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前天十點半結束工作,和懷左學長約了一個電話,這個電話打得那麼及時,讓我對一個月的合夥人狀態,進行了及時的覆盤與總結。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與學長認識兩年多,雖然素未謀面,但長期的線上溝通和合作,讓我們一起工作,把課程,社群,頭條號運營得井井有條。這一切的故事,還是要從17年的夏天開始說起。

01

17年夏天,我認識了懷左學長,我只是一個剛開始寫作的透明小白,而他已經是簽約作者。看的文章是他,聽的分享是他,甚至考研經驗直播也是他。那時候,我對他的崇拜就像是仰望一個明星,始終不敢靠近。

觀望了很久,一次偶然的契機,我在留言區看到他的微信,忐忑不安地發送了好友請求:“簡書粉絲”。甚至不敢留下姓名,生怕會成為不通過的理由。

但他並沒有我想象中那般遙不可及,加了微信,還會主動問候。我默默觀察他的朋友圈,寫的文章會去留言,推薦的書會去買來看,甚至他創建的付費讀書社群,我也湊錢參加。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對於他的三觀,他的分享,他的活動我都是特別欣賞的, 所以我努力去參與,去發言,甚至主動去問有沒有什麼事,一旦他交給我做,我都會拿出最快的行動力去完成,完成後認真檢查。

就這樣,我積極做了很多事之後,慢慢讓他記住了我,開始做粉絲群的班長,組織每週的活動,幫他整理書稿,做課程的點評助教,那段時間做的事很多,別人都叫我“小助理”。

後來我去備戰考研,整整一年的時間都沒怎麼出現,本以為考研的這一年,自己會被遺忘,但是當我有問題問他的時候,他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給我講很多經驗,也會給我開導減壓,甚至在我成績出來的時候,他也很著急問我考上了嗎?

當我最後上岸告訴他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感動得現在都記得:“你可終於考上了,要不我都得跟著著急。” 還專門給我寫了一篇文章恭喜我。

之後他專門帶我做事,做課程帶我做助教,做社群讓我去運營,做公眾號催我也要更新起來。總之,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哥哥帶著妹妹,掏心掏肺分享,實打實帶著。

上了研究生之後,我對於一個新環境很迷茫,糾結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才算是沒有耽誤讀研的三年。當我在校園裡看書寫論文的時候,我想著要是自己能夠寫寫文章就好了。但是真正寫起來了,又覺得差點什麼。

這時候是學長察覺到了我的懈怠,我的安逸,他打電話噴我(習慣式錘鍊):你現在時間很多,要抓緊時間做事啊,未來會有很多機會的。要居安思危,儘早佈局。不能再寫像以前一樣的隨筆文章,要寫有深度思考的長文,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其實我自己也有感覺,只是自己不知道怎麼開始,怎麼改變。在他的帶動下,我馬上行動起來,開始寫長文,一篇文章我經常是反反覆覆修改六七遍。改到最後都懷疑自己,心想自己怎麼這麼蠢,一篇長文都寫不好?每次寫完戰戰兢兢發給學長,他都是一陣見血,一通批評,告訴我再去改!

有一次一篇文章我改到11點多,宿舍熄燈了,我就一個人站在走廊裡,穿著大衣,拿著手機繼續修改,大概站著修改了半個小時,確認無誤發給學長才回去。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他說不用著急的,明天再改。我心底卻有一股聲音告訴我:不行,說今天交就今天交。第二天他發朋友圈寫了一句“有一種行動力,叫一個悅己”。

那段痛苦練習長文的時間,真的太難忘了。不睡覺也要寫好文章,改上七遍八遍也必須到最好。

我感恩自己身邊有一個這樣肯帶我的大哥,我很平凡,是因為有了他的肯定,鼓勵,鞭策,讓我不敢停下。說起來很奇妙,自己骨子裡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是有一個人相信,便覺得再難也要做,做不好怎麼對得起人家的信任呢?

02

放假回家的時候,我的心像是長了草,什麼都想去做做,又到了沒有目標的時候。

2019年12月31日,我記得清清楚楚,學長打電話和我聊天,很突然地,他問了我一句:要不要做我的合夥人?

這句話我曾經設想過很多次,也一直是我的目標。但始終覺得遙遙無期,自己什麼都一般,合夥人還是慢慢努力吧。

但那天他和我說的時候,又是那麼認真,我知道學長不是衝動的人,他能夠這樣說,肯定也是覺得我可以的。

我想都沒想就直接答應了。

而合夥人的壓力與動力是並存的,不得不說,我2020年初一個月的成長,比過去兩年的總和還要多。

整體就是停不下來的小陀螺的感覺,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小領導,很多事情不能等著學長在後面催再去做,自己就要去決策,去執行,直接拿結果說話。

角色的突然轉變讓我飛速成長,一個月我運營起了私房課,MCN社群,蛻變書屋,校友群,圖書對接群等等。我驚覺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只是一直沒有放開大膽去做。

一月份我們的第一期私房課開始了,本來是想沉澱沉澱再開始,因為很多考研結束的學生沒什麼事,問了幾遍學長會不會開課?看大家那麼積極,寒假的時間也很充足,學長就說那就做起來去積累吧。

一個月,我們專門讓零基礎的學員打卡寫隨筆,每天練習輸出,表達清楚一個觀點,引申自己的思考。從一開始不會寫隨筆,到一篇篇微頭條爆款,能夠寫出有深度的好隨筆,每晚的點評,是大家相互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的過程。

隨筆的基礎打好了,二月現在專攻長文的練習,以一週為單位,寫出一篇優質有思考的深度文章。

  • 自己先確定選題和內容大綱,報給懷左老師,老師覺得OK,去動筆寫
  • 寫好初稿後,發到群裡,組內的同學會依次給出相應的修改建議
  • 修改好,發給組長和副組長再檢查一遍,給修改建議
  • 精修過的文章發給助教老師,老師再幫忙看一遍
  • 最後發給懷左老師過目,把關,發佈

整體這樣幾次修改,每位學員的文章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容易獲得青雲計劃,第一週就有很多學員的文章獲得了青雲1000元的獎金,我們看到,開心是大家的幾倍。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大家的進步是前期積累的質的飛躍,也是大家聽話照做的獎勵。

什麼樣的學員最容易進步呢?我覺得就是聽話照做,積極主動的人,能夠知道私房課的價值,去充分在社群中,課程中,老師身上去學東西,學會了就毫不猶豫去聽話做。

小班制的氛圍讓每位學員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關注與成長,做到現在,我明顯感覺很多學員有了自信,不是說誰天生就是擅長寫作的,而是通過一個更長的時間去看成長,從覺得自己不能做,到能夠做得很好,是一個持續刻意練習和刻意糾正的過程。

在這裡,都有。

另一個運營不錯的社群就是我們的MCN社群,僅僅運營半個多月,大家的熱情空前高漲。

前一陣在家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學長給群裡的小夥伴接了幾次活動,7天給大家發了6000的獎金,每個人都積極參加,獲獎的同學我們會專門在群裡組織頒獎典禮,獎勵大家。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一個社群想要持續讓大家保持熱情很難,但是這個群做到了:每天都會進一些新同學,大家會列隊歡迎,分享自己的好消息,爆款海報,也會總結自己的經驗感悟,相互交流。

更重要的是,我和學長作為整個團隊的領頭羊,會在群裡經常分享:

  • 每日分享包括:讀書心得、寫作要點、思維整理、資源對接
  • 免費提供頭條的官方訓練營,幫助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原創
  • 每月幾千元的活動現金獎勵
  • 十幾萬號外流量,陸續投放給學員的優質內容

轉眼一月就過去了,我和學長又一起打電話聊了聊,說起這一個月的成長,開始了很多新嘗試:逐漸搭建起自己的課程模式,幫助私房課的學員獲得成績,給MCN社群的小夥伴提供資源與機會。

這些以前完全是我不敢想的事情,但的的確確這個月成為合夥人,讓我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而且還想繼續做到更好。

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害怕那些說完立馬就去做的人,因為一旦開始了,他們就會更新迭代,越來越好。這樣的人很少,恰好我正在向這個目標努力的路上。

03

寫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是你那麼幸運,有這麼多成長的機會?

其實不光是你們,我自己有的時候回想自己的經歷,也真的覺得自己太幸運了,甚至睡覺醒來都會捏一捏自己,現在的一切是真實的嗎?我自己何德何能呢?

但是現在我漸漸明白了:機會是人人都會遇到的,只是有些人太過膽怯,覺得自己不行,遲遲沒有開始。或者有的人沒有察覺到事情、任務=機會,沒有付出努力。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的三條成長感悟:

01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積極主動拿出自己的行動力

大家設想一下,在一個班級裡,老師最容易記得的除了成績最好的學生和最差的學生,還容易記得誰?

從我自己實習過教師的工作後,我發覺老師特別容易記得的,還有那些特別積極主動的人,有些學生積極性特別高,只要有表現機會,就立馬追著搶著報名,這類學生讓人想記不住都難。

同樣的道理,你想要做一件事,靠近一個榜樣,卻什麼都不做,人家怎麼會注意到你呢?你自己沒有明確的想法,別人怎麼會知道呢?

所以,想做一件事情,如果你什麼能力都不具備,那麼就積極主動去表現,當別人給你一個小任務,就又快又好去完成,做一個主動又靠譜的人。一件小事的做好很容易讓人繼續給你一些大任務,如果你每次都能夠做得很好,那麼大概率就會被人記得,慢慢什麼事情都會想到你。

除了我,大家應該對木易也不陌生,我們所有社群的大班長,她也是一個行動能力很強的人,交代的事情立馬就能夠完成得很好。上次學長還說,我們兩個兩年多都是行動力很強,值得信賴。

積極主動,有行動力是我們最大的特點,也是能夠被學長信任的資本。這是第一步。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02有了行動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潛力

潛力是什麼呢?是能夠讓別人看到的閃光點,也就是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助理的工作很多人都能夠勝任,對於接收的任務好好完成就可以。繼續向上走,行動力是一個部分的考量,另外還需要的是有潛力,值得培養。

去年暑假學長,木易和我三個人電話溝通了幾個小時,決定開始做21天寫作蛻變營,當時我們人手不夠,三個人明確分工:

學長是講師,負責設置課程大綱,寫好文稿,錄課程,對接資源和平臺。

木易是運營大班長,負責添加學員微信,統計信息,組織開營、結營和日常的社群管理,活躍氣氛。

我是幕後負責人,聯繫助教老師和班長,對他們進行培訓,解答困惑。在上課的時候是學委,給大家分享乾貨和工具。

我們三個人默契配合,去年一共開了5期訓練營,帶了上千名學員。我們是都會嗎?當然不是!

是每個人領了任務之後,明確方向就各自去學習了。自己學習的過程,慢慢就把課程就做起來了。

為什麼這樣分配呢?是因為學長看到了我們的潛力,木易比較活潑,喜歡和人交流,可以去帶學員。我喜歡做內容,喜歡分享總結。他刻意去培養我們做專業,把自己可以做好的領域,真正做到最好。

而事實也證明,我們真的有這個潛力,去按照學長提醒的方向深耕細作。現在我們各自相互協作,越來越好,越來越有默契。

03自己學明白了,要去做管理者,培養人才

我自己曾經是一個自己行動力很強,不喜歡和別人工作的人,學長就提醒我:你要學著做一個管理者,而不是天天執行,要有利他思維,去帶別人,教會他們,解放自己。

他多次語重心長地和我說,但我是後知後覺,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在我疲憊不堪的時候,學長給我招募了一個助理,讓我打電話和她交代一下工作,放手讓她去辦,等著檢查就可以了。

我第一次放手,心裡忐忑不安,但是又覺得得試試,就事無鉅細給助理打了電話,反覆強調很多細節,然後掛了電話去做其他事情,結果人家做得還真不賴呢,學長說的培養人才和利他思維,我是那個時候才深刻理解。

好像就這樣開竅了,我學著去授權,把自己當作一個管理者,去把自己的經驗講給助理,讓他們也收穫成長,獨當一面。那時候,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放鬆啊。

當我真正明白利他思維,真心實意去帶身邊的人時,我竟然發現自己的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職業測試的時候成為了一個“團隊型人格”。

這也是我成為合夥人之後最大的感受:一個人的成長不是看他自己成為了怎樣厲害的人,而要看他有沒有能力和責任,帶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好。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一月結束,我給自己更新了新一年的目標:

1.最重要的是個人文風轉變,把成長思考精進等內容系統化輸出,具體一週寫出一篇有質量的乾貨文,挖掘自己可以寫的內容,梳理出寫作軸,為自己持續寫作明確方向。(公眾號+微博+頭條)

2.做一個專業的分享者,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感都簡單打卡分享,也要積極講書,分享,表達自己,參加一些線下的活動實踐。(社群+朋友圈+微博)

3.重視團隊合作,做一個領導者,培養一些工作搭檔,學會授權,解放自己,分享經驗,讓別人能夠跟著我學到東西。

兩年多的時間從粉絲到合夥人,我總結了3條成長經驗與你分享

我願意和身邊想要開始的人一起同行,願意把我的經驗分享給相信努力,擁抱改變的人,這是這個時代的發展。在這個小趨勢下,每個人都應該去問問自己:我是誰?我應該做什麼?我怎麼去做到?

對我而言,這個問題在答應做合夥人後越來越清晰。目前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做事帶著愉悅感和使命感,越做越有力量。

慶幸自己還在學生階段,就能夠跟著學長拓展自己的視野,培養自己的多維度的能力。做社群,做課程,做諮詢,做分享,講書,也在慢慢培養自己的小團隊,合作分工。

難的事情只是在選擇的一瞬間,後來就是堅持去做,對標學習,越做越好的過程了。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分享,相信成長本質上沒有突變,都是漸變。我願意慢慢去積累,用一個更長的時間段去看自己的成長。

2020年,期待更多的故事與精彩,只要步履不停,我們總會久別重逢。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