炮架上,這樣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彈道,準確度更高,且搬運方便。

長管炮的炮身上一般有蛇形曲線把手,另外這種火炮口徑較小,炮身像蛇一樣細長

該火炮的結構很簡單,本質上就是一個鐵管,只不過鐵管的末端封閉,有一個小孔可以點燃鐵管內的火藥。

在大航海時代,東南亞地區的土著國家火器發展的非常迅速,有時候都不比歐洲殖民者差,而且土著工匠們對歐洲科技的引進非常積極,所以當地人製作出了許多多的火器,而這門火炮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時,奉明成祖的命令,三寶太監鄭和多次下西洋,也曾多次路過馬六甲海峽,並與當地的統治者結盟,將大量火器送給印度尼西亞人。

印度尼西亞人也通過貿易獲得了大量中國製造的火炮,1511年葡萄牙人攻克馬六甲時就從當地土著人手中繳獲了上千門中國製造的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