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這兒差不多是市區內最好的海景酒店。

1月28日以來,這家四星級的酒店閉門謝客。


正門口矮矮的三階石梯,

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上去的——

貿然而行,

駐守在這裡的警官會客客氣氣但不容商量地請你離開。


如果你仔細觀察,

酒店前晝夜停著的警車,

來來往往的救護車,

進進出出的全身防護的醫護人員,

都顯示了這裡的與眾不同——

這兒,

是大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截至2月11日20時,

這個隔離觀察點累計入住184人,

已有149人解除隔離。


我們一行三人,

是第一撥也是迄今唯一一撥,

進入這處目前我市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院觀察點的記者。


外圍警力接到了市衛生健康委的明確通知,我們被允許走上臺階;

內部工作人員出來對接,才能進大門;

登記、消毒,進大堂。


酒店的客梯是專門供轉運來的需要隔離觀察的人員和醫護人員使用的,

進入電梯間還要再過一遍“門崗”,再全面消毒一次。


工作人員帶領我們走的是貨梯。

來到需要隔離觀察的人員居住的樓層,隔著一道木門,不能再往裡走了。

走廊那頭便是需要隔離觀察的人員的房間了。

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酒店三面朝海一面面山,我們儘量安排的都是面朝大海的房間。”

採訪當天工作人員說,

“看著大海,心情好。”


風景好只是“添頭”,

更重要的是這些房間個個是單體循環的獨立空調系統,

“室溫25℃,客人可以自己調。前臺有7部電話,24小時隨時服務。”


每個房間門口都有個小圓幾。

當日採訪時正好到了午餐時間,

酒店大廚做好的午飯,分裝成一份一份,用塑料袋包好。


口袋上有水蒸氣,看不太清楚具體伙食,

但大大小小好幾盒,還有幾個不重樣的水果,

“清淡為主,菜譜是酒店先擬好,再報衛健部門審核。每個房間每個人,我們都知道口味、喜好。軟的硬的、乾的稀的、喜歡麵食還是米飯,儘量滿足”。


也有比較挑剔的,

比如有水果必須餐餐蘋果、梨,吃蒜一定要吃帶皮蒜的……

“我們都理解,誰進來那麼長時間能心情好?還是那句話,儘量滿足。”

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工作人員穿戴好一次性防護服,

把密封好的飯菜送到房門口的圓几上,

再電話通知房間裡的人取用。


房間裡需要的換洗用品,

也會收拾好放在圓几上,

由工作人員統一回收、放上新的。

回收的用品先要充分消毒,

再送酒店自己的洗衣房清洗。


“我們接到通知,立刻把整個酒店關閉了,全力以赴完成觀察點任務。”

酒店管家部經理劉宏麗一邊說,一邊整理著防護服。

她要進入隔離區為客房消毒。

每次來新的客人前、有客人離開後,都要進行徹底消毒。

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劉殿軍,

大連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心派駐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工作人員。


“在這兒待了15天了,我覺得我身體還能堅持會兒。”

由於每天要溝通聯絡很多事情,

話說得有點多,

採訪時劉殿軍說話有點不舒服,

“同事們都要來換班,我的工作大多是聯絡溝通,流程已經輕車熟路了,我怕再來的同事還要熟悉一段時間。所以,我想再堅持一段時間。”


隔離醫學觀察點主要是守住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嚴格核對密切接觸者名單,

接收時逐人進行登記確認、測量體溫、權利義務告知、溫馨提示後,

陪伴護送至單獨隔離房間。


這些人員需要在這裡隔離14天,

14天內沒有任何症狀,

並且核酸檢測呈陰性,

才能解除隔離回家。


“今天上午解除隔離39人,16點20解除27人,20點還要解除5人。”

劉殿軍說,

2月11日是解除隔離最多的一天,

每當看到密切接觸者的離開,他心裡都跟著興奮一下,

“替他們高興,解除隔離真的就是要這麼精確到時間點的,這是有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的標準。”

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在隔離醫學觀察點裡,

衛生健康部門分為3組8個人,

有醫護、有疾控中心、有衛生監督人員,

大家各負其責。


這是他們一天要做的事——

——早上8時開始,挨個給密切接觸者打電話,詢問體溫測量情況及身體情況。最多一天要打85個電話,花上1個半小時。

——如果有人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需要聯繫醫院、聯繫120,送他們入院。

——醫護人員需要對密切接觸者做鼻咽拭子採樣,對樣品進行核酸檢測。

——衛生監督人員要對酒店的公共場所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的防護措施進行監督檢查,包括飲用水等。

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當日出現確診病例後,

排查出的密切接觸者名單第一時間會傳給這裡的疾控人員。

劉殿軍和張洪軒、王凡就要開始忙碌了,

“應到必到”就是他們的工作要求。


“我們就要準備接收密切接觸者,來了之後疾控的工作人員負責登記、測量體溫、入住,每個人都要核實到位,必須當天入住。”

劉殿軍說,

有的密切接觸者情緒波動,

同事李維君就要反覆和他們電話回覆溝通,

進行情緒安撫,

讓他們能安下心來“隔離”。


除此之外,

劉殿軍有不停地“小事”要忙。

酒店工作人員說,

對每個房間裡的情況,劉殿軍都如數家珍,

“702的大叔胃做過手術,必須頓頓喝粥;有的老人需要慢性疾病的藥物,我們需要幫他們買……”


話還沒說完,

剛從隔離區出來的醫護人員插了進來,

“老劉,1113房心臟好像不太舒服,需要觀察。”

“收到。馬上安排”。

操起電話,落實到幾點幾分幾個人來。


劉殿軍的同事,55歲的薛軍是名老黨員,

他是主動要求到隔離觀察點工作的,

理由是:非典那會兒幹過,有經驗。

“這時候能不往上衝?我們單位只有主動要求過來的,沒有主動要求走的。”薛軍說。

視頻!攝於大連唯一市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2月11日採訪時,

正好得到了大連第四例出院患者的好消息,

劉殿軍也很高興。

他說:“看著一個個出院、一個個解除隔離,再累也高興。從確診、到排查,再到密切接觸者隔離,這一步一步都環環相扣,我們每一個參與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都在盡職地完成工作,為保證大連市民的健康。讓我們一起面朝大海,靜待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