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向疫情的“利刃”——湖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戰“疫”群像

刺向疫情的“利刃”——湖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戰“疫”群像

刺向疫情的“利刃”

——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戰“疫”群像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通訊員 李合鋒記者 李傳新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在臨床一線,卻是控制疫情的關鍵。他們是刺向疫情的“利刃”。

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疾控工作人員需要像偵探一樣對每例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抽絲剝繭追溯感染來源,找出密切接觸者並隔離,防止更多的人被感染。控制增量成為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希望。

湖南省疾控中心是全省疾控系統的排頭兵,擔負著引領全省疾控工作的重擔。該中心的傳染病預防控制科(以下簡稱“傳防科”)正是排頭兵手中的尖刀,是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的“利刃”。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傳防科便迅速成立疫情現場處置小組、風險評估組、技術方案組、防控動態信息小組,分工合作,全力以赴。20多天來,科室內的10名戰士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目前,傳防科已出動50餘人次前往全省27個縣、市,帶領各級疾控機構科學高效開展疫情現場處置工作。組織力量撰寫全省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學分析報告5篇,風險評估5篇,為行政機構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先後編寫了《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共交通防控指引》《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防控指引》等20多個方案、指引,撰寫科普宣傳稿件20餘篇在媒體發佈。

“全能超人”——胡世雄

自從我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傳防科科長鬍世雄日夜連軸轉,調查疫情,撰寫疫情分析,研究技術方案。為了查明每一起疫情的來源和波及範圍,胡世雄不是在處理疫情中,就是在趕赴下一個現場的路上。疫情出現在哪裡,他總是第一個趕赴現場,走訪醫院、社區、病家,調查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密切接觸者。有時,還要給密切接觸者採集咽拭子標本。作為湖南省最權威的流行病學專家之一,他將自己的聯繫方式向全省疾控同仁公開,並在10餘個疫情處置工作群中保持時刻在線,疾控同仁可隨時向他諮詢。他的手機打成了熱線,工作群變成了答疑群。他被同事們贊為“全能超人”。

防控先鋒——羅塏煒

1月中旬,我省拉響阻擊疫情戰鬥警報,羅塏煒第一時間衝向疫情前線。他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與新冠肺炎病毒正面交鋒,仔細詢問病人發病經過、追溯感染來源、判定梳理密切接觸者。汗流浹背的他走出隔離病房時,常常是深夜凌晨;爭分奪秒把調查報告寫好,天已大亮。近一個月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天,沒有好好陪家人吃上一頓飯。餓了就吃一口泡麵,困了就在辦公桌前趴5分鐘;實在撐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臉,轉身又投入到工作中。

科普驕子——張恆嬌

張恆嬌主要負責疫情防控動態信息小組的工作。作為一名綜合素質過硬的年輕黨員,她既要做好辦公室的文案工作,又要負責現場疫情處置。每日加班加點收集防控動態及相關技術方案,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幫助大眾實時瞭解疫情動態。由省疾控主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問答》,由構思到面世僅用了118小時。張恆嬌說:“身為疾控人,我們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最強新兵——劉子言

年前已經回到隆回老家待了不到一天的劉子言,一聽到抗疫工作的召喚,立即放棄休假,趕回長沙。對入職不到半年的她來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她的重大挑戰。在前輩的帶領下,她奔赴各類疫情處置現場,迅速地適應了傳防科繁重複雜的工作。秉承著“幹中學、學中幹”的精神,她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自我。在傳防科,沒有過渡時間,每個人都必須迅速成長,找準定位,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