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結束後你會鼓勵自己的小孩去學醫嗎?

影視橋樑者


遇到什麼事情,應該有一個理性的思考,我認為孩子學習什麼,重點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個人的特點,在自己學習的道路當中,博覽群書之後,再進行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一味的迎合當時的需求,或者是家長的喜好。作為家長,我認為重點是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尊重他人的眼界,為人處世的謙虛言行,做事自信而又淡定的心理足以!


李文慧老師


作為一個在高中時期經歷非典,在青年時期經歷這次的疫情的人來說,我深深明白醫生在任何時期的重要作用和救死扶傷的寶貴精神。這次疫情結束後,我會鼓勵自己的小孩在未來去學醫。

昨天回答了一個問題,經歷過的最後悔的事是什麼,我回答了感情方面和事業方面的兩件事,其實還有一件事也非常後悔,就是我高考後,成績還不錯,可以去讀中醫專業,但是當時的我年少輕狂,認為中醫專業過於枯燥死板,就放棄了中醫學了其他。多年後,我經歷了一些生活的挫折和人事的變遷,我的心變得沉穩、變得安然,性格也變得更加柔軟、對弱者充滿同情。我開始非常喜歡業餘研究中醫理論和中藥知識,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參透中醫博大精深的文化,並且能做出一些治病救人的善舉。這次疫情後,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可貴和救人的崇高,我會鼓勵我的孩子去學醫。原因有以下兩點:

學醫能讓自己有更為健康的生活

無知者無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別是健康知識較為匱乏的人,缺少了對生活的敬畏之心。我的一位親戚,由於年少時跟父母一起養成了愛吃口味較重食物的習慣,在成年後,以至目前快60歲,仍然是保持著愛吃鹽、愛吃辣的習慣。這原本或許也無可厚非,但是這位親戚近年來患了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略懂醫療知識的人都知道要注意合理飲食、不能放縱自己。家人也多次勸過這位親戚,但是他就是保持著僥倖的心態,仍然不做任何改變。就在前段時間,他又增加了心臟病等疾病,健康狀況讓人堪憂……學醫的人,具備健康常識、醫療知識,能以更加健康的心態過好更為健康的生活,所以我希望孩子可以是一個學醫的人。

學醫能讓自己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醫生在心中是最崇高的事業,因為他們能在關鍵時期拯救病人的生命,避免了很多家庭因為親人的離去而變得支離破碎。我希望孩子能去學醫,能懂得健康的可貴、生命的可貴、奉獻的可貴,能有一顆寬容仁愛之心。我希望孩子能在成為一名稱職的醫生後,發揚大愛精神,去最需要他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救助更多的人,讓很多家庭因為他的努力變得更加圓滿、更加幸福。每個母親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我也要注重孩子的成長,我希望孩子能在付出愛、奉獻愛的過程中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更為崇高的人。

我認為學醫能讓人擁有更為健康的心態、更為健康的生活,也讓人有幫助別人的能力、獲得成長的動力。所以這次疫情結束後,我會鼓勵自己的小孩去學醫。謝謝。


正能量散文


先說說大部分人不鼓勵孩子學醫的原因:

1.從這次疫情來看,上陣衝鋒到前線的都是我們的白衣天使,冒著被感染、甚至犧牲的危險,每天休息幾個小時,奔走在疫情前線。一部分家長會認為醫生的職業太危險,不讓孩子學醫,從事醫生的職業。

2.得到的回報不足,不僅僅是工資獎金等經濟回報,社會地位上的回報更是一種倒置。醫生幾乎不可能正常上下班,加班加點都是工作常態。

3.成長週期太長。現在學醫已經不像過去本科畢業經過實習就能上崗,醫生基本上都是研究生畢業,畢業後要實習三年,經過考核才能執業。基本要等到 35 歲左右,才開始黃金工作時段,而同齡人已步入成熟期,成長迅速的早已有了自己的事業或者實現了財務自由。

4.近幾年醫患關係比較緊張,醫生的生命會隨時遭受威脅。

再說說大部分人認為學醫的好處:

1.首先,醫學類是一個實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屬於技術類,其它行業的人無法競爭,醫學專業實踐性非常強,經驗越豐富越有名望和地位。即使退休以後也有飯吃,越老越值錢,退休了也能返聘。

2.待遇比一般行業好點,比不過明星等高收入群體。如果學歷比較高,博士生有學位證,有執業醫師證書、住院醫師證書,就業待遇還是比較好的。

4.醫生人脈廣,受人尊重。家裡親戚朋友生病問診方便。

5.救死扶傷,工作成就感較強。

所以我的建議是:向孩子詳細講明這些優勢和弊端,看看他是怎麼想的,選醫的出發點是什麼,能不能堅持,有沒有耐力。

職業是人一生的事,除了實現自己的夢想, 它也是謀生手段。

如果孩子覺得平平淡淡過一生也沒什麼意思,而學醫是她人生的情結和追求,作為家長還是要順從。

作為父母,我是鼓勵孩子學醫,實現理想、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如果祖國有需要,我也會鼓勵孩子去支援,沒有大家,哪裡來的小家?孩子姑父就是醫生,這種醫生情結已很小就有,再加上這次疫情醫生的無私奉獻,更加深了孩子學醫的想法,作為家長要正面引導,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孩子身上。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希望孩子們早日成長,儘快投身醫療事業,報效祖國。

  





紅豆辣媽學堂


在這場殘酷的疫情當中,我們全國上下一盤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空,精準施策,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而在這場鬥爭中,發揮作用最大,同時也是最辛苦的一群人就是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們,他們展現出的敬業精神與職業操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疫情結束後,當自己的小孩選擇專業的時候,或許我不會強迫他去學醫,但是我會向他介紹這份職業的共榮,這份職業的重要,向他講講這次疫情中我們可愛的醫護人員發生的那些感人故事,讓他自己選擇人生的路。

給他講講84歲鍾南山老爺爺的故事

他叫鍾南山,今年已經是84歲的高齡了。這個年紀原本可以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退休生活,然而面對疫情,他的一次次行程和發言給了我們最有效的強心劑。在這場和病毒博弈的戰爭中,他和專家們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是讓全國人民可以依靠的一座山。

給他講講90後女孩肖思孟的故事

她叫肖思孟,是趕赴武漢的一名90後護士。本是愛美的年紀,但為了方便工作,來到武漢的第三天,她就剪去了自己的一頭長髮。面對疫情,她沒有一絲畏懼,毫不猶豫的衝在了最前線。“03年非典你們守護我們,現在換我們來守護你們”,他們用行動詮釋了90後的責任與擔當。


我要告訴我的孩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之中,我們的白衣天使們冒著被傳染的危險與疫情做著最後的鬥爭,是他們的努力才可以讓我們安安靜靜的呆在家裡等待疫情的過去。還記得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最後,我要告訴我的孩子們,未來的路你自己選,但是無論是否選擇學醫,是否從事醫務人員這份工作,都要明白醫生這份職業的重要性,這份工作的榮耀。致敬白衣天使,致敬最可愛的人!


90青春的記憶


這要看孩子的興趣愛好了!

學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工作穩定,收入高!但學習難度可想而知,畢竟是治人,學習枯燥無味,能不能堅持下來?再說,學醫,本科學歷肯定不行,還得繼續深造,碩博連讀是必須的!

任何事情,投入和收益都是匹配的。

風雨過後,總能見彩虹!

醫護人員,更多的是責任,更多的是擔當!

為疫情逆行者致敬!

武漢加油!

湖北加油!


自酌自飲6


俗語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以前人的生命終止了,一般會認為命中註定。

現在的醫學發達了,腫瘤可以切除了,結石可以打碎了,堵塞的血管可以疏通了,缺氧可以吸氧,失血缺血可以輸血輸液,可以外傷骨折等手術,可以除顫,可以引流,可以血透,可以人工心肺,可以體外循環,可以器官移植………但是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不能使人死而復生,不能使人生命永駐…

隨著醫學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醫療水平期望值也提高了,醫生幾乎是所有專業裡面學歷最長的,學業也是最艱辛的,並且需要終生學習考試,要聽課學習還要會上課傳授,有了無私的傳幫帶教,醫學事業才能不斷傳承進步,可見從醫有多艱難。我希望我的孩子學醫不一定從醫,可以懂得自我防護常規醫治,能體諒醫生的不易,理解醫學的侷限性,也能幫助他人;更希望對所有人員普及醫學教育學習,懂得自我防護,萬一面對如此次災疫,大家自覺防護,可以節省巨大人力財力支出,減輕疫情危害,提升人民健康水準,更多的創造社會財富,保護人類,對人類起到良性循環作用。











金草坪1


這次疫情過後,我會鼓勵孩子學醫。為什麼這樣說呢?面對大災大難大疫,鬧得人心慌慌的時候,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在思考這些問題:醫生是治病的,病的問題難倒了醫生的智商,那麼反過來思考一下,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醫生的醫技?背後一定有一股力量在支撐著。是什麼力量引發了病疫?觸發點在那裡?八卦學有一個叫病煞位,是專門主病的;陽宅學有一個天醫位,是專門提升醫生醫技的,先人這麼優秀的文化,為什麼我們不用呢?……面對這個大疫,我們不僅防禦,更多的是要研究,很快地得出成果,才增強我們的免疫力抵禦外邪。為了我們人類的健康,希望大家多些鼓勵孩子學醫。


金鶴逸士


準確地說,會鼓勵,但不會強求。這次疫情是影響全中國的一件大事,不止物質上的,更在於精神層面,會讓很多方面的問題讓世人得到深入的反思,也會讓孩子們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和“開悟”。比如病菌與人體的關係,醫護人員與病菌的戰鬥,患者自己與病魔的決鬥,中醫與西醫對付病菌的不同方式與效果,國家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大災害,災害中世人的各種反應,各種人物或大義或英勇或逃避或黑暗,科學家又如何研發對策,…等等等等等,眾生之像,正能量和黑暗面的交匯,應該說讓孩子們從中會有很多的領悟,甚至能激發部分都激情和對未來的諸多思考和期盼,部分還能成為某種理想的開端和種子。這個過程中,能對孩子施加的影響,最好是潛移默化的引導。激發和放大他們心中最具正能量的一面,引導他們最喜愛的方向和疫情中的相關信息與事件的結合,讓後讓他們自己內心的願望得以自發的去生根甚至萌芽。

至於是否學醫,這至少其中的一種選擇和可能。如果我的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甚至某種天賦,那我就會大力鼓舞,讓他去深入,去開啟這方面的道路。因為這次疫情中,醫藥的作用雖然當仁不讓,但並不絕對,同樣還有很多很有意義的事情一樣可以救民於水火,一樣可以即給別人與極大幫助,又能讓自己的未來和事業登堂入室,比如如何快速找到潛藏病例的大數據科技與相關設備,比如能更好防止病毒傳播的防護物品,比如如何幫助國家快速反應與高效管理的方式方法,等等等等等。並不是一定要成為鍾南山或者李蘭娟那樣的人才是最有用和前途的,對吧?身為父母,最關鍵的就是要引導孩子去發現這些各種各樣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然後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去領悟,最後去做一些選擇。最好的莫過於讓他們儘早形成自己獨有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讓他們的人格和思想進一步獨立,而不是越殂代皰,去代替他們思考和判斷,讓他們永遠成為自己的影子,永遠活在父母的陰影或者庇護之下。[笑][笑]



孫大聖2020


醫學偉大學業,救死扶傷神聖職業,醫者仁心品德高,仁慈救扶是宗旨。救死扶傷為第一。

孩兒學醫上一線,孫唱感恩歌一曲,為漢加油感恩醫生和護士,滿面淚流別情真!

希望孫孫跟腳步,神聖的職業為民生。



葉熹之家


本人正好在醫藥領域工作,因此個人想法是會優先鼓勵孩子報考醫藥領域,但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1是專業優勢所在,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有待進一步發揚光大;2是競爭優勢明顯,中醫藥領域,錄取分數線一般會偏高,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需要培養最優秀的醫生、學者為之奮鬥,造福個人、社會、甚至國家的大健康事業。3是學醫是一種信仰,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希望更多優秀學子懷著興趣加入到醫藥領域。俗話說,一般醫生、律師、教師被公認為是最好的3種職業。當然,不得不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只要有興趣,加上個人努力,在任何領域都可以獲得人生價值和做貢獻。最後,疫情期間,醫生、護士、中醫藥領域工作者,是最可愛可敬的人。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中國愛得深沉...........向抗疫前行的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