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培猴頭菇?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鄂硒農技


導語:大家好,我是農事農忙。猴頭菇原名猴頭、猴頭菌。猴頭菇原是著名的食用菌。野生猴頭菇數量較少,因此,在人工栽培之前十分珍貴,向來被視為珍品。目前,在國內猴頭菇已成為一種重要的人工栽培食用菌。

猴頭菇栽培方法

一、培養料配製

培養猴頭菇子實體所用的培養原料與培養靈芝、香菇、平菇等其他木腐菌的培養原料基本相同。比較好的培養料有棉籽殼、木屑、酒糟、玉米芯、各種作物種子的外殼,這些原料中分別含有猴頭菇子實體所需要的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碳素養分,又含有其所需要的蛋白質等氮素養分和礦物質成分,以適當的比例配合後猴頭菇即能良好地生長。

二、培養料裝袋與滅菌

1、塑料袋準備

對塑料袋的大小沒有固定的要求,但也不宜太大或太小。現在生產上應用的塑料袋主要有兩種規格:一種是17釐米X33釐米的短袋,培養料裝好後袋成壺狀,栽培培養時袋口呈瓶口狀,猴頭菇從袋口長出;另一種是15釐米X50釐米的長袋,培養料裝好後兩端紮緊,接種時在袋身上戳接種穴,菌種接入後再用膠布封貼穴口,出菇栽培時將接種穴上的膠布撕去,菇從穴中長出。塑料袋以聚乙烯的為好,袋膜厚0. 45-0.55毫米。太薄容易被棉籽殼等原料的尖角刺破。

2、拌料

根據培養料配比要求,把每份原料稱齊。用少量水將硫酸鎂、磷酸二氫鉀等數量少的部分原料溶解,將其他各種固體原料相互拌勻,再將溶於水中的硫酸鎂等原料均勻倒於上述固體原料中,然後每100千克固體原料加水125-130升。因為固體原料中原來含有11%-30%水分,所以,按上述比例加水後含水量一般即會達到58%-60%。

3、滅菌塑料袋培養料

滅菌時間維持10小時,鍋溫達到100℃時,讓其自然降溫,待蒸氣壓降至0點後打開鍋蓋,取出料袋,移入冷卻室,待料袋溫度降至35℃左右時(這時尚有一些餘溫)將料袋搬入接種室或接種箱接種。

三、接種

棒形袋接種,接種前在接種箱中將原種瓶敲破,把瓶內瓶形狀的菌種放入一個預先滅過菌的塑料袋中,口紮緊,備用;以後將塑料袋內的菌種和待接棒形袋一起放入接種箱,燻蒸滅菌。

接種時右手用一根1.2釐米粗的錐形棒在袋上剌出接種穴,穴深2釐米左右,左手隨即從原種團上掰下一塊菌種塞入剛刺出的菌種穴內。一根菌棒上共刺4-5個穴,穴距6-7釐米。接好的棒形袋用膠布封貼穴口,或在袋外再套一隻稍大的塑料袋,袋口用橡皮筋箍住,移入培養室培養。

四、栽培條件與方法

牆式堆疊培養時,地面必須用磚或木板做好基礎,其高度為離地面30釐米左右。菌種培養室內及周圍必須清潔,無有機垃圾,不積水。菌種培養要管理好溫度、空氣、光照、空氣溼度等生長條件。

1、溫度

猴頭菇菌絲在 22-25℃條件下培養,細胞原生質濃,生命力強,也不會提早形成子實體。

2、空氣

猴頭菇菌絲生長對空氣的要求不甚高,培養室內只要工作人員不感到氣悶,每天開門窗1-2小時即能夠滿足菌絲呼吸之需要。

3、空氣溼度

菌種培養期間空氣溼度60%-65%為好,空氣溼度過大容易生長雜菌。

4、栽培

(1)溫度管理菌袋移入

栽培室或仍在菌種培養室中栽培後,溫度儘量控制在16-18℃,勿使溫度過高過低。溫度超過20℃時,白天關閉門窗,晚上開啟;溫度低於14℃時,白天開門窗,晚上關閉,必要時地面潑澆熱水。

(2)空氣管理

空氣的好壞對猴頭菇生長的影響是很難用眼覺察的,但用統計調查的方法就能很容易發現其和子實體生長的關係。浙江省常山縣微生物廠有一山洞叫白龍洞,兩端都通洞外。該廠每年都在此洞中裁培猴頭菇,結果近洞口的地方所長的子實體年年色白、質堅,生長快,每瓶(袋)可連長4-5批菇,而洞內的瓶(袋)只收3批菇。

(3)空氣溼度和噴水

猴頭菇菌蕾形成和子實體長大需要90% -95%的空氣溼度。空氣溼度低,菌蕾形成和子實體長大均較慢,但菌刺較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商品質量。從菌蕾形成到子實體前期生長期階段,室內每天要噴霧2-3次;菌刺形成以後每天噴霧1-2次。

菌蕾形成和子實體初期生長階段,子實體上不需要噴水。子實體長至4-5釐米直徑時,每天需噴1次水,霧點要細。噴水後需開門窗半小時左右把子實體上的遊離水分揮發掉。採收前一天和當天,子實體上不可噴水,否則會提高子實體的含水量。高含水量的子實體在運輸貯存時容易產熱,色澤變暗,口味差。

總結:大量的猴頭菇被加工製成罐頭或乾製品,成為人們的保健食品,如太陽神、猴頭補酒猴頭靈芝飲料等。猴頭菇的營養豐富,在種植栽培上,還需要廣大種植戶,細心科學的對待。


農事農忙


概述:猴頭菇屬多孔菌目齒菌科,猴頭屬。猴頭菇通過烹飪是一道名貴菜餚。野生猴頭菇主要生長在柞樹,棟樹,胡桃等的枯死處,8一9月份,氣溫20度左右時的稀森林溼潤環境中。生產在黑龍江,吉林,四川,雲南等省,新疆,山西,貴州,河北等也有少量生長。人工栽培主要在浙江,上海,江蘇,吉林等省。



猴頭菇形態

子實體塊狀,不分枝,肉質軟和,鮮時白色,乾燥後變黃色至褐色,菌刺覆蓋整個子實體。刺有長短,生長與環境內密切關係。



猴頭菌較易發生變異,在某一環境中長期生長,形成的特徵與親本發生色澤,大小變異。對環境條件也很敏感,子實體的會出現粗刺,分枝,呈珊珊狀等多形態。

猴頭菇生活史

生活條件

營養

猴頭菇營養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礦物質。

野生猴頭菇營養依靠木材腐生,吸收營養,菌絲先分泌出相應酶,將木材中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澱粉等糖類物質分解成簡單的葡萄糖,然後再吸收利用。凡含這些養分不含有害成分的材料,都可用培養猴頭菇(已被用作碳素營養來源有甘蔗渣。棉籽殼,木屑,稻草稈,棉杆等)。

猴頭菇的氮源來自蛋白質等有機氮化物的分解。野生猴頭菌先從樹皮層處開始生長,皮層中蛋白質比樹心部高,甘蔗渣,棉籽殼等均為皮層和山材混合物,蛋白質含量相對低,用作栽培料時往往要添加含氮高的種子麩皮,米糠等。

其他所需要微量礦元素,磷,鉀,鈣,鎂,鋅,鉬,鐵等元素,有機物中均含部分,不必刻意添加。

溫度

猴頭菌是中溫性真菌,菌絲生長與猴頭菇生長溫度不同。菌絲能在6一30度生長,適宜25度左右,溫度超過35度或低於6度時菌絲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溫度18一20度,超過25度時不能形成子實體。低於6度子實體停止生長。

水分

水分是猴頭菇生長必要條件之一。猴頭菌分泌酶,只有在一定的水分條件下,才能分解各種複雜的天然物質(纖維素,木質素)。水分過多影響基質內通氣,影響菌絲呼吸,還會使細胞原生質過分稀釋而降低扺抗力。猴頭菌在基質上生長,含水量以65%一75%為宜,含水量超過75%時,菌絲生長開始緩慢。含水量低於60%時,菌絲生長緩慢,細密。低於40%時,菌絲不再生長。

猴頭菌子實體生長所需要水分大多是從培養基中吸取的,空氣不幹燥,不噴水,子實體也能很好生長,但表面水分易蒸發,刺較短,產量較低。如果空氣溼度超過95%,會通氣不良,子實體畸形。最適宜猴頭菇生長空氣溼度90%一95%。
生長畸形了的猴頭菇

空氣

猴頭菌是一種好氣真菌,足夠的氧氣供應(二氧化碳對猴頭菌呼吸有抑制作用)才能使菌絲和子實體生長正常。

猴頭菌子實體生長對二氧化碳極為敏感,通風不良,子實體不易分化,或菇柄拉長,會產生分枝,刺彎曲成畸形。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子實體生長快,球塊大。子實體生長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0.1%為好。

光線

猴頭菌絲在有光或黑暗的條件下,均能生長,在黑暗條件下生長更快,子實體生長則需要一定散光。過強光照,子實體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顏色變黃。

酸鹼度

猴頭菌絲能在pH4一7之間生長,最適宜pH5.5,當pH為2或9時,菌絲完全停止生長。

猴頭菌絲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分泌有機酸,會抑制自身生長,在人工種植過程中,常加入鈣素(石膏,碳酸鈣)營養來對培養料的酸鹼度變化起緩衝作用。

如何裁培猴頭菇?有什麼好方法?

猴頭菇栽培現在都是代料栽培,其工藝流程與其他木腐菌(香菇,木耳,平菇)代料栽培是一樣的。以前甚至於培養基成分都一樣,的確可以生產出猴頭菇,但是發現兩個問題可能可以改進,猴頭菇所需碳源在大部分植物中能夠滿足,於是改去培養基中加入1%蔗糖,完全不加入。培養料在生產幾批次猴頭菌後,培養料pH值下降太多,過酸,影響菌絲自身生長,於是,又由1%鈣素改成2%鈣素緩衝。這樣配方大大改進猴頭菇較統一形態和產量。

猴頭菇培養基配方1,棉籽殼78%,穀殼10%,麥麩10%,石膏粉1%,碳酸鈣1%。2,甘蔗渣78%,米糠10%,麥麩10%,石膏粉2%。3,甘薯渣78%,米糠10%,麥麩10%,石膏粉2%。4,雜木屑78%,米糠10%,麥麩10%,石膏粉2%。

裝料容器塑料袋不可過多,能滿足3批次猴頭菇生長即可,以後逐漸會被汙染。基本可為裝乾料0.5公斤以為好,生產上兩頭出菇,每袋生產6個猴頭菇,這樣可保證猴頭菇形態上形象較好。又不浪費基料,產量上也好。

生產工藝上與其他不同的

因猴頭菇比較講究形狀,和大小勻稱。而其菌絲生長受二氧化碳影響,在空氣流通孔口中易形成子實體,我們可以在袋中兩頭接種,發菌滿袋後兩端打開出菇,不致於下層菌料菌齡過長,一直為外層提供養料。生長後期乏力。多數在裝料時兩端留出塑料袋餘位(象金針菇一樣,發滿菌後就可利用),這個多餘塑料口長是用於發滿菌後,套上一硬塑環所用,當菌絲髮育完整後,可緊擠料基套上一硬固定套環,猴頭菇菌絲就從這裡接觸充足氧氣,發育生成,並在固定環內生長出統一菌柄,大小差異不大猴頭菇。

不贊成十字劃開塑料袋法,生產各式不成形態猴頭菇,這樣價格上差別很大,影響經濟收入。


猴頭菇培養生產管理

為使猴頭菇能良好生長,必須通過人工調節的方法,控制栽培室的溫度,溼度,空氣等小氣候條件才能做好產品優質,產量高。

1,栽培袋排放,發育好栽培‘種要成行臥放,可疊碼到人員好工作高度,一般高度不要太高,以免下層袋被壓傷變形,留好人員工作能彎腰整理下層寬度,成行碼實栽培種後,兩端套上塑環,行例中栽培袋口勿對培養室大門。

2,栽培室溫度,栽培室溫要求保持20度左右,不超過22度,溫度過高,子實體生長過速,猴頭菇菌塊小,色澤帶黃,16度以下,猴頭菇生長十分緩慢。

3,空氣溼度。栽培種中菌蕾還是幼嫩,空氣溼度要求在95%左右,子實體長出刺時,空氣溼度應保持在85%一90%。空氣溼度長期過高含影響子實體的呼吸,使子實體生長不良。

猴頭菇生長所需的水分,主要通過營養菌絲從培養料中吸取,只有在空氣溼度難以保持,子實體表面乾燥的情況下才能對子實體直接噴水,促進生長,如果在子實體溼度夠時,對子實體噴水會抑制子實體生長。

總結:以上栽培部分是父親和師伯在金華地區栽培十餘年經驗,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法。


種養倩


猴頭菇又名猴頭菌、猴頭蘑,因子實體形似猴頭而得名。 它是一種著名的食用菌,素有“山珍猴頭”之稱。猴頭菇屬於中低溫穩溫結實性菌類。子實體形成的溫度為12~24℃,以16~20℃最為適宜,在生長過程中對天氣乾燥、缺氧較為敏感,甚至會使菇畸形生長。 下面壯鄉新農來分享猴頭菇的種植。


1.栽培前的準備

(1)栽培季節:根據猴頭菇子實體形成對溫度的要求,南方省區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栽培。查閱當地歷年的氣象資料,找出日平均氣溫為16~20℃的日期,再往前推25~30天便為栽培始期。春栽時,空氣溼度大,容易受紅色鏈孢黴侵染,嚴重影響收成,秋栽氣候適宜,穩定,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較為理想。

(2)培養料配方:栽培猴頭菇的原料主要有闊葉樹木屑和棉籽殼、甘蔗渣、稻草等,後幾種材料的單產水平都比木屑要高,各地可根據當地的資源情況備料。生產上猴頭菇代料栽培常用的配方有以下幾種。 ①闊葉樹木屑81%、麩皮15%、石膏2%、過磷酸鈣2%,含水量65%,自然酸鹼度。 ②甘蔗渣81%、麩皮15%、石膏2%、過磷酸鈣2%,含水量65%,自然酸鹼度。 ③稻草粉60%、雜木屑18%、麥麩18%、石膏1%、蔗糖1%、過磷酸鈣2%,含水量65%,自然酸鹼度。 ④玉米芯(稈)粉40%、稻草粉40%、麥麩16%、過磷酸鈣2%、石膏2%,含水量65%,自然酸鹼度。 ⑤棉籽殼86%、麥麩10%、過磷酸鈣2%、石膏2%,含水量65%,自然酸鹼度。 ⑥稻草65%、麥麩30%、花生殼粉2%、過磷酸鈣1%、糖1%、石膏1%,含水量65%,自然酸鹼度。

(3)栽培容器:栽培容器可選用瓶子或塑料袋。常用瓶子為口徑3~3.5釐米、容積750毫升的蘑菇瓶或棕色試劑瓶。 瓶栽的優點是培養料易保持水分,汙染率低,出菇整齊,菇形美觀,易堆垛或床架培養,便於管理和採收;缺點是裝料出料較麻煩,一次性投資成本高。袋栽可選用17釐米×33釐米× 0.005釐米或15釐米×50釐米×0.005釐米等規格的塑料袋。袋栽的優點是一次性投資成本低,裝料容易;缺點是易形成菌皮,易失水和被汙染,出菇部位不定,菇形不好。



2.栽培瓶(袋)的製備

①配料:按配方選擇相應的培養料,拌水混勻,使含水量為65%左右。猴頭菇喜偏酸性培養料,因此不能用生石灰代替配方中的石膏粉。

②裝料要求:裝料要求緊實,否則培養料偏少,產量減低,成本相對提高。瓶栽裝料高度比常規菌種製作要高,因子實體原基在瓶口處形成,料太少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以料面低於瓶口1~2釐米為宜。壓平料面,用錐形木棒打孔至瓶底。洗淨瓶外壁,用雙層牛皮紙或聚丙烯薄膜封口。袋栽應選用折角袋,如為平角袋,則在裝料前將袋的兩個底角向內塞,以做成方底,然後按常規把拌好的料裝入袋內,雙手拉住袋口,上下震動,使料鬆緊一致,然後用菌種瓶的底部在袋中轉動,壓平料面,使料在袋中鬆緊一致,每袋高矮一致,掌握在16~17釐米。用錐形木在中央至底部打一洞,然後用毛刷將袋口及袋外的培養料清理乾淨,同制種方法將袋口包紮好。按工藝流程要求滅菌、接種。

3.管理方法

(1)培養菌絲階段:將已接種的栽培瓶和袋,立即移入培養室,置於架上。培養室的溫度應控制在25~26℃,相對溼度為70%左右。在這樣的條件下吃料2~3天,25~30天就可長滿瓶或袋。當氣溫高時,瓶和袋應直立放在架上;氣溫低於18℃,可堆疊3~5層,但應注意測定堆中溫度,若超過30℃,應立即推開,進行通風,避免燒壞菌絲。在這個階段,應掛黑色窗簾,避免光照,以免菌絲過早分化形成子實體而影響產量。

(2)出菇階段的管理:當菌絲長滿瓶或袋,就可以移入栽培室,栽培室溫度為15~18℃,相對溼度85%~95%,不用掛窗箭,散射光利於子實體生長。但不能強光照射,在1000勒克斯以上,子實體發育受到影響,菇體發紅,降低質量。當氣溫高於20℃以上,利用晚間和清晨通風,利於降溫和保持空氣的新鮮。菇房通風時,不能讓風直接吹到子實體上。

(3)畸形菇產生的原因:依照子實體畸形狀態不同分三種類型。 ①珊瑚型:產生這種類型的原因有二,一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0.2%,刺激菌柄不斷分枝,呈珊珊狀,二是在培養料中混入未處理過的松、杉、樟、柏等針葉樹的木屑。 ②無刺光秀型:當溫度超過25℃C而空氣溼度偏低時就會產生光秀無刺型的猴頭菇。 ③色澤異常型:產生這種類型的原因,一是菇房相對溼度低於70%,室外風直吹到子實體上,子實體變黃,嚴重的會死亡;另一原因是溫度低於14℃或強光照射,也會使子實體發紅。 針對上述產生畸形菇的原因,菇房應保持18~20℃溫度,相對溼度為85%~90%,適時通風換氣,有強光直射時掛淺色窗簾,可以有效防止畸形菇的發生。



4.採收、加工和貯存

當子實體長至八成熟,孢子未散落之前,應適時採收。採收後的子實體,剪去菌柄,放在竹簾或篩上曬乾或用線穿好放在通風向陽處晾乾,也可用烘箱、烤房烘乾,烘乾後用塑料袋密封,置於陰涼乾燥處保存。 新鮮猴頭菇可以加工罐頭,沒有制罐的地方,也可加工為鹽漬猴頭菇,方法如下: 將去柄後的鮮菇,用清水洗淨,放入0.1%的檸檬酸溶液中煮沸10分鐘,撈起放入冷水中冷卻,濾去多餘水分,貯於缸中,先放一層猴頭菇,撒一層精鹽(鹽用量為鮮猴頭菇重量的25%)依次逐層放入,直到把缸放滿,用乾淨木板壓上,再加入冷開水至淹沒缸中菇為止,食用時取出用清水浸泡脫鹽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