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為什麼不能返校?同濟大學這封導師公開信,給出硬核回答

非常時期,非常舉措。為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根據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各校要嚴格管控學校校門,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


老師,我為什麼不能返校?同濟大學這封導師公開信,給出硬核回答

SCI SSCI編審、潤色、投刊指導找主編哥哥


2月5日,上海市教委已經發出通知,本市各級各類學校2月底前不開學。


現在,各高校已經開放了一批線上資源,供大學生學習。停課不停學,即便一些學生還身處自己家鄉,和學校、老師也時有聯繫。除了分享自己的心情,有一些學生也不免提出疑問:老師,我現在為什麼不能返校?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碩士生導師劉滌宇最新發出的這封致研究生的公開信,就直面了很多大學生的困惑:“在這個緊要的時刻,我希望研究生同學們,按照學校要求選擇在家學習,我想,這就是選擇行動、選擇擔當、選擇高尚,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國家負責,這就是對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大貢獻。”


至於不要返校的具體理由,劉老師在信裡也講得很清楚。現在讓我們來讀讀劉老師的公開信全文——


老師,我為什麼不能返校?同濟大學這封導師公開信,給出硬核回答

SCI SSCI編審、潤色、投刊指導找主編哥哥

同學們:

在2020年這個讀起來充滿愛的年份,同學們結束上個學期的學習,回到家鄉與父母、親人團聚的時候,相信你們和我一樣,都認為這是學習生活中一個例行的短暫休止符。大家都準備著在休整結束後回到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重新見到之前朝夕相處的同學、朋友,和戀人。而這些,在過去的時間裡,一直是生活的常態。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這種常態生活。從武漢封城到全國各地嚴陣以待,從推遲開學到接到學校“未經批准不得提前返校”的通知,一切都那麼猝不及防。隨著春節假期過去,當家中親人先後回到各自工作崗位的時候,會有同學開始惦念之前約定的實習單位已經上班,想到畢業臨近而很多數據需要通過補充調研才能獲得,或者耿耿於懷於重要參考資料留在學校以致接下來的科研任務難以在家裡取得進展。這些可以理解的惦念和關切,有時可能轉化為對將來的不確定感,進而引發焦慮。


近來有研究生向我諮詢為什麼不能返校,相信很多研究生同學有此疑問。首先,返校旅程中存在不確定的感染風險。旅程中同車、同機的大量陌生人,難以確定是否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尚未發病者,這是防疫要求儘量避免外出和聚集的主要原因。一般經歷過長途旅行者,需要自行隔離14天,期間未發病才可以基本排除被感染的風險。


然而,學生宿舍不具備自行隔離的條件。這是此通知所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宿舍空間條件有限,很多資源需要多人共用,所以,無法滿足醫學上對“自我隔離”的要求。學校是人群聚集的場所,提前返校對自己、對其他同學都有巨大的風險。


在這個緊要的時刻,我希望研究生同學們,按照學校要求選擇在家學習,我想,這就是選擇行動、選擇擔當、選擇高尚,這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國家負責,這就是對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大貢獻。


同學們不要擔心,在家的你們有學校的強大後盾,指尖上的學業同樣精彩!今天,研究生院下發通知,下學期前幾周以線上教學為主,並提供了針對知識講授課程、設計課程以及技能訓練課程多種可選擇的線上教學解決方案。同時,我作為一位研究生導師,也在設想如何利用互聯網工具,讓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在未返校的情況下推進課程、實驗、調研和論文工作。我相信,同學們的導師以及其他任課老師都與我有相似的心情和感觸。大家可以與各自的導師以及任課老師積極交流,溝通的內容不僅限於學業問題,各方面的問題和困難都講出來,大家可以共同面對,協調解決。


只要有一顆求知的心,就會發現在家中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潛力超出想象。


建議研究生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將自己這學期需要完成的工作重新整理,並進一步分解為若干具體的步驟。


然後評估這些步驟中,哪些在家中利用互聯網資源即可完成,哪些需要利用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以及調研現場等非在線資源;


哪些工作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已隨身攜帶,可以在家中繼續推進,哪些還留在學校或其他地方,暫時無法利用。


在評估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參考文獻以及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獲取的各種可能性。比如,通過學校的VPN登錄,可以正常使用校圖書館已購買的讀秀/超星、知網、ProQuest、Jstor等在線科研資源。


同時,也可以利用我們這些在滬的教師去學校的便利,讓我們為大家提供儘可能的幫助。


最後希望研究生同學們在推進學業的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鍛鍊身體,適當進行一些室內體育活動,增強抵抗力,以便未來返校的時候能夠以最充沛的精力面對新的征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在這個不平凡的時期,做不平凡的自己。相信這次疫情的考驗會進一步證明,有國家學校的關心支持、有我們的相互關愛幫助,2020不僅讀起來是,在現實中也一定會是一個充滿愛的年份!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劉滌宇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在家也是戰鬥,希望大學生們都明白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