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阿斌的生活VLOG


這一點其實很簡單,簡而言之就是:雍正帝不喜歡弘時,相對而言,比較喜歡諸方面皆勝於弘時的弘曆,也就是日後的乾隆皇帝。《清史稿》對於弘時的死亡這樣記載:“”弘時,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生。世宗第三子。雍正五年(1727)以所謂放縱不謹等為藉口,削宗籍,賜死。”

其一:雖為人子,但具貳心

我想這一點是雍正帝最早開始厭惡弘時的原因。弘曆成年之後,曾經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祖父康熙帝兩次“廢立太子”以及“九龍奪嫡”的諸多政治事宜。在已登大統的雍正帝看來,年紀稍長的弘時在當時已經被他們那一代“政權奪嫡”的政治環境所感染,這一點是令雍正帝最為厭惡至極的。在康熙晚期對於“九龍奪嫡”、爭奪儲君一事上,弘時與父親雍正的觀點並不具備一致性,而後再諸多事情上兩人都具有很大的分歧。其實弘時早在九龍奪嫡之時就曾和八皇子胤禩有諸多勾結,並且在雍正打壓胤禩之際,弘時仍然多次親近於胤禩。對此看在眼裡、恨在心裡的雍正帝便找準機會便將弘時過繼給了八王爺胤禩,以此在打壓八王爺的同時澆滅了弘時的囂張氣焰。

其二:秘密建儲,惹怒弘時

對於雍正帝而言,一生當中最為忌憚之事莫過於“九龍奪嫡”了,所以說如今有幸登基帝位的雍正帝絕不會再次允許昔日的“九龍奪嫡”發生在自己這一任上。公元1723年8月,雍正帝正是開創了“秘密建儲”的制度,並且首次將弘曆設立為儲君。即便雍正帝和當時參加此事的軍機大臣將此事做的十分縝密,但是“智者千慮,終有百密一疏”。同年6月,在一次臨朝的時候,面對著群臣對太子預備人選的要求下,雍正帝便親自將秘密建儲的事情昭告於天下。身為長子的弘時一直都以為自己極有可能當選儲君,如今弘時的儲君的夢想頓時破滅了。在隨後的生活中,弘時已經在很多方面果斷地站到了父親的對立面。

其三:自古以來,既母憑子貴,又子憑母貴

弘時是雍正帝的第三個兒子,弘曆是雍正帝的第四個兒子,如果弘時和弘曆都是出自同一位母親的話,那麼恐怕雍正帝便就很難躲過自古以來“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則了,更何況,弘時弘曆都不算事嫡子,那麼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的話,弘時也是首選人物。但其實雍正之所以選擇弘曆而拋棄弘時,和他們各自的生母有很大關係。弘時的母親為漢人,早年曾是雍王府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被封為齊妃。而弘曆的母親則是孝聖憲皇后,姓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況且雍正本人而言,更喜歡弘曆的母親。

另外,一位清代曾說過:“世宗(雍正)處兄弟之酷,諸子皆不謂然,弘時不謹而有所流露,高宗(弘曆)謹而待時始發也。”由此看來,對於雍正之所以選擇弘曆而不選擇年長的弘時作為儲君的問題,與弘時弘曆兩人的為人處世準則也有很大關係。


歷史課課代表


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初,就通過“秘密建儲”的方式,確立了弘曆的儲君身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最終從激烈的“九子奪嫡”中勝出,登上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登基後,馬上便通過“秘密建儲”的方式確立了弘曆的繼位人的資格與身份。

雍正之所以會採用“秘密建儲”的方式進行皇位的傳承,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雍正親身經歷了“九子奪嫡”,深刻感受到了奪位爭鬥的殘酷,以及在皇位的誘惑前面,皇子之間的冷漠與無情,所以儘管雍正是這場奪嫡大戰的最終勝利者,但是他並不希望同樣的爭鬥在出現在自己的子嗣乃至後世子孫之中。

於是雍正創立的“秘密建儲制度”,即由皇帝親書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而雍正的繼任者乾隆皇帝弘曆也就此成為了第一個通過秘密建儲制度登上皇位的清朝皇帝。

儘管弘曆的儲君身份一直為雍正所隱藏,但是雍正在位期間的一些列表現,均顯露了他計劃傳位給弘曆的安排,而這也成為了一個“公開的秘密”。

其一,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皇帝週年祭的時候,雍正並沒有親自前往,而是安排年僅13歲的乾隆代他去祭祀景陵,此後弘曆更是多次代表雍正進行祭祀活動。而在康熙朝的時候,一般都是還未被廢黜太子之位的胤礽代表康熙前往祭祀,而在康熙去世前的三天,他則是安排雍正代表他前往天壇祭天,這在當時都是非常明顯的傳位信號。

其二,在康熙朝時期,弘曆曾被康熙召入宮中撫養,而奉康熙旨意在宮中照看過弘曆的兩位康熙妃子,即後來的愨惠皇貴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雍正在即位後,給予了極大的尊重與推崇,對其二人的封賞遠超康熙的其他妃子。

其三,雍正皇帝為弘曆配備了張廷玉、朱軾、徐元夢當時之名仕為老師,並安排宗室重臣允祿、允禧教授火器與弓馬技藝,可以說雍正對於乾隆的培養是全方位的。與此同時,雍正安排弘曆在很早的時候就接觸朝政,學習署理政務。

其四,就是雍正親自為弘曆指婚,安排他迎娶了察哈爾總督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妻,並且在富察氏為弘曆生下嫡長子後,為其賜名“永璉”,隱示承宗器之意。

與此同時,雍正皇帝不惜將自己的兒子、也是弘曆的兄長弘時,過繼給當時已經被圈禁致死的胤禩,之後更是將其削宗奪爵、革除黃帶子,徹底驅逐出皇室,致使弘時鬱鬱而終。

由此可見,為了能夠讓弘曆順利即位,並且在其登基之初有一個安穩的政局,避免遇到自己在位時的困境,雍正皇帝的這些做法可謂是用心良苦呀。


弘時的“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成為他被雍正放棄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雍正登基的時候,由於他的前兩個兒子早殤,特別是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的嫡長子弘暉的過早歷史,使得弘時成為雍正皇帝所有在世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

按理說這應該是他的優勢,然而卻毀在了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的性格上。

雍正登基的時候,弘時已經年近20歲,性格都已然定型,雍正必然是認為弘時再無改變的可能,不像此時的弘曆當時只有13歲,還有這成長和重塑的時間和空間。而雍正之所以對弘時有著如此的偏見,還是在於其在“九子奪嫡”中的表現。

按理說,作為晚輩的弘時並不應該參與到父叔輩的政治鬥爭中,然而弘時卻在此期間表現出了對於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的好感,要知道這些人在“九子奪嫡”之中都是雍正的政敵,儘管雍正“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使得他與眾多康熙皇子表面上維持了相對和諧的關係,但是並不能改變雍正對於其的警惕與敵視。而自己的兒子與自己的政敵保持了一定的微妙關係,必然也會使得雍正對於自己的兒子產生懷疑,這也直接導致了雍正對於弘時的反感。

與此同時,弘時在與弘曆的對比當中,差距也是非常的明顯。

弘曆不僅是相貌出眾,並且是非常的聰慧,這一點不僅是雍正皇帝對其非常的認可,就連康熙皇帝第一次見到弘曆時就表現出了“見而驚喜”,進而直接將其帶進宮中撫養教育,爺孫二人朝夕相處,直至康熙皇帝去世。

儘管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是雍正乃至乾隆皇帝為了證明自己皇位來源的合法性,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成分,但是康熙以及雍正,對於乾隆皇帝的喜愛和器重,卻是毋庸置疑的。

相對來說,弘時就非常的平庸,並且在學識、能力上的表現,遠遠不如弘曆,自然不會得到雍正的青睞。


而在雍正即位後,弘時與雍正的矛盾持續計劃,最終招致了其悲慘的結局。

雍正登基之後,在不斷扶保弘曆的同時,也開始對於弘時的打壓。

期間最為典型的就是雍正對弘時生母李氏的冊封上。李氏曾是雍正王府的側福晉,當時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僅僅是格格,地位非常的低。但是雍正登基之後,與李氏一樣同為王府側福晉的年氏成為了貴妃,而李氏僅僅是被封為齊妃,與鈕祜祿氏的品階一致。

雍正這樣做實際上也是為了弘曆考慮,畢竟他不希望通過抬高李氏的身份來間接抬高弘時的出身。

而在雍正登基之後,弘時卻依然保持了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聯繫,並且表現出了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進而受到了雍正的嚴懲。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將其過繼給康熙皇帝的八阿哥胤禩,雍正五年(1727年)又將其削除宗籍,革除黃帶子。

雍正這樣做,一方面是斷絕了與弘時的父子關係,進而使得弘時徹底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另一方面,作為雍正在“九子奪嫡”中的競爭對手,這個時期的胤禩已經遭到了雍正非殘酷的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將弘時過繼給胤禩,足可見雍正對於弘時的憤恨與決絕。

而這對於弘時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於是在他被驅逐出皇室的當年,弘時就鬱鬱而終了,年僅23歲。

直到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之後,弘時才被乾隆皇帝平反。

“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至此,雍正的第三子弘時在被驅逐出愛新覺羅家族八年之後,重新被錄入玉碟,恢復了身份,得以重新成為愛新覺羅皇族的成員。


實際上,弘曆真正有威脅的皇位競爭者並不是弘時,而是年妃的兒子福惠。

雍正皇帝的第八子福惠,生於康熙六十年(1621年),雍正登基的時候,福惠才兩歲,然而福惠卻是但是雍正所有在世的皇子中,出身最高的。

福惠的生母是年羹堯的妹妹年氏,雍正王府的側福晉,雍正登基之後被封為了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並且年氏是雍正最為寵愛的妃子。即便是此後年羹堯犯下大錯為雍正所記恨,也依然不影響雍正對於年氏的感情,為了給年氏沖喜,雍正不惜將其冊封為敦肅皇貴妃,並且硬是等到年氏去世,才最終殺掉了年羹堯。

而雍正對於福惠也是非常的寵愛,原本雍正已經將其改名弘晟,列入齒序之中,但是由於福惠的兄弟姐妹均是早殤夭折,雍正在擔心之下又將其改回了福惠。儘管如此,福惠最終還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雍正下旨以親王禮儀安葬,而當時已經成年的弘曆以及弘晝,卻連個貝子都不是。

如果年氏能夠長壽,福惠也能繼續成長下去,憑藉雍正對於年氏和福惠的寵愛,弘曆的位置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挑戰,畢竟年氏的地位相較於弘曆的母親確實是高出了太多了,憑藉子以母貴,也是福惠更有優勢。

只不過福惠遇到的是“幸運”的乾隆皇帝,所有出身比他高貴的雍正皇子都不幸早殤,唯一一個比他年齡大的弘時也被雍正打壓後鬱鬱而終,剩下的只有一個荒誕不羈的弘晝和一個年齡尚小的弘曕,弘曆的即位也就成為了毫無懸念的事情。


雍親王府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君-作者老龍》

主演:弘曆,友情出演:雍正,康熙

第一回:少年早慧,康熙青睞!


我是弘曆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就被爺爺(康熙)接去他身邊陪伴著他,爺爺是個偉大的人經常給我講一些他的故事和做君王需要懂的道理,父親雖然不經常說,可是我知道他最崇拜的人就是爺爺,經常囑咐我要多聽爺爺的話,讓我要懂事兒要照顧爺爺!

第二回:暗箱操作,註定為君


後來父親做了皇帝,父親做了皇帝后,沒有過多久就把我叫到他房中對我說“弘曆,你跟隨你爺爺這些年應該學到了怎麼為君為父”於是在雍正元年我就被秘立為太子了,父親總說我有爺爺的風姿,爺爺喜歡詩詞歌賦,我就寫了《樂善堂文鈔》給父親爭足了臉面,父親高興極了,請了好多學識淵博的文人給我的書作序,其實從我被爺爺接去身邊照顧,在父親的眼裡恐怕我就是他的繼承人了吧!不管他最終是王父還是君父!

父親登大寶:臣子負君父,君父性情大變


父親一路走來是多麼艱難啊,經歷了多少坎坷才坐上了君父得位置啊,父親一生深陷糾纏於權謀漩渦,對我們幾個兄弟來說父親卻卻依舊是個有人情味道的父親,父親可不是和我一樣順風順水的早早的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父親的天下是搶來的,祖父一生留下了這麼多叔父,父親是不被看好的,他經歷了太多,我知道父親從做了君父後,人越發的多疑了,原來府邸得好多下人們被父親安排到了外面去做官,天下人大多在心裡覺得父親寡情薄意,不相信外人只相信自己得老奴才!可是到底是誰先背叛誰!父親雖然不說可他疼愛這天下子民,我記得有一年山西下大雪,山西巡撫隱瞞災情說山西豐收差點引起山西百姓暴動!以前經常來看我的年叔兩兄弟那是父親最信任的老兄弟!可是結果如何還不是背叛君父!

君父良苦用心:怕再來一場兄弟鬩牆


父親看過了太多兄弟相爭,十三叔被爺爺這麼多年就是為了保護父親!父親不希望我們兄弟也為這君的位置鬧得兄弟不睦,弘時哥哥已經成年,父親太多疑了不會相信他,也想保護他,怕他一朝為太子就結黨,而且哥哥仁慈怯弱駕馭不了天下!做太子只是把他往死路上逼而已!

老龍希望對這段歷史有了解的朋友看的輕鬆,就像說一段舊話,不太瞭解歷史的朋友讀得舒服,像讀一段故事!

小A說攝影


雍正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不立已成年的弘時,實在是因為弘曆比弘時優秀,更適合當皇帝。



雍正吸取康熙朝“九子奪嫡”經驗教訓,創造性的提出了秘密立儲制度,他自己制定的制度,當然會認真落實。秘密立儲制的最大優點就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相中誰就定誰,不用考慮別的因素。在這種制度下,當時相當於長子的弘時就沒有任何優勢。

雍正制定秘密立儲制的初衷就是要選擇最優秀的皇子繼承皇位。受皇帝認知水平和個人喜好影響,所選不見得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老皇帝認為最優秀的皇子。



康熙60年,康熙到雍王府賞花散心,見到了雍正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晝,弘曆表現比弘晝出色,被康熙帶走養育宮中,這至少說明弘曆比弘晝優秀。有人說這次爺孫見面是雍正為了奪嫡精心策劃的一齣戲,因為弘曆特別出色,雍正覺得康熙一定會看中,康熙想讓弘曆有機會當皇帝,就必須讓雍正繼承皇位。講故事總得貼點譜吧,弘曆即便沒說的那麼神,總之不會太差。



弘時就不同了,《清皇室四譜》和《清史稿》都有記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放縱不謹就削宗籍似乎沒那麼簡單,其中一定另有原因,但從放縱不謹一詞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弘時性格直率、任性、做事不嚴謹、沒城府,這樣的人合適當皇帝嗎?弘時對雍正有不滿馬上表現在言行上,弘曆對雍正也有不滿,弘曆喜歡爺爺康熙,不喜歡父親雍正,弘曆後來的言行中多有表現,可他沒當皇帝前並沒有表現出來,從這一點看弘時就不如弘曆。

雍正是個務實的皇帝,也是個有能力的皇帝,以雍正的智商,他一定會選一個更合適的人做儲君,弘曆比弘時強,他當然會選弘曆。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雍正沒有立弘時為繼承人,而立弘曆為繼承人,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

因為當時弘時是雍正皇帝兒子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他雖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兩個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實際上他是長子,而且他比弘曆大七歲。

(弘時劇照)

要說雍正是想立嫡子的話,當時弘時與弘曆都不是嫡子。所以弘曆與弘時比起來,並沒有佔絕對的優勢。

歷史上認為,雍正皇帝沒有立弘時為繼承人,主要是因為他做事年少輕狂。而年少輕狂的表現,就是他當時參與胤禩等雍正的反對派中,對雍正說三道四,讓雍正非常生氣。

確實,雍正當了皇帝以後,曾經參與奪嫡的他的那些兄弟們,在不斷地說三道四。最初的時候,雍正對他的兄弟們其實是很好的。包括對胤禩等人,都給予他們很高的封賞,並且讓他們參與朝廷事務。有人認為,雍正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剛上臺,政權不穩,需要通過這種方式鞏固皇位。但是,未嘗不可以看作是雍正向他的兄弟們主動示好的表現呢?

如果雍正在對他的兄弟主動示好的時候,他的兄弟們能夠“識時務者為俊傑”,對雍正表現出感激涕零的樣子。或者說,就算不表現出感激涕零的樣子,好歹不說三道四,雍正也不會大發雷霆,開始打擊雍正的行動。

實際上,當時雍正的兄弟們對雍正說三道四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這種說三道四,還不僅僅是高層之間的一些議論,還廣泛地流傳到了民間。從後來的曾靜事件來看,這事在民間的流傳,已經是十分廣泛的。曹雪芹寫《紅樓夢》,據很多紅學專家研究,中間就隱含到很多雍正兄弟們爭鬥的事情,可見此事的傳播範圍是非常廣遠的。

(雍正劇照)

雍正的兄弟們對雍正繼位說三道四,這也罷了,畢竟他們沒有獲得皇位,心中不滿。雍正自己的兒子弘時也參與說三道四,雍正怎麼會不生氣呢?所以雍正把弘時攆出紫禁城,削除他的宗籍,並且還把他送給胤禩當兒子。意思很明顯,你不是要胳膊肘往外彎,附和胤禩嗎?好啊,你就去給胤禩當兒子吧。

歷史上說弘時年少輕狂,就體現在這一點。

但是,這樣說,是沒有把事情理清楚的。為什麼說沒有理清楚呢?

因為事實上,弘時的年少輕狂,其實是雍正逼出來的。為什麼說是雍正逼出來的呢?

雍正一上臺,其實就已經按照他制定的秘密建儲制度,把繼承人的名字寫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了。也就是說,雍正一開始就已經在弘曆與弘時之間做出了選擇,而不是因為弘時年少輕狂,雍正才決定立弘曆為繼承人的。

而弘時之所以表現出年少輕狂的樣子,是因為雍正在秘密建儲後,又不小心把繼承人的信息給透露了。他秘密建儲後,連續兩年,都安排弘曆代他去給康熙皇帝祭陵。祭陵那自然是太子才有資格,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雍正如果只讓弘曆去一次,倒也不算什麼。連續讓弘曆去兩次,那已經很清楚了,就是雍正已經確立弘曆為繼承人了。

既然弘時看見弘曆已經被確立為繼承人,他的內心當然會起波瀾,當然會表現出不滿。而他一旦表現出不滿,參與胤禩等人說三道四,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雍正沒有立弘時為繼承人,與弘時年少輕狂,說三道四沒有任何關係。

(弘曆劇照)

那麼,雍正究竟是什麼原因,沒有立弘時為繼承人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康熙之所以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是因為他看上了弘曆,希望皇位能通過雍正,傳給弘曆。

因為這個說法後來是弘曆自己說出來的,而且弘曆不止一次說了這種觀點。既然是弘曆自己說出來的,其可靠性就是存疑的。相信在雍正看來,依靠兒子來確立自己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實在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如果排除了康熙早就內定的理由,還得在弘時身上找原因。

我認為,弘時與胤禩的交往,應該不是在雍正繼位以後才有的,而是在雍正繼位之前就已經有的。一方面,胤禩本身就愛結交人,另一方面,可能連弘時自己也沒想過,最後的皇位繼承人是他的父親。在他看來,胤禩、胤禵這些人,才有可能是最終的皇位繼承人,因此,弘時可能提早就結交上了他們,以便他們當了皇帝以後,自己能夠受到重用。

雍正肯定很早就看出來了,但因為那時候他並沒有繼承皇位,所以只能隱忍不發。不過雖然隱忍不發,其實已經很不喜歡弘時了。因此,當他當了皇帝以後,便毫不猶豫地確立弘曆為繼承人。


張生全精彩歷史


剛好前兩天在頭條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從弘時之死來看清朝秘密建儲制的得失》,所以對這個題目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雍正與弘時)

據《清皇室四譜》記載:“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八月,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金承藝先生根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認為:“(弘時)的死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了”。

(弘時)

雍正長子弘暉和次子弘昀死得很早,弘時這個三阿哥便是諸皇子中最年長的一位了。

可是,雍正秘密建儲的理由是“諸子尚幼”,直接將弘時排除在接班人之外。

雍正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所以當時很少有人把雍正放在眼裡,弘時在這個時候對雍正失去了信心。

他認為自己的父親已經喪失了繼承皇位的可能,所以為了將來的榮華富貴,他必須要加入到胤禩的陣營中去。

所以在爭奪康熙繼承權的鬥爭中,弘時是允禩的支持者,這引起了雍正的極大不快,這位與自己不同心同德的兒子得不到雍正喜愛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弘時年幼時,雍正特意將56歲的翰林院編修王懋竑安排在三阿哥身邊,輔導弘時的學習,希望弘時在師傅的教導下,能學有所成。


(王懋竑)

這說明雍正一開始時對弘時還是寄託了一定的希望的。

雍正與弘時究竟是因為什麼反目,目前沒有史料記載原因。但肯定與雍正打擊、處理允禩等人有關。

弘時公開表示對允禩等人的同情,在被雍正逐出宮後,依然故我。

雍正三年,雍正公開表示與弘時斷絕父子之情,令弘時過繼為允禩之子,用這樣的方式斷絕與弘時的父子關係,說明雍正對這個兒子已經極度失望,同時也是殺雞給猴看,警告那些仍然站在允禩等人一邊的大臣們。


(失敗的弘時)

弘時被趕出皇宮,削除宗籍的處分一年半後,鬱鬱而終,弘時之死是滿清統治集團內部權力之爭的結果。

雍正為了奪取帝位,兄弟相殘,連兒子都站在他的對立面,可見當時鬥爭的殘酷。

康熙逝世週年之時,雍正派13歲的弘曆(乾隆)代其祭祀,這是向外界公開表態,弘曆就是將來的接班人,弘時接班的幻想完全破滅了,在怨恨與嫉妒之中,他處處與雍正唱反調,最後落得個削除宗籍的下場。


(乾隆)

乾隆登基後,為自己的這個哥哥平了反:“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弘時在死後的第八年,被弟弟弘曆平反,恢復宗籍,也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非常厲害,很多人說四阿哥雍正其實並沒有優勢,有可能傳位給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最後還是靠小弘曆獲得了優勢,因為弘曆小時候非常聰明,是康熙所有孫子裡面最聰明的一個,康熙就有了把皇位傳給弘曆的意思,要傳給弘曆必須先傳給四阿哥雍正呀,否則傳給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難道還能讓他們做叔叔的把皇位傳給弘曆。

所以,弘曆的太子位早就是康熙定好了,雍正當然不用改動,直接把立儲詔書放在“正大光明”的匾後面,選13歲的弘曆,而沒有選已經成年的弘時。而且雍正當了十多年皇帝,弘曆也長大變成25了。早就成年了,成熟了。

這個說法更多的是民間野史。但是歷史真實的還真有那麼回事,皇帝爺爺指定孫子讓老爹輕鬆繼位的。

這個事情發生在明朝,明朝的朱棣選太子的時候有2個選擇,長子朱高熾仁孝,但是沒有遺傳朱棣的英武,而次子朱高煦勇猛過人,非常像朱棣年輕時候的樣子,朱棣認為次子“深肖朕躬”,在封建社會立嫡長子的約束下,朱棣深感為難。

而且朱棣曾經對次子朱高煦說:“努力吧,皇太子身體不好,多有疾病。”暗示二兒子有希望獲得太子的地位,因為你的皇太子哥哥隨時可能病逝的哦。但是大臣們不同意,解縉就特別說了“好聖孫”,來規勸朱棣不要變更太子,因為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朱棣喜愛,一直帶著身邊親自指導培養。如果不把皇位傳給長子,怎麼能傳給朱瞻基呢。這樣一盤算下來,朱棣最終還是立的朱高熾做太子,而朱高熾也是過度皇帝,朱棣死後在位1年就真的病逝了,朱棣孫子朱瞻基就繼位了,就是明宣宗。明朝的宣德皇帝。




蕭子北


乾隆登基後曾經發布過一道諭旨,其聖旨是這樣說的:“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收入譜牒之內。”從這段話我們得知看出什麼?我們可以知道乾隆的哥哥三阿哥弘時年少無知,性情放縱。雍正曾加以嚴厲的管教。還可以得知弘時英年早逝。



弘時究竟是怎麼一個人,僅僅是因為他年少無知,雍正就要嚴懲弘時嗎?雍正登基後又為什麼沒有立當時最年長的皇子弘時為儲君,而是選擇了年幼的弘曆?



第一 弘時為替允禩等人說話

雍正是一個很記仇的人,他登基之後對除了十三弟胤祥之外的其他兄弟都進行了嚴厲的打擊。把兄弟們的名字都從胤改為了允(胤祥除外),甚至把允禩允禟叫做阿其那 、塞思黑,意思是豬狗一樣的人的意思。可見雍正是個睚眥必報,心狠手辣的人。弘時因為在雍面前替允禩等人說話,抱怨其對允禩等人處罰過重從而引起了雍正的不滿。



第二 弘時抱怨雍正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

為了避免“九子奪嫡”的慘劇再次發生,雍正把皇位繼承方式改為了“秘密建儲制”。但是後來雍正兩次派弘曆代他去祭祀康熙,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了雍正已經把皇儲之位傳給了弘曆。因為在之這前是隻有皇帝或者太子才有資格做的事情。



據說弘時知道後相當不滿,因為此時雍正的前兩個兒子早夭,弘時當時成為了雍正的長子 ,而且弘時認為自己的母親身份是高於弘曆母親的,自己是有很大希望被選為繼承人的。希望落空,弘時非常失望,更加對雍正不滿。



經此一系列事情之後,雍正對本來就不太喜歡的弘時做出了嚴厲的懲罰,把他過繼給允禩當兒子。後來,雍正將允禩從玉牒除名,緊接著就下旨撤去弘時的黃帶,也將他從玉牒除名,把弘時圈禁起來。不久之後,弘時就鬱鬱而終,時年二十四歲。


三七的歷史書屋


清朝康熙皇帝雖然文治武功成就很高,政績卓著,但是在康熙晚年,因為他年齡大了,精力不如從前,從而吏治頗為腐敗,同時太子被疏遠,又發生了眾子奪嫡之事,最終胤禛得以勝出,後來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後來雍正皇帝又立儲密旨,立四子弘曆為繼承人,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雖然有的孩子夭折早亡,但是在他為帝后,還有重要的三個皇子,一個就是弘曆,一個是弘曆的哥哥弘時,一個是弘曆的弟弟弘晝。

那雍正為什麼不立作為哥哥的弘時,而立了作為弟弟的弘曆呢?

其實,弘時、弘曆、弘晝三人在當時是最有可能被立為繼承人的,然而繼承人卻只有一位,自來帝位之爭是非常殘酷的,遠的不說,康熙晚年眾子奪嫡之事就是例子。

雍正的第五子弘晝,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荒唐王爺,他喜歡辦喪事,故而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所以這樣荒唐的皇子,雍正是把他排除在繼承人之列的。


當然有的人卻認為弘晝是一個精明的人,他只是通過荒唐之舉而避免捲入弘時和弘曆之間的皇位之爭,最終他能得到一個不錯的結局。如此的話,皇位之爭就剩下弘時和弘晝。

而作為弘曆的對手弘時,他的結局就很慘,他不僅被雍正皇帝過繼給雍正最為痛恨的八阿哥胤禩,而且還被消除宗籍,可見雍正皇帝對弘時的處罰是非常嚴厲的。

雍正之所以這樣對弘時,不選他為繼承人,是因為雍正心裡開始就是偏向於立弘曆為繼承人的。而主要的是作為弘曆哥哥的弘時,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從而被雍正皇帝所厭惡。年少時就放縱,那以後若在為皇帝,豈不是會危害大清朝,所以雍正當然不會選弘時為繼承人了。

弘曆在康熙晚年的時候,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這對雍正在眾子奪嫡時能取得勝利,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故而雍正皇帝繼位後,就把年僅十三歲的弘曆看做心中理想的繼承人。


弘時被削除宗籍後,可想而知他的處境,沒多久他就憂鬱成疾而亡,他去世時二十四歲。知道乾隆皇帝繼位後,弘曆的宗籍才得以追復。


中孚鑑


雍正皇帝確實心狠手辣,反覆無常,最後他把自己的親生子弘時也置於死地,而弘曆卻能平安無事地在十三歲時被雍正密立為皇太子,並一直沒有改變,這在清朝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弘曆是雍正帝的兒子中最有才幹的一位,小年時期的弘曆,機智過人,深得祖父康熙的厚愛。在他十二歲時在圓明園得到康熙的青睞,把他帶回宮中養育,皇帝著力栽培,成為康熙皇帝孫輩中最受祖父寵愛的孫兒之一。當時康熙對弘曆的寵愛影響是很大的,人們即使對雍正不滿,對弘曆也不得不另眼相看,加以厚待。由於弘曆的特殊經歷,在雍正即位後,明眼的人都認為弘曆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在雍正遺出弘時出宮後弘時之死,弘曆便成了雍正最大的兒子,以中國封建時代立嫡立長的傳統觀念看來,弘曆自然最有可能繼承皇位。弘時之死,這一年弘曆十七歲,他父皇雍正給弘曆展開的是一條通向最高權力的光明大道。更為重要的是:當時雍正的兩個孩子弘曆和弘晝同歲,但雍正只把弘曆引薦給康熙皇帝,而弘晝卻沒有得到這種優遇,可見乾隆是為兩代皇帝都寵愛的。雍正本人他也說過:立弘曆為皇位繼承人與父皇有關。他在遺詔中說: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所以,弘曆在雍正元年便秘密立為太子。雍正另一個皇子弘時對於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其實弘時比弘曆大七歲,弘時居長子,且生母名分較高,無論從哪方面考慮,弘曆也不應該後來先上岸,獨佔居上。所以弘時他無論如何也難嚥下這口窩囊氣!!弘時與雍正父子的恩怨糾葛,但到雍正君臨天下,一統江山的時候,皇位的爭奪,作為皇帝遺產的集中體現,其爭奪手段相當詭異,慘烈,影響也極其深遠。雍正的遺產不能以錢來計算,也絕非可以與一般人家的倫常之變同日而語。雍正對弘時無情,雍正對父皇康熙皇帝託咐弘曆繼承皇位有情!也正是對自己密立皇太子的弘曆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