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詞,你最喜歡哪一首?

愛豆伴醬


關於春的詩詞無數,其中南宋詩人蔣捷這首最為別緻。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帶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有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第一次讀此詞,就被驚豔了。"風又飄飄,雨又瀟瀟”春愁似意,可不覺哀傷,待到"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朗朗上口的詞韻富於音樂節感,流淌出的全是清新的詩意了。

紅櫻桃帶水滴的鮮嫩,襯著綠油油的新蕉葉,春深似海愁什麼?詩人在顛沛流離途中心緒惆悵,良辰美景也無法趨散的相思。

有家難歸的遊子思鄉情切,在這江南姑蘇太湖之濱,水柔山暖卻前程茫然,四顧春色無邊入目,恰似酒入愁腸,稍有欣喜,卻難解心中千百結。

楊柳風吹酒醒,寒從心底生,家中笑顏紅透,軟語盈盈的妻子。奈何流光容易拋散,春易逝花漸殘,嬌顏難常在,常恨春歸無覓處,朱顏已改。

詩人不免嘆息,何日才能歸家洗盡旅塵,與佳人相守長相依,守著春光慢慢老去啊……

實際上這首詞,並非簡單的"傷春”之情,詩人不過以家喻國事凋零,看似明媚暢快的詞句,哀傷瀰漫其底色。


深懷國亡之痛的竹山先生蔣捷隱居不仕,氣節為時人所重,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因此詞人又稱其為"櫻桃進士"。

《一剪梅》此詞牌的特點在於,急促與舒緩即四字疊字的排句與七字句,節奏齊整的交替中,顯現出明快的音樂節拍感,突出畫面或心境的重疊。

周邦彥、辛棄疾等名篇不少,李易安的"才上眉梢,又上心頭”,也極為世人讚賞的。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一個多情的季節;春天,是一段浪漫的時光,也是一段感懷的時光;春天,是一種唯美的情懷,也是一種希冀的情懷……自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喜歡用自己生花的妙筆來歌春詠春。因此,描寫春天的詞,也就不勝枚舉。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是李清照的《浣溪沙·小院閒窗春已深》:

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strong>一、翻譯成白話文

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繁花綠樹中,樓上雕花小窗幽閒緊掩,層層幕簾還沒有捲起,幽暗的閨房裡顯得暗影沉沉。獨自倚靠著欄杆,愁情無處訴說,只好心不在焉地隨意撥弄玉琴。

雲氣自然而然地從遠處的山峰間冒出,卻催得黃昏早早來臨,微風吹著春日細雨,撥弄著暗淡的輕雲。院子裡的一樹梨花即將凋零,恐怕難以抵擋這斜風細雨,此情此景真是傷懷呀。

二、賞析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早期所寫,字裡行間流露著一個懷春少女的意緒。這是一首純以意象抒情的詩作,它最大的特點是以景寓情。

『1』上闋:

“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兩句,通過描寫春天進不了閨房;自然而然引出下句“倚樓無語理瑤琴”,春情在少女心頭盪漾。同時,又形成強烈的反差,愈發襯托出少女的懷春意緒。

因為所思理不清、所感道不明,所以才去“理瑤琴”打發時間。“無語”這個詞,更是將這種少女春情萌動時的惆悵莫名心緒加深了。

同時,上闋也在含蓄朦朧中為我們呈現了少女春情萌動時的神態表現,委婉細膩卻又真實動人。

『2』下闋:

“遠岫出雲”句,化用了晉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句。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曾對“遠岫出雲”句做過“景語!麗句”的點評。

如果說上闋寫的是白日光景,那麼下闕寫的就是白雲從遠處山峰之巔飄起而催得暮色降臨的黃昏時分了。此時,雲起風來,細雨絲絲,梨花面臨著凋殘零落,由此情景引起的傷春感懷還真是難以承受。

這就進一步抒發了少女對青春易逝的憂愁,“留連光景惜朱顏”或許能道盡她心中的悵惘。下闕的抒情不自覺地已經昇華到了對生命傷感的層次了。


明代戲曲理論家沈際飛在其所撰的《草堂詩餘正集》中對這首詞有“欲謝、難禁,淡語中致語”的點評。這首小令,給我們的感覺真的就是淡淡的、透明而又美麗的憂傷。是“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的“脈脈不得語”,不可說,不可說,……


花月白


很高興回答朋友這個問題

最喜歡的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就是這首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了,寥寥數筆,寫出了初春的“乍暖還寒”寫出了若隱若現的小草在春天裡的希望,更寫出了自己春風得意的遊行樂趣。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幾隻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如果說《錢塘湖春行》是初春的美景,那麼朱熹的這首《春日》就是溫暖的勝春了。詩人把春天裡的溫暖的陽光、無邊的風景、和煦的東風、萬花齊放裝進這簡簡單單的詩裡,花草簡單,但春天不簡單,春天裡如此美好的詩更不簡單……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最佩服的還是韓愈的《春雪》整首詩穿插著詩人俏皮的表達。詩裡的雪花被賦予了人的感情,嫌這初春花開得太晚,所以飛在庭院中,當著初春裡第一朵花,迎接著整個春天。有一種毛主席詞《詠梅》裡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感覺,十分的自然愜意。

春雪

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到了新年都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二月初時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謝謝大家,如果喜歡詩詞歡迎關注我哦!


絕詩妙句言汗青


《詠春》

春時春風春意濃,

春聞春雷春之景。

春雲春雨春天到,

春花春草春發生。

春遊春景春常在,

春緣春結春深情。

春心春動春會友,

春來春往春送行。

《春》

春秀春天春至早,

春風春吻春芽生。

春雨春潤春心動,

春花春豔春嬌容。

春雷春喚春山綠,

春燕春歸春飛鳴。

春遊春景春色美,

春客春贊春抒情。

兩首小詩

其中各八句詩,共五十六個字,裡面鑲嵌了,二十四個春字。充分體現出,小詩別有一凡風趣。

溫柔二月春風早,

吻蘇萬物春雨到。

陽光浴愛春心動,

滿園盡賞春花嬌。

知足常樂

2019年2月9日


知足常樂140903438


比較喜歡溫庭筠的《思帝鄉·花花》

思帝鄉·花花/溫庭筠

花花,滿枝紅似霞。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閒語,戰篦金鳳斜。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該詞寫女子在漫天春光裡對愛人無限的眷戀之情:千萬朵花兒開滿枝頭,像天邊的那滿目紅霞。美人佇立在香車上,收卷畫簾的羅袖,心神搖曳,對愛人牽腸掛肚。回頭與人閒語的時候,只見鳳釵金篦斜斜地簪住濃髮。莫非她的愛人也做了阮郎,春光都逝盡卻還不歸家。

思帝鄉,詞牌名,又名“萬斯年曲”“兩心知”,由唐代詞人溫庭筠創調。

帝鄉:指皇帝住的地方,即京城。

這首詞以春景起興,開頭“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春光爛熳,百花盛開,環境很美。“羅袖”二句寫像花一樣、羅衣飄颻的女主人美人佇立香車、面對畫簾,觸景生情,思念愛人寸腸欲斷。由春日美景突轉到相思之情,“腸斷”二字把景與情的和諧氣氛打破,樂景哀情相映,使情更哀。

“回面”二句寫女主人公坐在車上回頭與街上的熟人說話,看似平靜,實則內心焦躁、坐臥不安,頭上的鳳釵金篦都不停晃動,神態綽約,給人說話實為排除心中思念和煩惱。最後借用劉晨、阮肇典故,哀嘆愛人久出未歸。一個“惟”字,表現出女子的哀怨和無奈,也是對愛的專一和執著,使意更切。

“斷腸”二字是文章靈魂,全詞時而繪景,時而抒情,時而將心情隱於動作之中,寄之於話語之內,運筆惟妙惟肖,將人的內在心曲揭示無遺,極富神韻。


我就是竹韻


很多回復中提到的大多是耳熟能詳的名作,荼蘼我專注冷僻詩詞,推薦一首關於暮春的絕妙好辭。

柳梢青

(宋)吳潛

襯步花茵,穿簾柳絮,堆地榆錢。

乍暖仍寒,欲晴還雨,春事都圓。

午窗睡起厭厭。

屋角外、初啼杜鵑。

百種淒涼,幾般煩惱,沒個人憐。

吳潛是南宋的狀元,也是一個被忽視的詩人、詞人。這首《柳稍青》,我很是喜歡。

暮春時節,團花錦簇,競相開放,步履所至,百花相隨。暮春時節,“晚來風緊處,飛絮滿人家”,“楊花漫漫攪天飛”,飛絮癲狂,以至穿過垂簾,飛入閨房。暮春時節,榆錢墜落,層層疊疊,鋪滿青草地。

“襯步花茵”、“穿簾柳絮”、“堆地榆錢”,三句排比,春之繁華,於斯為盛。

暮春天氣,一陣暖和,一陣陰冷,一時晴朗,一時細雨,百變無常,春風老盡,春事圓滿。

慵懶少女,午睡難起,屋外杜鵑啼聲,淒涼入耳。顧身自憐,心無所依,煩惱頓起,難以釋懷,原來是,身邊沒有疼愛自己的人。

上闕言“春意圓滿”,下闕言“芳心有缺”,形成強烈對比,更顯失落。

上闕言“春景燦爛”,下闕言“春心蕩漾”,比興思春,春意撩人,情難自禁!


荼蘼香晚


我推薦一首蘇軾的七律,這首七律可能很多人沒見過,但我保證大家讀了,絕對能被蘇軾描寫的春景所折服。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學家,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他的詞自不必說,名篇比比皆是,像《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他的詩,似乎以七絕見長,像大家熟悉的《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海棠》等都是七絕。蘇軾七律中的名篇倒是很少見,比較出名的應該是那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其他的,似乎大家都不熟悉了,其實蘇軾的七律寫的也很好,這不,有一天蘇軾在路上,看到了一幅春日景象,寫了一篇七律,簡直美爆了。這首詩如下: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 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這首七律是蘇軾在杭州時候所做,當時蘇軾任職杭州通判,巡視轄下各縣,這一天,蘇軾巡查完富陽縣,趕赴新城縣的途中,看到一片勃勃生機的春日景象,詩興大發,就做了兩首七律《新城道中二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我們一起跟著蘇軾領略一下杭州郊縣的美麗春天吧。

首聯蘇軾用擬人化的手段,表達了行旅路上一種輕鬆歡快的心情:春日裡的東風好像知道我要出行一般,非常及時的吹散了陰雲,一連幾日的小雨也及時收斂。說明蘇軾的此次出行非常順利,“簷間積雨”表明了這場春雨已經下了很多天,但是作者一準備出行,春風就好像知我意一般,把陰雲吹走,頓時雨過天晴,詩人心裡非常高興,把東風比作老朋友一般知我心。

頷聯寫作者抬頭望到眼中的春日景色:山嶺上浮著的雲,在晴空萬里下,就好像給一座座山峰戴上白白的棉帽一般,朝陽剛剛升起,才到樹頂,遠遠望去,彷彿在樹頭上掛著一個圓圓的銅鉦一樣。銅鉦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是圓的,這裡比作太陽。這兩句比喻非常俏皮,反應出作者在路上歡快的心情。

頸聯寫作者觀望四周看到的景象。大家看看這美麗的景色:野生的桃花鮮豔嬌美,像在對著行人微笑,矮矮的竹籬笆,繞著一戶一戶的人家,碧玉般的柳樹在小溪旁隨風搖曳,而春日裡的溪水永遠那麼的清澈。作者這兩句,把路上見到的美景用短短的十個字概括進去,字數雖然不多,但讀罷景色躍然紙上。

光有景顯得太單調了,作者在尾聯就寫人了,寫什麼人呢?寫得是春日裡忙於春耕的人們,詩人說住在西崦的人家應該是世界上最歡樂的人了吧,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食其力,婦女們煮芹燒筍餉春耕,這真如同世外桃源一般。這句充分反應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喜愛,也是是作者一路上歡樂心情的反映。

蘇軾這首七律,以歡樂明快的筆調,描繪了一幅絕美的春日行旅途,是他七律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篇。



張家公子名無忌


描寫春天的詞,這是一個有點模糊但也較寬泛的概念。為什麼這樣說,詞,可以相對於詩,有唐詩宋詞的說法。詞,也可以理解為文章寫作運用中的詞語。但仔細看題,後面又有一首,無疑提問者還是問的是哪一首詩詞。

春天到來,陽光明媚,春和景明。人們的感覺也變得興奮起來。抬頭看著藍天,孩子們放飛的風箏越飄越高,越飄越遠;漫步青青草地,空氣格外清新;更有鶯歌燕舞,花香盈袖,真是賞春樂無窮!

但春天的到來,也會時時伴著風風雨雨,這像極了人生的經歷,不會總是一路花香,一路坦途。因此,我喜歡唐朝詩人孟浩然的那首《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抒寫詩人的情懷,如行雲流水。夜裡瀟瀟風雨,睡到天明。清晨醒來,聽那戶外鳥鳴雀啾,好不熱鬧。誰知道,這一夜風雨,又使多少花落枝折。詩人把春天大自然的景象,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來,道出了他內心的喜悅,同時也留給我們無盡的想象空間。

春天的自然風光如此美好,我們又該如何趁著著大好時光,去描繪自己人生的畫卷呢?我想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夢想,各自的藍圖吧!



棲哈丶


小樓推薦一首秦觀的《行香子》,這首詞一反秦觀詞中常見的哀怨悽婉的情調,變得明快生動,寫出了春天的明媚風光。全詞如下:

行香子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這首詞寫於秦觀居家未出仕之時,詞以白描的手法,淺近的語言,寫出村野春光的生意盎然。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

陂(bēi)塘:池塘。徜(cháng)徉(yáng):安閒自在的步行。

詞以村莊環境起筆,樹繞村莊,猶孟浩然”綠樹村邊合“。綠樹環繞著村莊,池塘裡漲滿了水,記人倚著溫暖的春風,趁著豪興四處漫步。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村裡的小園很少,卻已收盡美好的春光,園裡有紅豔的桃花,潔白的李花,還有金黃的菜花。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

颺(yáng):飛揚,飄揚。青旗:青色的酒幌[huǎng]子。

遠遠的看到一堵圍牆,隱隱有幾間茅草房,在那溪水上的橋邊,飄揚著青色的酒幌子。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我偶然乘著意興,走過東面的山崗,鶯兒正清脆地啼叫,燕兒正輕快地飛舞,蝶兒正忙碌著採蜜。

秦觀此詞,用通俗、生動、樸素、清新的語言,將宋代農村寫得春意盎然,讀之不覺一股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特別是上下片結尾各有由一個字帶領的三個三字排偶句,形成蟬聯一氣的輕快格調。

詞到北宋,像秦觀這首詞這樣,以樸素的語言來描寫田園風光詞作,還不多見,就算在秦觀的詞也,同樣很少,此詞別開一番天地,對後代詞曲在題材和意境的開拓方面有較大影響。


謝小樓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詩詞裡的春天,醉在光陰中。誰不想把韶華留給春光?柳永7句話把春天寫得淋漓盡致,回味無窮,怎能不喜歡呢?且來看看。

柳永《黃鶯兒》
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
觀露溼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遊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

當上苑柳穠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鳥雀嘰喳,櫻花、桃花競相開放于山寺之中。柳葉含情,垂絲於“學海”邊,孔子石像慈祥,百年前,曾有學子在此閉關多日,或聆聽恩師教誨,或苦思冥想,在考場上思如泉湧。那些穿戴講究的考官,來回踱著步,目光透出一個有尊嚴的考官的森嚴,透著透著幾日監考的疲倦,偶爾遇到那麼幾個妙筆生花的考生,那目光立時變得璀璨。他一步、一步,鞋敲打著地板,亦敲打著每一個考生的心。

這裡是位於雲南省建水縣的文廟和學政考棚,前者敬千古聖人孔夫子,後者則為百年前科舉院試之所。

幾根擎天香柱燃得正旺,孔子石像屹立於煙霧之中,平添幾分仙氣。幾座石碑赫然聳立,有些是修復過的,有些帶著泥土的痕跡,觸手或光滑或粗糙,明代、清代,幾十年,幾百年,無數次重新修葺,時光的滄桑,已然深深篆刻在石碑上,虔誠訴說著往事。

素聞建水孔廟大名,來此進香者數不勝數,給這個寂靜的小縣城平添了幾分熱鬧。

春色正好,我心虔誠,唯願夢成,不負這條漫漫求學之路。

閉目,合掌,三叩首。

這裡的人淳樸得可愛,一頓飯要不了多少錢,一百個燒豆腐,吃得全家人滿腹歡喜。有了問題還沒開口,對方已給了答案。一個小小的鋪子,一家四口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大笑著,不相識的糙漢子打趣著賣豆腐的小妹子,小妹子羞紅著臉默默烤著豆腐。遊人路過,當家主母聲音洪亮,男人卻嗓音溫柔,“燒豆腐、涼卷粉、木瓜水誒!”

一切都剛剛好,一如這裡的春色,正好。

移步建水燕子洞,二月,燕子尚未飛來,唯餘這偌大溶洞龍舟遊渡,遊人攀緣。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攀巖表演。黃衣壯年沒有任何保護,三下五除二便攀至溶洞頂部,採擷燕窩,掛上牌匾。紅色條幅轟然落下“燕子洞歡迎你”。

掌聲雷動,久久不息。

淳樸的生命,靈動的城市。

不由想到一首柳詞,“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

柳永置身於一個園林中,冬日寒冰融化,春日暖暖,幽暗中亮起天光,只見樹木蒼翠挺拔,黃鸝清脆鳴啼——美景委實太多太多,到底誰才是這春日的主宰?

霧氣氤氳,露珠圓潤,顧不得衣服溼透,只想穿梭於樹叢中,同它抒發一下對春天的喜愛。陽光擁抱著翠葉,似乎想把那葉片穿透。

“觀露溼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不由爽朗一笑,樹枝上的那些小傢伙,自有一番情趣——人家在說著情話呢,纏纏綿綿的,害羞著呢!我湊過去幹什麼?真是多事!

“無據。”人生難得幾回閒,既然來了,我也懶得動腦子了,單純賞景,莫要妄加揣測我的思想感情!我就看看暖煙騰起,遊蜂翩躚,他們一起跳著舞,風還為他們打著節拍,“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

啊,怎麼能漏了岸邊柳和園中花?“當上苑柳穠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當園中柳色濃密的時候,當別館花色嬌豔的時候,當燕子飛來的時候,哪個不是把韶華留給春光?

這就是春天啊,鳥語花香,草長鶯飛,這裡,春色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