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前天十点半结束工作,和怀左学长约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打得那么及时,让我对一个月的合伙人状态,进行了及时的复盘与总结。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与学长认识两年多,虽然素未谋面,但长期的线上沟通和合作,让我们一起工作,把课程,社群,头条号运营得井井有条。这一切的故事,还是要从17年的夏天开始说起。

01

17年夏天,我认识了怀左学长,我只是一个刚开始写作的透明小白,而他已经是签约作者。看的文章是他,听的分享是他,甚至考研经验直播也是他。那时候,我对他的崇拜就像是仰望一个明星,始终不敢靠近。

观望了很久,一次偶然的契机,我在留言区看到他的微信,忐忑不安地发送了好友请求:“简书粉丝”。甚至不敢留下姓名,生怕会成为不通过的理由。

但他并没有我想象中那般遥不可及,加了微信,还会主动问候。我默默观察他的朋友圈,写的文章会去留言,推荐的书会去买来看,甚至他创建的付费读书社群,我也凑钱参加。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对于他的三观,他的分享,他的活动我都是特别欣赏的, 所以我努力去参与,去发言,甚至主动去问有没有什么事,一旦他交给我做,我都会拿出最快的行动力去完成,完成后认真检查。

就这样,我积极做了很多事之后,慢慢让他记住了我,开始做粉丝群的班长,组织每周的活动,帮他整理书稿,做课程的点评助教,那段时间做的事很多,别人都叫我“小助理”。

后来我去备战考研,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没怎么出现,本以为考研的这一年,自己会被遗忘,但是当我有问题问他的时候,他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讲很多经验,也会给我开导减压,甚至在我成绩出来的时候,他也很着急问我考上了吗?

当我最后上岸告诉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动得现在都记得:“你可终于考上了,要不我都得跟着着急。” 还专门给我写了一篇文章恭喜我。

之后他专门带我做事,做课程带我做助教,做社群让我去运营,做公众号催我也要更新起来。总之,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哥哥带着妹妹,掏心掏肺分享,实打实带着。

上了研究生之后,我对于一个新环境很迷茫,纠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算是没有耽误读研的三年。当我在校园里看书写论文的时候,我想着要是自己能够写写文章就好了。但是真正写起来了,又觉得差点什么。

这时候是学长察觉到了我的懈怠,我的安逸,他打电话喷我(习惯式锤炼):你现在时间很多,要抓紧时间做事啊,未来会有很多机会的。要居安思危,尽早布局。不能再写像以前一样的随笔文章,要写有深度思考的长文,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其实我自己也有感觉,只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改变。在他的带动下,我马上行动起来,开始写长文,一篇文章我经常是反反复复修改六七遍。改到最后都怀疑自己,心想自己怎么这么蠢,一篇长文都写不好?每次写完战战兢兢发给学长,他都是一阵见血,一通批评,告诉我再去改!

有一次一篇文章我改到11点多,宿舍熄灯了,我就一个人站在走廊里,穿着大衣,拿着手机继续修改,大概站着修改了半个小时,确认无误发给学长才回去。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他说不用着急的,明天再改。我心底却有一股声音告诉我:不行,说今天交就今天交。第二天他发朋友圈写了一句“有一种行动力,叫一个悦己”。

那段痛苦练习长文的时间,真的太难忘了。不睡觉也要写好文章,改上七遍八遍也必须到最好。

我感恩自己身边有一个这样肯带我的大哥,我很平凡,是因为有了他的肯定,鼓励,鞭策,让我不敢停下。说起来很奇妙,自己骨子里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是有一个人相信,便觉得再难也要做,做不好怎么对得起人家的信任呢?

02

放假回家的时候,我的心像是长了草,什么都想去做做,又到了没有目标的时候。

2019年12月31日,我记得清清楚楚,学长打电话和我聊天,很突然地,他问了我一句:要不要做我的合伙人?

这句话我曾经设想过很多次,也一直是我的目标。但始终觉得遥遥无期,自己什么都一般,合伙人还是慢慢努力吧。

但那天他和我说的时候,又是那么认真,我知道学长不是冲动的人,他能够这样说,肯定也是觉得我可以的。

我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

而合伙人的压力与动力是并存的,不得不说,我2020年初一个月的成长,比过去两年的总和还要多。

整体就是停不下来的小陀螺的感觉,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小领导,很多事情不能等着学长在后面催再去做,自己就要去决策,去执行,直接拿结果说话。

角色的突然转变让我飞速成长,一个月我运营起了私房课,MCN社群,蜕变书屋,校友群,图书对接群等等。我惊觉原来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只是一直没有放开大胆去做。

一月份我们的第一期私房课开始了,本来是想沉淀沉淀再开始,因为很多考研结束的学生没什么事,问了几遍学长会不会开课?看大家那么积极,寒假的时间也很充足,学长就说那就做起来去积累吧。

一个月,我们专门让零基础的学员打卡写随笔,每天练习输出,表达清楚一个观点,引申自己的思考。从一开始不会写随笔,到一篇篇微头条爆款,能够写出有深度的好随笔,每晚的点评,是大家相互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的过程。

随笔的基础打好了,二月现在专攻长文的练习,以一周为单位,写出一篇优质有思考的深度文章。

  • 自己先确定选题和内容大纲,报给怀左老师,老师觉得OK,去动笔写
  • 写好初稿后,发到群里,组内的同学会依次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 修改好,发给组长和副组长再检查一遍,给修改建议
  • 精修过的文章发给助教老师,老师再帮忙看一遍
  • 最后发给怀左老师过目,把关,发布

整体这样几次修改,每位学员的文章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容易获得青云计划,第一周就有很多学员的文章获得了青云1000元的奖金,我们看到,开心是大家的几倍。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大家的进步是前期积累的质的飞跃,也是大家听话照做的奖励。

什么样的学员最容易进步呢?我觉得就是听话照做,积极主动的人,能够知道私房课的价值,去充分在社群中,课程中,老师身上去学东西,学会了就毫不犹豫去听话做。

小班制的氛围让每位学员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与成长,做到现在,我明显感觉很多学员有了自信,不是说谁天生就是擅长写作的,而是通过一个更长的时间去看成长,从觉得自己不能做,到能够做得很好,是一个持续刻意练习和刻意纠正的过程。

在这里,都有。

另一个运营不错的社群就是我们的MCN社群,仅仅运营半个多月,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

前一阵在家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学长给群里的小伙伴接了几次活动,7天给大家发了6000的奖金,每个人都积极参加,获奖的同学我们会专门在群里组织颁奖典礼,奖励大家。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一个社群想要持续让大家保持热情很难,但是这个群做到了:每天都会进一些新同学,大家会列队欢迎,分享自己的好消息,爆款海报,也会总结自己的经验感悟,相互交流。

更重要的是,我和学长作为整个团队的领头羊,会在群里经常分享:

  • 每日分享包括:读书心得、写作要点、思维整理、资源对接
  • 免费提供头条的官方训练营,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原创
  • 每月几千元的活动现金奖励
  • 十几万号外流量,陆续投放给学员的优质内容

转眼一月就过去了,我和学长又一起打电话聊了聊,说起这一个月的成长,开始了很多新尝试:逐渐搭建起自己的课程模式,帮助私房课的学员获得成绩,给MCN社群的小伙伴提供资源与机会。

这些以前完全是我不敢想的事情,但的的确确这个月成为合伙人,让我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而且还想继续做到更好。

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我害怕那些说完立马就去做的人,因为一旦开始了,他们就会更新迭代,越来越好。这样的人很少,恰好我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的路上。

03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是你那么幸运,有这么多成长的机会?

其实不光是你们,我自己有的时候回想自己的经历,也真的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甚至睡觉醒来都会捏一捏自己,现在的一切是真实的吗?我自己何德何能呢?

但是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机会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只是有些人太过胆怯,觉得自己不行,迟迟没有开始。或者有的人没有察觉到事情、任务=机会,没有付出努力。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从粉丝到合伙人,我的三条成长感悟:

01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积极主动拿出自己的行动力

大家设想一下,在一个班级里,老师最容易记得的除了成绩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还容易记得谁?

从我自己实习过教师的工作后,我发觉老师特别容易记得的,还有那些特别积极主动的人,有些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只要有表现机会,就立马追着抢着报名,这类学生让人想记不住都难。

同样的道理,你想要做一件事,靠近一个榜样,却什么都不做,人家怎么会注意到你呢?你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别人怎么会知道呢?

所以,想做一件事情,如果你什么能力都不具备,那么就积极主动去表现,当别人给你一个小任务,就又快又好去完成,做一个主动又靠谱的人。一件小事的做好很容易让人继续给你一些大任务,如果你每次都能够做得很好,那么大概率就会被人记得,慢慢什么事情都会想到你。

除了我,大家应该对木易也不陌生,我们所有社群的大班长,她也是一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交代的事情立马就能够完成得很好。上次学长还说,我们两个两年多都是行动力很强,值得信赖。

积极主动,有行动力是我们最大的特点,也是能够被学长信任的资本。这是第一步。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02有了行动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潜力

潜力是什么呢?是能够让别人看到的闪光点,也就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助理的工作很多人都能够胜任,对于接收的任务好好完成就可以。继续向上走,行动力是一个部分的考量,另外还需要的是有潜力,值得培养。

去年暑假学长,木易和我三个人电话沟通了几个小时,决定开始做21天写作蜕变营,当时我们人手不够,三个人明确分工:

学长是讲师,负责设置课程大纲,写好文稿,录课程,对接资源和平台。

木易是运营大班长,负责添加学员微信,统计信息,组织开营、结营和日常的社群管理,活跃气氛。

我是幕后负责人,联系助教老师和班长,对他们进行培训,解答困惑。在上课的时候是学委,给大家分享干货和工具。

我们三个人默契配合,去年一共开了5期训练营,带了上千名学员。我们是都会吗?当然不是!

是每个人领了任务之后,明确方向就各自去学习了。自己学习的过程,慢慢就把课程就做起来了。

为什么这样分配呢?是因为学长看到了我们的潜力,木易比较活泼,喜欢和人交流,可以去带学员。我喜欢做内容,喜欢分享总结。他刻意去培养我们做专业,把自己可以做好的领域,真正做到最好。

而事实也证明,我们真的有这个潜力,去按照学长提醒的方向深耕细作。现在我们各自相互协作,越来越好,越来越有默契。

03自己学明白了,要去做管理者,培养人才

我自己曾经是一个自己行动力很强,不喜欢和别人工作的人,学长就提醒我:你要学着做一个管理者,而不是天天执行,要有利他思维,去带别人,教会他们,解放自己。

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但我是后知后觉,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在我疲惫不堪的时候,学长给我招募了一个助理,让我打电话和她交代一下工作,放手让她去办,等着检查就可以了。

我第一次放手,心里忐忑不安,但是又觉得得试试,就事无巨细给助理打了电话,反复强调很多细节,然后挂了电话去做其他事情,结果人家做得还真不赖呢,学长说的培养人才和利他思维,我是那个时候才深刻理解。

好像就这样开窍了,我学着去授权,把自己当作一个管理者,去把自己的经验讲给助理,让他们也收获成长,独当一面。那时候,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放松啊。

当我真正明白利他思维,真心实意去带身边的人时,我竟然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职业测试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团队型人格”。

这也是我成为合伙人之后最大的感受: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看他自己成为了怎样厉害的人,而要看他有没有能力和责任,带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好。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一月结束,我给自己更新了新一年的目标:

1.最重要的是个人文风转变,把成长思考精进等内容系统化输出,具体一周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干货文,挖掘自己可以写的内容,梳理出写作轴,为自己持续写作明确方向。(公众号+微博+头条)

2.做一个专业的分享者,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感都简单打卡分享,也要积极讲书,分享,表达自己,参加一些线下的活动实践。(社群+朋友圈+微博)

3.重视团队合作,做一个领导者,培养一些工作搭档,学会授权,解放自己,分享经验,让别人能够跟着我学到东西。

两年多的时间从粉丝到合伙人,我总结了3条成长经验与你分享

我愿意和身边想要开始的人一起同行,愿意把我的经验分享给相信努力,拥抱改变的人,这是这个时代的发展。在这个小趋势下,每个人都应该去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我怎么去做到?

对我而言,这个问题在答应做合伙人后越来越清晰。目前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做事带着愉悦感和使命感,越做越有力量。

庆幸自己还在学生阶段,就能够跟着学长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多维度的能力。做社群,做课程,做咨询,做分享,讲书,也在慢慢培养自己的小团队,合作分工。

难的事情只是在选择的一瞬间,后来就是坚持去做,对标学习,越做越好的过程了。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分享,相信成长本质上没有突变,都是渐变。我愿意慢慢去积累,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去看自己的成长。

2020年,期待更多的故事与精彩,只要步履不停,我们总会久别重逢。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