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防護措施

總結一下,第一要務是通風

不要迷信什麼消毒劑的塗抹, 關於所有呼吸系統病毒傳染,最有效的就是通風。儘量在空曠場地活動,只要不是密閉或人口密度很大的街區,放下口罩,盡情呼吸。開車的時候儘可能開窗,讓空氣加速流通。因為越是通風環境好,空氣中病毒顆粒的濃度越低。濃度低的時候你自身其實也有足夠抵抗力的,相信自己的免疫力。

公共交通如果必須去坐,那麼遵循幾個原則。

飛機是出行的首選,因為飛機的空氣過濾系統都是N95級別,而且有至少40%室外新鮮空氣。上飛機後要將頭頂的空調噴口開到最大,而且最好對著自己頭面部吹。這樣在整個飛行過程中, 下洗的清潔空氣會在你面部周圍形成保護層,加上你佩戴口罩,就已經快達到進生物實驗室之前的清潔程度了。

高鐵就差一些了,高鐵需要全程帶口罩,口罩的選擇後面會詳細說。不過中途可以到站臺上透透氣。

大巴儘量避免,如果不太冷,可以坐窗邊把車窗開個縫。地鐵儘量避免。按空氣流通的情況來說,地鐵是最髒的。 口罩,口罩,口罩,重要的話說三遍。而且回家洗手換衣服。

第二必備口罩

我們現在在市面上能看到四種口罩: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普通口罩。第四種就不說了,第三種不建議用,因為第三種沒有防滲透層。

前兩種口罩有的人從技術指標數看,會非常灰心喪氣,覺得對於冠狀病毒毫無用處,為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參數:

N95的過濾效率:在空氣流量(85±2)L/min條件下,對空氣動力學中值直徑(0.24±0.06)μm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5%,即符合N95(或FFP2)及以上等級。

醫用外科口罩的過濾效率:在空氣流量(30±2)L/min條件下,對空氣動力學中值直徑(0.24±0.06)μm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30%;

兩個參數:透過直徑0.3微米,過濾效率一個95%,一個30%。

單看直徑,很多人認為冠狀病毒直徑才0.08-0.1微米,所以認為口罩根本沒有用處。臺灣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最初也是口罩無用論的推崇者,但非典期間,他通過測試口罩,發現由於口罩過濾原理(氣膠學)以及這兩種口罩的靜電吸附作用, 對0.08-0.14微米的顆粒過濾程度竟然分別達到了95%與70%。因此,這兩種口罩的有效性是足夠在一般汙染環境下保護我們的。

那麼N95和外科口罩沒多大區別了嗎?還是有的。這在於 暴露的時間,N95口罩的防護時間遠遠高於外科口罩。附著在口罩上的病毒還是會慢慢滲透進去的,前者比後者能爭取更多的時間。

使用口罩的關鍵在於:用後拋棄。一定要拋棄,不要捨不得又放在兜裡進行二次汙染。所以長途旅行,比如長途飛機與高鐵,建議N95口罩,至少4-8個小時沒什麼問題。而地鐵,短途公交,進入大廈,尤其是電梯,建議外科口罩。一旦脫離環境回到家或到開放空間就拋棄掉。

第三是洗手

文章開頭的六步洗手法,一定要嚴格遵守,重要的是流水,流水,流水!水不一定大,但必須不間斷地衝一段時間。

第四是不要汙染室內

口罩別帶進家門,衣服勤洗,如果有烘乾機就高溫烘一下。關鍵是開窗,開窗,開窗。


新型肺炎防護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