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說漢語不香嗎?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喜歡中文裡強行加塞英語?

卡哥KG


哈哈,好好說漢語挺香的!沒毛病。不知道題主是故意用“香”字代替“行”字,還是筆誤,我且就高騎驢吧。儘管我是學英語的,但我始終感覺漢語更美。所以,閒暇時間也偷著學點國學。但畢竟不是主業,所以,始終是一知半解。感覺很慚愧,但自己又喜歡外語,沒有任何複雜想法,只是覺得聽起來好玩。但到現在也沒有養成和不懂外語的人說英語的習慣。不過有些人就願意裝。沒辦法。

說實話,在特定場合,兩種語言摻著說是有必要的,比如,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用英語授課,適當給學生一些提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是沒問題的。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鍛鍊學生的能力。我在剛剛開通的專欄裡講新概念英語第三冊就用兩種語言對課文進行解釋,因為我認為,已經跟我學了前兩側書的同學們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適當加一些英文解釋。如果可能,到第三冊的後一半就不用或少用漢語,儘量全用英語解釋課文。其實,兩種語言老是轉換是很不舒服的,要麼說一種,一直說下去,要麼說另一種,這樣不打亂思維。

另外兩種語言轉換的情況就是做翻譯。那是職業要求,無可厚非。但那也是針對兩個語言對象。不是在普通人面前。

在手機裡也看到一些人留學回來,不知道是思維沒倒過來,還是為了證明自己出過國,或是想證明自己高人一等,也未可知。把兩種語言都說的不倫不類,看過一個視頻,一位女子被警察攔住。這位“美女”一個勁地喊著:Are you stand? Are you stand? 這個可真有點丟人了。不懂英語的可能以為她說的是英語。的確,她說的是英語單詞,但不是英語句子,英語沒有這麼說話的,語法邏輯意思全不對,只是聲音對。

現在是晚上十點四十七,今天的工作都做完了,儘管這個時間段沒有錢,但是咱有閒。咱就細掰扯掰扯這位美女說的話錯在哪,讓不懂外語的也明白一下。

她說這三個詞的意思分別是,“是,你,站立”。那個代表“是”的單詞are,放在句首表示疑問,那麼,這句話就變成了,你是站立嗎?請問那位看官明白這是啥意思?邏輯和意思都是錯誤的。語法更是錯誤。stand作為實義動詞,只能用Do來構成問句。不可以用系動詞are來構成問句。如果用Are,那麼我們得說Are you standing.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正在站立嗎?但是“美女”想要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她想說的是:你懂嗎?這句話英文是:Do you understand?

丟人了吧,不過遇到不懂外語的還能虎一陣子。說實話,我也不喜歡和別人說英語。如果有老外,我自然會說英語,因為他們聽得懂,說起來就很自然。但和不懂的人說英語?算了吧。我還是裝不會吧。免得讓人尷尬。不只是尷尬,還有討厭。人家嘴上不說,心裡指不定怎麼罵你呢:這小子,到處窮裝。

想裝也可以,整明白了再出來混。


散木17


使用英語是因為要麼漢語表達不準確,要麼漢語囉嗦不清。

你寫的PPT什麼時候完?ppt,漢語怎麼說?能量觀點?

用什麼格式呀?WORD還是PDF?

請問這裡有WIFI嗎?wifi密碼是多少?

聽說win7不能用了?

古老的漢語,跟不上時代,很多新的事物出現,如果強行用漢語表達,就會很笨拙,像word或PDF格式,如果用漢語,真不知道該怎麼說。

你有本事告訴我漢語該如何表達這兩個格式?




北京抖抖抖


語言是用於交流的。一旦某種語音越過了疆域,就會被融合到另一種語言之中,特別是世界上新鮮的事物,跨域描述就不一定有適當的替代語言,所以就不得不在整個描述過程中使用原來的詞彙。這一點在計算機領域尤為突出。漢語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語言,其組合能力無可比擬。但有時也需要外來語記憶補充。比如:WiFi、營養品Q10、LV等等。有些語音,比如:日語,外來語的詞彙就多餘日語本身。日語外來語的詞典比日語還要厚得多。歐洲的語言也是互相融合而成的,特別是英語。

寫到這裡才進入正題:日常生活中我不贊成生活語言中加入外國語言。比如:昨天,我去shopping,因為virus鬧的,大街上so quiet。這樣的東西完全不必要用英語表達。如果打電話要秘書處理一份文件傳過來,用Word或者PDF或者其他格式,不用英語單詞,你能說明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