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型手雷與防禦型手雷有什麼區別?

木一九


早先的時候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帶有預製破片套。

打個比方,二戰時候的代表就是德國人的M24柄型手雷和美國人的Mk II破片手雷

看圖片就知道M24的外殼就是一層薄鐵皮,產生不了啥破片,但是他的TNT裝藥有165克,反觀Mk 2的裝藥僅有56克。但由於mk 2有預製破片,他的殺傷半徑往往能有個6-7米,破片甚至在三四十米外還有殺傷力。而M24的殺傷半徑就2-3米。


說白點,進攻和防禦手雷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帶有破片,因為破片的飛濺距離經常超過投擲距離,所以進攻方在缺乏掩體的情況下投擲帶破片的手雷往往會傷及自己或者自己人,所以最好使用不帶破片的高爆手雷,用高爆帶來的震撼暈眩效果給敵軍一個debuff,然後自己在殺進去搶人頭。這就叫進攻型手雷。

(注意下邊這個手雷,Offensive就是進攻的意思)

而在防禦時,由於己方有掩體隱蔽,因此需要丟出去的手雷儘可能殺傷裸露在外的敵軍,不需要太在乎破片對己方的殺傷,因此儘管它的裝藥不大,但是破片濺射傷害很強

但現在又有點不一樣,因為大塊的破片飛濺距離有時候太誇張,甚至百米開外的都有,這難免會造成不可控的友軍傷害。因此現代防禦型手雷都用小鋼珠這種細碎而繁多的殺傷機制,這樣一方面讓有效殺傷範圍內的破片命中概率提升,另一方面因為質量輕,讓破片也飛不遠。

而進攻型手雷在二戰時就可以套上破片套子在必要時充當防禦手雷

另一方面來說,這種靠衝擊波震撼為主,但是缺乏致死能力的手雷在現代某些特定領域被震撼彈(閃光彈)取代。


瘋狗的輕武


看到幾位真神真是被題目帶溝裡去了,恕在下學識短淺,第一次知道手雷還有這麼個分類法。難道進攻型手雷就不能用作防禦了?防禦效果因為手雷類型就不好了唄?我真是都要笑死了,在實戰面前這都是扯淡般的存在。

鋼珠破片殺傷手雷




我們就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士兵,一般配發的就是殺傷破片手雷而已(包括鋼珠手雷)。現在假設去打巷戰,種類多一點,裝備煙霧彈、閃光震撼彈(這種主要是反恐用,目的是為了防止傷害人質)、破片殺傷手雷、高爆手雷等。還能打起仗來在這想什麼是進攻型,什麼是防守型麼,考慮一下用哪種好?

反坦克手雷以逐漸淡出視野



實戰中常用的也就破片、高爆、煙霧三種,哪位專家告訴我一下怎麼把他們分成進攻型和防禦型



碰到火力點菸霧彈掩護,殺傷軟目標扔破片雷,摧毀建築物就用衝擊波強的高爆手雷,這也是往好了說,打起仗來情急之下管它破片雷還是高爆累雷先扔出去再說,否則命都丟了。

煙霧彈


美軍M84閃光震撼彈


當然現在還有電磁干擾彈、震爆彈等特殊彈種,一般用於特種作戰。



以上為軍武奇兵個人看法,期待大神指教。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戰武奇兵


我是裸奔的百科全書,喜歡軍事、歷史、時政,有興趣的同志可以關注我共同學習。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問的很專業啊,一般人都說手榴彈,很少會按作戰用途去區分進攻型和防禦型,下面我從手雷的發展歷程、類型區別等方面來回答下。

手雷的老祖宗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700年,由拜占庭帝國士兵使用,據記載,是用陶瓷容器裝滿“希臘火”,然後加入一些鐵蒺藜,依靠陶瓷容器爆炸後四散的鐵蒺藜殺傷敵人。至於希臘火,其實是一種以石油為基礎的燃料,具體制作方法已不可考。大約13世紀初期,中國開始出現用鐵殼製作的爆炸武器“震天雷”,這與現代手榴彈已相差無幾。15世紀時歐洲出現了主要用於要塞防禦的黑火藥手榴彈。大約17世紀中葉,歐洲部分國家的精銳部隊裝備過野戰用手榴彈,還出現了一些專門的擲彈兵。到19世紀 ,隨著火炮的發展手榴彈使用開始變少。在一戰期間,開始出現大規模塹壕戰,手榴彈用途大增。從二戰開始至今,手榴彈得到了長足發展,種類越來越多。

上圖為造型經典的木柄手雷


按照作戰用途,手雷被劃分為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很多人會望文生義,認為進攻型手雷肯定威力巨大,而防禦型手雷肯定會威力會小一點,但事實恰好相反。進攻型手雷主要是士兵在進行衝鋒時使用,裝藥量大但彈壁很薄,依靠手雷的衝擊波來殺傷敵人,殺傷力一般;防禦性手雷主要是進行破片式傷害,裝藥量小但彈壁較厚且內部往往裝有鋼珠等硬物,爆炸破片威力巨大,殺傷力很強。之所以會有這種區別,是因為進攻型手雷要考慮到投彈後投彈人及隊友進一步發動進攻,如果威力太大,會影響其進一步行動;反觀防禦型手雷,防禦方已在掩體躲好,面對敵人進攻不需要考慮太多,炸就是了,當然威力越大越好咯!鑑於上述情況,兩種手雷的引爆間隔自然也不一樣,進攻型手雷一般引爆間隔在4秒左右,防禦型手雷引爆間隔則在7秒上下。

上圖為早年紅軍戰士使用的“戰地小甜瓜”


現代戰爭中,手雷越來越先進了,不再劃分的那麼仔細,因為新式手雷可以採用模塊化設計。比如德國研製的DM51式手榴彈,由德國迪爾有限公司軍械分部研製,裝上預製破片套筒為防禦用手榴彈,取下預製破片套筒即為進攻用手榴彈。再比如美國最新研製的可擴展型手雷,手雷可以單獨用,也可以像積木一樣拼接組合到一起使用(威力巨大)。據說我國目前也有該類型手雷,但不知裝備與否。

上圖為德國DM51手雷


希望我的回答解決了你的問題。


裸奔的百科全書


防禦性手雷和進攻性手雷最大的區別就是。

1.防禦性手雷主要是靠著預製破片或者鋼珠殺傷,一般殺傷半徑在半徑15米左右,或者10-20米之間,有的甚至能到25米以上,爆炸時需要找掩體避免傷到自己。

2.進攻性手雷一般情況下都是靠爆炸時的衝擊波殺傷敵人,正常半徑在2-5米之間,可以邊進攻,邊投擲。


小杯柚子茶


不寒而慄啊。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不能單獨拉出來扯,他們中間隔著一個地堡或者是壕溝或者是各種工事。

比如說你要攻擊這個地堡,你最好是用攻擊型手雷,這種手雷裝藥量大,產生的衝擊波大,一個手雷扔進去,你可以在空曠的外面躲避衝擊波,而你的敵人在狹窄空間裡面享受這頓衝擊波大餐了,真是可怕。如果你扔進去的是一個防禦型手雷,那麼不好意思了,那個小裝藥的多破片手雷基本上是浪費了。敵人只要在彎道處略微躲避,那麼手雷的破片就攻擊不到他了。衝擊波可以轉彎,噴射的手雷破片不會轉彎。

還是這個地堡,如果你是防禦者,防禦這個地堡。你最好從射擊孔,觀察孔裡面扔防禦型手雷,地堡外面地勢空曠,無遮無擋的,敵人很容易被你手雷噴射的破片擊中。如果你扔一個攻擊型的衝擊波手雷出來,在空曠的地方衝擊波會迅速向四周消散了,這可就浪費了。

其實,這種說法並未得到所有人承認,因為怎麼打都是攻擊,我用破片手雷往外扔,我也算是攻擊啊。所以,我們還是儘量專業一些,把這些手雷分為“衝擊波手雷”和“破片手雷”會比較好。

目前各國主要裝備的還是破片手雷,因為破片手雷也會有爆炸和一定的衝擊波,一般的室內攻擊,破片手雷也有一定的衝擊波攻擊了。

下面是《拯救大兵雷恩》的戰鬥場面,對付專業的地堡。

米勒上尉帶著遊騎兵們供上懸崖,摸到了德國地堡的後門,先扔幾個破片手雷解決後門處的守衛。注意看,一牆之隔,破片手雷就被大兵們躲開了。

然後,又扔了幾個手雷進去,這是為了掩護噴火手多里,這裡的火焰噴射器代替了衝擊波手雷,因為燃油會在牆上地上飛濺著前進。噴火手多里來咯,這個不大的地堡被扔進四個破片型手雷了,讓噴火手再燒燒看?我的個乖乖,還燒出來三四個德軍,這證明破片型手雷對付專業的地堡,真的,沒有什麼療效。


李勉9


您好,軍武雜談為您解答——主要以是否會對防守方造成傷害進行區分。

目前劃分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一般是將爆炸衝擊波較強的手雷稱為進攻型手雷,將以破片殺傷為主的手雷稱為防禦型手雷。

這麼區分並不是說依靠爆炸衝擊波進行殺傷的手雷就不能夠用來防禦,以破片殺傷的手雷就不能夠用來進攻,並沒有這種說法。

防禦型手雷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主要是擁有堅固防禦工事防守方在使用,面對敵人的進攻,在小範圍、近距離之內使用防禦型手雷,堅固的工事可以防禦住絕大部分的殺傷破片。而進攻方能夠使用的掩體比較少,被殺傷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而進攻型手雷主要是進攻方使用,面對敵人堅固的防禦工事,以爆炸衝擊波殺傷的進攻型手雷無疑比以破片殺傷的防禦型手雷效果更好一點。

因此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的主要區分點在於應用環境的不同,當然,如果你手上已經沒什麼武器了,當然是有什麼就用什麼。


軍武雜談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的說法,到底這兩種手雷有什麼區別呢?

從字面上理解,進攻型手雷就是在進攻中使用的,而防禦型手雷是在防禦中使用的,其實並不能從字面上簡單的理解這兩個類型的手雷。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都屬於殺傷性手雷。


進攻型手雷也叫震盪手雷,其採用薄彈壁,高裝藥,在爆炸中以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來殺傷敵人。這種手雷允許進攻者在前進中投擲,由於殺傷範圍較小,不需要做特別的躲避防護,保證進攻的進行。

防禦型手雷的裝藥較少,但是彈壁上留有預置破片,有的還有鋼珠。這種手雷通過爆炸之後高速飛行的彈片和鋼珠殺傷敵人,殺傷範圍大,因此投擲之後需要進行隱蔽,不能暴露在外。


最經典的進攻型手雷就是二戰德制的M24型手雷了,M24型手雷有一個長長的木柄,能夠提高投擲的距離和準確性。不過為了提高殺傷力,德軍有的時候會在M24型手雷外側套上一層預置破片金屬套,這樣它從功能上就變成了防禦型手榴彈。

圖注:M24型手雷,最下面一枚彈體上套有預置破片,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二戰中,拿著M24型手雷的德國黨衛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最經典的防禦型手雷則是二戰美製MKII手雷,從其彈體上縱橫交錯的溝槽形成的預置破片就知道,它屬於防禦型手雷,由於其外形像菠蘿,也被戲稱為“菠蘿雷”。別看MKII的殺傷半徑在4至8米之間,其四處飛濺的彈片有的時候能夠飛到35米之外。

圖注:正在使用MKII手雷進行投擲的美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有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的區別,但是在戰場上並不會因為不同的任務而更換手雷,手裡有什麼手雷就扔什麼,哪裡顧得上什麼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二戰中,德軍普遍裝備M24型進攻型手雷,而美軍大量裝備MKII型防禦手雷,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野戰還是巷戰,都是有什麼用什麼的。

圖注:像建築物內投擲手榴彈的德軍,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屬於殺傷性手雷的進攻型手雷和防禦型手雷,還有照明手雷、煙霧彈、震撼手雷、訓練手雷等。


古生物探索


進攻型手榴彈裝藥大,破片少,主要靠爆炸把你震的迷迷糊糊的,以掩護衝鋒。

防禦型手榴彈裝藥少點,破片多,有不少還帶鋼珠。主要靠破片殺傷衝過來的步兵。


皇家騎士16


進攻型手榴彈主要用在進攻衝鋒時使用,殺傷半徑小,沒有破片或破片很小,以衝擊波殺傷為主,以免傷及戰友,故名進攻型手榴彈。而防禦型手榴彈,殺傷半徑大,以破片殺傷為主,破片大飛散半徑大,殺傷半徑也大,主要用在防禦作戰中,故名防禦型手榴彈。有些手榴彈是兩用的,設計有一個專門的預製破片外套,取下外套,就是進攻型手榴彈,套上去就是防禦型手榴彈。


尖端防務


進攻型裝藥多,沒有預製破片外殼,衝擊殺傷為主,使用時控制好距離即可。

防禦性裝藥較少,有預製破片外殼,主要靠破片殺傷,使用時必須要配合掩體,還要注意友軍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