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特殊身份的志願者

2月10日清晨,天還沒亮,初玉芬的第一鍋饅頭已經蒸好出鍋了,然而這些饅頭不是用在她的饅頭店銷售的,一個個熱騰騰的饅頭被她撿出裝進保溫箱,送到了阿爾山市天池鎮伊爾施收費站疫情防控監測點的工作人員手中。

“你們白天黑天辛苦地值班,我幫不上什麼忙,讓你們吃上點熱乎的,我這心裡才算踏實。”看著值班人員遞過來的饅頭錢,初玉芬連忙擺手:“咱家困難時,黨和國家幫助了我們,讓我們從貧困裡走出來了,你要是給錢,大姐就把饅頭拿走了。”

初玉芬是阿爾山市天池鎮伊爾施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政府的幫助下經營起了“蒸蒸日上”饅頭店。去年開始,她的小店鋪除了日常零售,還開拓了不少本地超市、飯店的定點銷售渠道,人均每年收入達到3萬多元。當初玉芬聽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條件艱苦,值班人員常常靠泡麵充飢時,她就決定每天去送“愛心饅頭”,讓大家能按時吃上熱乎乎的饅頭。

這個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興安盟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有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和公安幹警、盡職盡責的黨員幹部、熱心參與的志願者,他們以積極昂揚的姿態奮戰在最前線。這其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貧困戶,他們爭報黨恩、主動請纓、盡己所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

“您家裡是否有外出返鄉的人員?有沒有人出現咳嗽、發燒症狀?”一大清早,戴好口罩、袖標,阿爾山市明水河鎮明水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春龍與社區幹部和其他志願者一起開始了工作。入戶排查宣傳,發放倡議書、告知書、測量體溫……他已經參與一線疫情防控10多天了。

疫情當前,明水河鎮全體黨員幹部紛紛走上防疫第一線,日夜操勞。身為貧困戶的張春龍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他又想起了這些黨員幹部曾經為自己家能脫貧付出的點點滴滴。“防疫前線缺人手就讓我上吧!在我貧困時,黨沒拋棄我,現在國家有難,我也得上前。”沒有絲毫猶豫,張春龍主動請纓加入到抗“疫”志願者隊伍。

當看到村裡的黨員幹部正在為了疫情防控晝夜不歇,全村百姓都在為疫情奮戰時,突泉縣新生村的貧困戶姜國義也坐不住了。“我脫貧了,日子過好了,現在該是我們出力的時候了。你是村書記,我把錢交給你,希望這些錢能幫到大夥。”2月2日一大早,57歲的姜國義就來到新生村村部,把500元現金塞到了村書記張永久手中。

患有甲狀腺癌、肢體殘疾的姜國義一家人靠務農為生,缺少經濟來源。2016年被識別為貧困戶後,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成為低保戶,藉助精準施策,他發展大牲畜養殖產業。現在姜國義一家收入有保障,生病住院有醫保報銷,順利實現了脫貧。“黨員幹部們都衝鋒在前,寒夜裡值守,我們只能盡綿薄之力,和全國人民一起共渡難關!”姜國義說。

“各位朋友聽我言,我給大家做宣傳,新冠肺炎很厲害,走親聚會易傳染……”戴好口罩,穿上蒙古袍,扎賚特旗圖牧吉鎮的貧困戶王順坐在炕頭拉起四胡,自己錄製了自編的“好來寶”《如何居家防感染》。

“現在防疫形勢這麼嚴峻,咱不能忘本,以前都是鎮裡、村裡幫助我,我歲數大了不能上卡點值班輪崗,但也想為鎮裡做點事。”王順告訴記者,最近幾天,他天天通過電視新聞學習防控知識,還讓村裡的幹部把他錄製好的“好來寶”轉發給大家看,“希望通過我創作的‘好來寶’能增強大家的防控意識,給我們的村幹部減輕點負擔。”

作為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興安盟,2019年實現減貧18800人,貧困發生率降為0.15%,全盟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廣大貧困戶走出了貧困的境地,一方面欣喜於脫貧後的嶄新生活,另一方面,他們感恩於黨的政策,始終牢記黨的恩情。

脫貧不脫志向,摘帽不忘黨恩。在興安盟,像初玉芬、張春龍、姜國義以及王順這樣積極投身“疫”線的貧困戶還有很多: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浩特營子嘎查的付鳳蘭每天做好飯菜,讓兒子兒媳送到村口勸返點;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南白音套海嘎查的包田寶開著從親戚家借來的車,串街走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科右前旗科爾沁鎮柳樹川村的馬洪軍和兒子看到防疫站點人手不足,主動請纓加入值守隊伍;阿爾山市白狼鎮林俗村脫貧黨員王虹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申請到最危險的陣地、到最勞累的前沿開展疫情防控……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貧困戶支援疫情防控的心聲。

“通過精準扶貧,廣大貧困戶增‘智’長‘志’,不忘本、念黨恩,關鍵時刻才能明大義、頂得上。”興安盟委書記張恩惠說,疫情無情人有情,昔日裡,他們是黨委、政府關愛幫扶對象,如今,擺脫貧困的他們,紛紛以各種方式參加抗“疫”,成為興安盟疫情防控戰役中特殊的“志願軍”。(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