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看深度行業研報,就到樂晴智庫:www.767stock.com

此次疫情對面授課程的影響持續,全國各地教委相繼發佈延遲開學公告,嚴禁任何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活動。

疫情之下,教育行業選擇切換軌道。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快速反應,眾多互聯網企業、傳統培訓機構、教育信息化機構以及在線教育機構開放了更多的免費額度與免費課程來支持“停課不停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停課不停學”要求下,在線教育概念火爆,A股、港股、美股市場上,一批與在線教育相關的中國上市公司表現亮眼。新東方在線、好未來、跟誰學、網易有道、創業黑馬等企業一路向上,多家公司創歷史新高。受疫情“宅經濟”的影響,這種持續性的股價暴漲在在線教育板塊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據鏡像娛樂統計,從年初至今,13家在線教育相關公司的市值已經累計上漲781.66億元人民幣,將近800億。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騰訊、阿里、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湧入,從技術、渠道、內容多方面加速行業發展,但也加劇了市場競爭。傳統在線教育機構學而思、猿輔導和一些互聯網新平臺也迅速跟進--嗶哩嗶哩推出了“B站不停學”,抖音上線清華北大直播課,快手上線“停課不停學”專區,愛奇藝發起“停課不停學”計劃……

在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短期有望在疫情催化下,各方對於在線教育的接受度有望逐步提升;長期行業滲透率有望提升並步入快速發展期。直接利好上線“雲課堂”,擁有在線教育解決方案,以及覆蓋眾多中小學校的優質公司。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在線教育是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9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是第一次針對在線教育整體提出的綱領性文件;同時,隨著在線教育企業的增多和在線教育行業加速發展,教育部亦開始規範在線教育企業准入和行為,全面鼓勵在線教育行業健康發展。

在線教育行業隨著技術端的成熟、需求端的持續升級及資本的推動而逐步發展,各類模式從無到有,逐步演化迭代。我國的在線教育行業最早發源於上世紀90年代1996年,高校紛紛推出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的網校業務,到1999年,網校開始面向大學生群體。隨著互聯網進一步普及,互聯網學習社區、教學視頻等多種“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湧現出來。

2000-2010年,在線教育企業開始湧現,2010至2015年,在線教育爆發,工具、平臺、內容等各類模式出現,部分線下機構也開始轉戰線上,2017至2019年以來領跑的在線教育企業商業模式清晰,突破發展瓶頸,迎來快速發展期。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在線教育的普及,一定程度解決了教育資管供需在時空上的不均衡,在資本相繼加入行業的背景下,根據艾瑞數據,預計到2022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不同背景的參與者紛紛進入市場,競爭激烈。新東方、好未來、精銳教育等線下教育機構為佈局產品矩陣、投入互聯網浪潮,通過投資、自研等方式打通產業鏈條;純在線教育創業企業不斷湧現,在各個細分領域全面開花;騰訊、阿里、百度、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公司為覆蓋全用戶場景,利用流量優勢進入市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等通信公司為拓展業務線而進入巨大的教育信息化市場。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從提供的教育產品及企業基因來看,在線教育機構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工具型、平臺型、內容型。

1)工具型:該類在線教育機構以工具類產品起家,例如提供答疑搜題工具、教師輔助工具、詞典工具的教育機構。

工具類產品有著較高的流量,但單純的工具類產品很難深化挖掘客戶需求、突破變現困境。目前工具型機構通過其已經積累的高流量的工具成為導流入口,逐漸向上下延伸服務場景,推出定製化服務或者是在線輔導類課程產品。以作業幫與猿輔導為例,目前均有較為豐富的服務場景與教育產品。

2)平臺型:在線教育公司具備互聯網屬性,按照互聯網思維,“用戶流量”是其核心資產,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後,需要投入高額營銷費用以留存用戶,在未成為壟斷性平臺之前,平臺型在線教育機構難以實現盈利。

目前一些互聯網巨頭切入在線教育,比如騰訊、網易分別成立騰訊課堂、網易公開課教育平臺;另有主打“一對一”、“一對少”直播模式在線教育機構,其本質是平臺型教育機構,比如VIPKID、51Talk、尚德機構。

3)內容型:在線教育的本質仍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在於內容,內容型在線教育機構本質是以輸出內容進行變現,最初主要以錄播課的形式將內容線上化,通過網絡進行高效傳播,隨著技術的成熟,直播形式或直播+錄播形式逐漸成為主流。內容型機構包括正保遠程教育(中華會計網校)、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等。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在線教育類龍頭公司多數在美股和港股上市,行業基本格局已初顯。高營銷費佔比和偏弱的盈利能力成行業整體痛點。

目前已披露上市招股書的在線教育公司有7家,均在美股和港股上市。此外2019年4季度我國有超過200家獨角獸企業,其中10家教育類公司均從業在線教育/教育信息化業務,說明在線教育業務的基本格局已初顯,各細分賽道均有龍頭出現。

而對比在線教育公司和傳統線下培訓公司的財務數據,當在線教育公司的毛利率均值高於線下公司的情況下,明顯過高的銷售費用率拖累公司盈利水平。

我國在線教育公司多數仍以互聯網公司自居,以互聯網運營模式運作為主,希望通過一輪輪融資,提高市佔率,最終在細分賽道上擠死對手,形成寡頭效應。

在線教育行業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自2013年起風投基金進入,助力行業飛速發展。

從全行業產品圖看,各細分賽道基本都已有產品涉及,其中以內容類課程為主,但如作業幫的工具類,和騰訊課程的平臺類產品也都有出現。

行業格局基本已定,部分細分賽道已有上市公司或獨角獸出現,如繼續教育領域的尚德教育、作業題庫領域的作業幫和猿題庫、課外輔導領域的掌門一對一等,行業供給已走向初步成熟。

今年1月,作業幫一課正式更名為作業幫直播課。表面上,這是一次產品品牌升級;背後,是作業幫業務和組織能力重新調整——一切以直播課為核心。可以說,作為典型的長鏈條行業,上述教研、教學、服務和組織能力等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在線教育企業的護城河。

從在線教育創業浪潮的發展過程來看,大部分創業機構主要從免費的工具類產品和學習分享社區切入,利用免費的產品積累了巨大的流量用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如何將免費的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工具型產品一般通過增值服務變現,而其背後的可替代性強、遷移成本低、用戶留存時間短等特性使得其本身在變現模式上存在較大的障礙。

平臺型產品採用廣告費和交易佣金變現,本質上是以中介的身份來降低用戶的試錯成本及交易成本,一個完美的平臺型產品應當具備高頻、高標準化、成交雙方黏性低的特點,但教培產品本身低頻、低標準化和師生天然高黏性的特點使其試錯成本較高,本身就不適合平臺模式,在變現環節也存在較大障礙。

在線教育的收入端基於量價拆分後,從收入的“量”端來看,付費學員數量主要來源於流量存量和增量的轉化。

從收入的“價”端來看,ARPU值的主要來源為課程學費,其次包括一些諮詢、教材等服務收入。從在線教育創業浪潮的發展過程來看,各類創業企業切入點不盡相同,有包括工具類產品、O2O平臺類產品等,但在行業發展而不斷淘汰的過程中留下來的優質創業機構普遍還是通過輸出內容來進行變現,本質上也即B2C的賣課模式。

而從頭部機構的數據來看,基本上大部分企業收入端相關數據例如招生人數、客單價、營收、現金收入等都處於健康狀態,普遍增速較快。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人數將於2020年達到1.5億人、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將達到4130萬人,意味著K12課外輔導的目標客戶人群將在2020年達到1.91億。

未來隨著在線教育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線上培訓機構的監管將向K12課外培訓行業監管看齊,加強監管力度,取締不合規小機構。

在線教育寒冬中逆襲,線上流量倍增迎風口

在線教育仍處增量市場,目標用戶多。產業將進入集中變現期,二三線城市將成為競爭重點:產業鏈搭建基本完成,競爭格局初顯,行業有望進入變現高峰期,未來馬太效應有望加重;活躍和付費用戶佔比逐步增加,轉化率有望上升,用戶付費意識逐步增強;公司運營仍將以互聯網模式為主,短期看公司用戶增速,中長期看獲客成本和留存率。

各種線上教育應用正全面優化,在效果導向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可以線上完成簽到、提問、交作業等流程,利於監督和管理。而另一方面,這次寒假擁有較長的線上教學時間,也會讓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對線上教育該如何參與,磨合並培養出長期習慣。

正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為當時並不成熟的電商提速,從行業角度講,此次疫情也客觀上加快了教育行業教育從線下向線上發展,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會超過線下。從長遠看,在線教育對整個教育體制的滲透,已經由不可逆轉的階段向加速爆發的階段邁進。

看深度行業研報,就到樂晴智庫:www.767stoc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