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情绪就是免疫力,心理专家陪你“居家隔离”

这大概是大多数人人生中最“宅”的一段时期了,在全国齐心抗疫的特殊时刻,所有人,尤其是湖北武汉的群众,响应号召,不出游,不聚餐,不走亲访友。从最初开始的集体性恐慌到目前害怕自己和家人被传染的个体性焦虑,成为了这段时间我接待心理咨询时的主要诉求。

潘兰:武汉市武昌区融智家庭社区指导中心主任,武汉市东西湖区予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就武汉来说,居家隔离的居民数量远远大于医院救治的患者,如何帮助居家隔离的居民群体调适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抗疫心理健康工作,我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做如下归纳总结。

首先,居家隔离主要以轻度症状患者为主,如有亲密接触者,发热咳嗽疑似症状者,包括接触风险经历,疫区生活经历等等。这一群体由于缺乏对抗疫健康知识的了解,缺乏有效的支持渠道和沟通对象,加上长期隔离的生活状态,往往容易产生恐慌、不安、无助、悲观、紧张、压抑等不良心态,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源因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方法。

1、提供疾病和相关医疗服务保障方面的科学知识。

我们在一线针对武汉市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时发现,绝大多数居家隔离的居民咨询的问题其实都聚焦在对肺炎疾病的判断,如何对症用药,以及如果寻求医疗资源支持这三个方面。这是因为缺乏科学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认识,人们往往因为不了解才会产生恐慌情绪。如果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有专业医护人员为其解惑,明白自己能获得哪些医疗资源,有哪些支持渠道,这种源于自身和家人健康问题的负面心态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2、减少负面信息摄入,缓解焦虑情绪产生。

在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里,网络多种渠道的信息真假难辨,以至于官方媒体需要定期辟谣。我们只需要关注权威官方信息,拒绝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负面新闻。每个人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情绪。

3、鼓励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正常的饮食和作息。

以平常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有人就说,难得有这样一个不用走访拜年,不用应酬人情的假期,可以好好的陪伴孩子和家人,甚至放松身心享受独处,也是一段美好时光。平时该吃吃该喝喝,健康饮食和作息,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家中锻炼锻炼,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照顾好自己,我们才有余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4、合理娱乐放松,减轻恐惧压抑等不良情绪。

在心理学里,有一种症状叫“替代性创伤”,是指在面对重大疫情、灾难时,如果长期接收负面的信息和情绪,人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到影响,变得敏感、厌恶风险。不少人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诸如“患者那么多,大家都过得很艰难,这时候自己却因为看综艺/小说/动漫,整天嘻嘻哈哈,就太对不起他们了。”其实,这样的自我谴责,大可不必。说句不好听的,对方还不知道你是谁,你难不难过,关人家什么事?而且,适度娱乐,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忧虑等情绪,帮助我们减少焦虑。如果真的是心系疫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也一份力。在这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及朋友都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提供一些公益服务,或选择做慈善捐款捐物,表达一份心意。

5、多与家人、朋友倾诉,互相鼓励支持。

不得不待在家中,也是与家人相处的好时机。平时我们因为工作、上学等缘故,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时候留在家中,可以多说说心里话,在联系感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忧虑发泄出去。有人与你一起相互鼓励、支持,对未来的生活,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6、关注社会资源,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上公布了很多心理援助热线,例如武汉洪山区“风信子”抗疫心理援助热线等,如果自己的情绪非常不乐观,寻常的方法对你不奏效,大家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线上咨询平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疏导,以避免心理状况恶化,影响正常生活。

我们在居家隔离期间,除了关注疫情,更要关注自己和家人。调整好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好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免疫力。

黑夜似乎很漫长,但是黎明终将会到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抱在这个姗姗来迟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