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2019年阿里巴巴CEO張勇十大精要觀點 你看懂了嗎?

2019年9月10日教師節,馬雲前臺謝幕,退居後臺。張勇(逍遙子)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從此,馬雲去“逍遙”,換逍遙子擔阿里的重任。20年前,當馬雲和18位創始人在湖畔花園開始創業時,張勇剛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做審計師工作,在全國各地奔波。他當時並未想到有一天會執掌阿里。

11月26日,阿里正式“迴歸”港交所,截至2020年2月10日,阿里港股市值為4.56萬億港元。多年來網經社也一直關注和見證著阿里的發展,下面就為大家帶來2019年張勇十大精要觀點。

「覆盤」2019年阿里巴巴CEO張勇十大精要觀點 你看懂了嗎?

網經社注:圖片採集自網絡

觀點一:在這個共同的商業世界 我們服務的是共同的用戶

張勇表示,3年多前阿里提出“新零售”時,很多人認為互聯網帶來只是虛擬的商業世界,線下則是傳統渠道、傳統商業。3年後,一個高度共識已經形成:“我們 走在一個共同的世界,ONE商業世界。在這個共同的商業世界,我們服務的是共同的用戶。”(第二屆阿里巴巴ONE商業大會上 12月18日)

觀點二:所有的品牌、訂單、支付、包裹都是數字化的

雙11最看重的是和54.4萬筆/秒的訂單峰值以及背後的技術。對於外界對於交易額的質疑,張勇認為,所有的品牌、訂單、支付、包裹都是數字化的,整個消費過程的發生是自然的,何況對於平臺來講,真實是重要的。(2019“看中國”思想論壇 11月14日)

觀點三: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已經成為全球品牌入華的‘標配’

首屆進博會以來一年間,世界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眾多海外商家‘用腳投票’選擇中國,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已經成為全球品牌入華的‘標配’。

張勇表示,天貓國際平臺上有近700個品牌參加了本屆進博會,同時還有113個新品牌將通過進博會入駐天貓國際。進博會加跨境電商這兩臺‘購物車’聯手,我們看到了一條‘既彙集世界,又惠及世界’的綠色通道。”(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11月6日)

觀點四:企業“一號位”就是企業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

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手段,企業“一號位”應當承擔“首席可持續發展官”的職責。張勇提出,企業“一號位”就是企業的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做的每個決定都應當有利於企業和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首屆可持續發展論壇 10月24日)

觀點五:數字時代的新商業文明 本質是要回到人本身

數字化時代的商業發展催生了新商業文明。張勇表示,數字時代的新商業文明,本質是要回到人本身。從關注流量、交易量,到關注客戶、關注消費者、關注一個個具體的人。數字時代的新商業文明,是以合作為基石的發展新模式。傳統競爭是此消彼長、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數字化時代的大趨勢是正和博弈、共贏發展、增量發展。(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10月20日)

觀點六:實體經濟正在被重新定義為技術驅動

數字經濟就是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正在被重新定義為技術驅動、大數據驅動的經濟。

張勇認為,這些機遇首先體現在人口優勢,中國得以產生全世界最廣泛的數據和最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中國過去40年所建立的完善的製造業基礎,為數字化推動供給側改革創造條件;中國社會對數字化接受程度最高;中國正在廣泛建立實體經濟所必需的基礎設施,並在很多領域走在全球前列。(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 10月11日)

觀點七:未來最核心的工作是完成數字化

阿里的雲計算是把雲和端高度一體化,雲邊端實時交互,大數據的計算平臺是阿里雲計算平臺的核心引擎。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正運用到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張勇認為,未來最核心的工作是完成數字化,算力保障大數據最廣泛產生、最高效實用。(2019雲棲大會 9月25日)

觀點八:未來將實現超過10萬億人民幣以上的消費規模

未來五年,阿里巴巴將通過平臺的繼續成長,實現超過10萬億人民幣以上的消費規模。張勇表示,只有達到這個階段性目標,阿里巴巴才能真正走向未來的長期目標——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中小企業盈利。(阿里巴巴2019年度全球投資者大會 9月23日)

觀點九:未來的物流一定是從數字化到數智化

未來的物流一定是從數字化到數智化,數智世界將是我們共同面臨的時代。張勇表示,數字化是智慧物流的初心和基石。六年以來,無論是菜鳥還是整個物流業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而變化的起點正是數字化。所有的數字化,都在為未來的智能化做必要準備。(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 5月28日)

觀點十:中國消費市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希望

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和中國消費市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希望。張勇認為,因為互聯網的力量,中國農村用戶“得以進入一個非常透明的世界”,“這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引擎。”中國數以億計的中產消費者,“預計會繼續增長,五年內會翻番,這是消費背後的驅動力”。(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1月21日)(文/小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