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扔下45秒後爆炸,死亡半徑45公里,轟6轟炸機是如何逃脫的?

chunqiuu


核武器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光輻射比我們通常照射的陽光強幾千倍,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源,所以當時我國將轟六戰機的全身塗上了特殊的白色塗料來進行反輻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了讓日本帝國主義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 小男孩原子彈在投擲45秒後從廣島橋的一樓爆炸1800英尺(550米)。 原子彈被拋出後,將會在爆炸前45秒內用轟炸點打開約6公里。 在轟炸成功後,B-29轟炸機以相反的方向飛行了大約6公里,時速為560公里。 兩者之間的距離至少為13公里。 那時,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約為12公里,因此美國軍用飛機成功逃脫。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 為了保護投彈的戰略轟炸機,蘇聯人在飛機表面特別使用了白色反光材料。 此外,為了測試人員的安全,沙皇核彈還專門安裝了一個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的時間和速度(釋放時間到爆炸時間差為188秒), 使任務機器觀察機器可以撤離到距離原始爆炸點45公里以外的安全範圍。 在這樣做時,飛機幾乎解體,飛機的結構被摧毀,但幸運的是,轟炸機最終安全降落。


紅白紅白紅


轟6轟炸機在1967年6月投擲了我國第一顆氫彈,而且這顆氫彈是直接以航彈的完整形式出現,試爆就意味著具備了實戰能力,他的爆炸當量為330萬噸TNT當量,威力還是很大的,當時他在飛機投擲出艙後45秒引爆,衝擊波的影響範圍是45公里。

圖為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畫面。

但是這45公里並不是死亡距離,這顆氫彈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都不會影響那麼大範圍,他是核彈爆炸後能夠感應到強烈衝擊波和一定毀壞能力的範圍,這個範圍是針對地面而言。另外,這顆核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和毀壞影響也不是在爆炸的瞬間就能波及到45公里外的,也需要經過10多秒的時間,對於一小時800多公里的轟6轟炸機而言,1分鐘時間就足夠飛出去近20公里距離。

圖為轟炸機和氫彈起爆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示意圖。

在20公里距離上,飛機能夠感受到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及氣流的擾動,但是這和應對大風是一樣的,並不會對飛機的飛行造成太大的影響,如果連這個都無法應對,那飛機被炮彈擊中豈不是要直接墜毀?況且,投擲的氫彈在爆炸時已經下落了一定距離,和飛機的距離不能簡單以水平距離計算,實際上是一條斜線距離,這個距離遠大於飛機和氫彈的水平距離。

圖為在3000米高度爆炸的300萬噸當量氫彈的影響範圍,根本不到45公里。

當時,投擲氫彈的轟6甲轟炸機飛行在10000多米的高空,而氫彈是在2900多米的高度爆炸,他們之間的高度差都有7公里,實際上距離飛機的斜線距離有將近30多公里,在這個距離上影響已經很小了。當時,為了延遲氫彈的爆炸時間,我國還給這顆氫彈配備了減速傘,延遲了爆炸的時間,因此轟6甲是非常安全的。


海事先鋒


而小男孩的威力恰好在12公里以內,而且這架轟六還還特意改裝過,用白色噴漆躲避爆炸散發的光芒以防灼傷眼睛。(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問題)


深知識


原子彈的當量在1萬~30萬噸TNT炸藥之間,攻擊半徑充其量也就二十公里,其實根本是達不到死亡半徑45公里的。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它的爆炸當量相當於1.5萬噸TNT炸藥,殺傷半徑不到十公里,安全半徑是12公里。當時美國派出了三架B-29轟炸機執行了這次投彈任務。攜帶原子彈的轟炸機在9600米的巡航高度到達預定投彈地點後,自動投彈裝置打開,一頂小型降落傘掛著原子彈落入空中,轟炸機隨即掉頭返航。當原子彈到達大約600米高度引爆,從被投下到引爆整個過程大約43秒。而執行投彈任務的B-29轟炸機巡航速度雖然只有560公里/時,如果光算水平距離的話,轟炸機是逃不出12公里的安全半徑的。但是你要知道,垂直距離上轟炸機和原子彈爆心也有將近10公里,外加上投彈時原子彈被賦予了和飛機飛行方向相同水平初速,投彈後飛機立馬掉頭返航,因此這時原子彈和飛機的水平相對速度其實要遠大於560公里/小時。所以,原子彈引爆時,爆炸中心距離轟炸機的距離其實早就超過12公里了。這個原子彈導致了整個廣島8.8萬人的死亡,巨大的衝擊波將方圓10公里夷為平地,場面十分悲慘。

(B-29轟炸機)

三天後,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另一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爆炸當量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連遭重創的日本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當年在日本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那架B-29轟炸機“恩諾拉.蓋伊” 號,目前被陳列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如下圖)。

後來,人們又研發出了氫彈,氫彈的威力可要比原子彈大多了。氫彈爆炸當量從50萬噸到300萬噸TNT不等,威力是原子彈的許多倍。前蘇聯曾經在1961年試爆過一枚5000萬噸當量的氫彈“沙皇炸彈”,殺傷半徑接近300公里,試驗地點位於北極圈內的新地島,那裡荒無人煙。“沙皇炸彈”也是人類歷史上製造的最強的爆炸裝置。

當時蘇聯派出執行投彈任務的是一架圖-95戰略轟炸機,這是當時飛得最快的轟炸機之一而且航程遠。試爆當天,飛機從距離試驗場1000公里以外的機場起飛,投下氫彈後飛機以最快的速度返航。為了能給飛機足夠的時間“逃生”,“沙皇炸彈”攜帶了一頂巨大降落傘以延緩降落時間。最終“沙皇炸彈”在大約4000米的高度被引爆,而圖-95轟炸機此時已經飛出了將近250公里。儘管如此,氫彈爆炸產生的劇烈的衝擊波很快就追上轟炸機,巨大氣流使得這架轟炸機在空中失控翻滾,不過飛行員最終控制住了飛機,安全返回了基地。

(圖95轟炸機)

“沙皇炸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高度達到了64公里,爆炸產生的亮光即便遠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還能夠被看得到,4000公里以內的所有的雷達、飛機、導彈、無線電、通訊等設備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爆炸當量雖不及“沙皇炸彈”,但也有300萬噸TNT當量。當時這顆氫彈是用用“轟6甲”轟炸機投擲的。為了能滿足投擲氫彈的要求,還專門對執行任務的“轟6甲”轟炸機進行了改裝,比如改造彈倉以能裝下重達8噸的氫彈;在飛機外表面塗上隔熱漆;給機艙增加加溫和保溫裝置等。另外還給機組配發了專用護目鏡和防護簾等個人防護設施。試爆當天,飛機到達預定投擲點後,飛行打開按動開關,氫彈迅即脫離飛機降落傘很快打開,吊著氫彈緩緩下降。飛機投下氫彈後,立即轉彎飛行,遠離爆炸試驗區域。中國這枚氫彈在空中爆炸成功,標誌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轟6轟炸機)


熊貓愛飛行


先糾正題目中出現的兩點錯誤,首先是原子彈爆炸後的死亡半徑,45公里這個數據明顯是錯的,別說是原子彈,就是尋常的氫彈,殺傷半徑都沒有45公里。其次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轟-6轟炸機,轟-6空投的是3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而不是原子彈,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的首次空投氫彈實驗使用的就是轟-6甲轟炸機。


▲300萬噸氫彈保證

然後是關於投彈後氫彈的運動軌跡,因為有慣性的存在,氫彈在脫離飛機後並不是垂直下落的,而是會往前繼續飛一段距離,類似於一個“平拋運動”,即如果從水平方向上看,著彈點(或者說起爆點)的位置在投彈點的前面,大概如下圖所示:

▲核彈運動軌跡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核彈脫離飛機後,從水平方向上看,核彈是還會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的,起爆點並不是在投彈點的正下方,所以,假如當轟炸機在投彈點投彈後就立刻改變飛行方向,盡全力往遠離起爆點的方向逃離的話,只要掌握了恰當的起爆時間和飛行速度,是完全可以脫離核彈的殺傷半徑的,而且別忘了當核彈下落後,飛機跟核彈之間的直線距離是遠大於水平距離的,即相當於一個直角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飛機與核彈起爆點的直線距離

而根據勾股定理我們可以知道,當起爆高度(其中一條直角邊)一定,飛機距離核彈起爆點的水平距離(另一條直角邊)越遠時,飛機與核彈起爆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就就越遠,而且,當轟炸機投彈後,為了保證飛機有足夠的逃離時間,是需要對核彈的下落速度進行控制的,也就是說要等飛機飛到安全距離後再引爆核彈,那麼如何做到這點呢?加個降落傘就行了,如下圖所示:

▲氫彈尾部有減速傘

圖中的就是我國轟-6甲轟炸機空投的3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從圖中可以看到,氫彈的後面就有一個減速傘,這個減速傘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氫彈的下落速度,從而給轟炸機留出足夠的逃離時間。而且當時的轟-6甲空投氫彈時的飛行高度超過了10000米,氫彈的起爆高度距離地面有2960多米,轟-6甲的最高時速又超過800公里/小時(即每秒鐘可以飛222.2米),所以在減速傘的作用下,以及核彈本身會往前運動一段距離,當氫彈下降到起爆點的高度時,轟炸機與核彈的直線距離應該也有10幾公里了吧,而300萬噸氫彈空爆時的殺傷半徑,大家看圖吧;

▲300萬噸氫彈的殺傷半徑

從圖中可以看到,300萬噸氫彈爆炸時,火球半徑才1.5公里,20psi的衝擊波超壓半徑也只有3.82公里,5psi衝擊波超壓半徑9.39公里,對無防護目標可以造成3級燒傷的熱輻射殺傷半徑只有19.9公里,不過對於轟炸機來說,這個熱輻射應該影響不大,然後考慮衝擊波,同樣不會對轟炸機產生太大的影響,首先是影響半徑太小了,飛機早就飛出了這個距離,其次,衝擊波也不是立刻就能追上飛機的,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對飛機產生影響(飛機一直在運動,衝擊波也不是光速),即可能在核彈爆炸後的幾十秒後衝擊波才可能追上飛機,此時能量早就衰減的可以忽略不計了,因此,轟炸機投送氫彈後,只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逃離,就不用擔心飛不出氫彈的殺傷半徑。


哨兵ZH


首先說下死亡半徑45公里的原子彈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到目前為止在地球上沒有過,並且以後也不會出現。

為什麼說以後也不會出現呢?那是因為原子彈是一種裂變彈,同等體積重量下威力比聚變的氫彈小得多。也就是說以後也不會有人造如此威力的原子彈,太低級了,就類似於現在不會有公司開發新型傳呼機一樣。

接著咱們說說核彈殺傷半徑問題。

以目前的公開資料,以空爆核彈來說,廣島原子彈2萬噸級,殺傷半徑1.71千米;10萬噸級是3.22千米;100萬噸級6.93千米;千萬噸級14.93千米;1億噸32.18千米。

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爆炸裝置不過5000萬噸級。

從以上數字你也能看出殺傷半徑與當量增大並不成比例。轟六投擲的核彈我們就當它是330萬噸級氫彈吧,殺傷半徑也就剛好10公里,如果是原子彈只會更低。

之前我說的一直是殺傷半徑而不是致死半徑,對有隱蔽的目標還要更小,比如百萬噸級核彈空爆,對堅固建築中的人員殺傷半徑就縮短到4公里。

拿轟六來說,這種飛機最高時速是985千米,如果投彈後全速飛行,則45秒後已飛出12.3公里,已離開核彈有效殺傷範圍。

在核彈殺傷效應包括光輻射、衝擊波、貫穿輻射、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沾染。對於轟六來說只需要考慮電磁脈衝不會對必要的相關飛行安全的電子設備造成影響就幾乎不會出現任何不測。

所以轟六投擲核彈後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下圖為曾空投原子彈的5967號圖-16和10794號轟六,不是一架飛機。




老槍與戰線


首枚原子彈在日本的爆炸時間是1945年8月16日8時15分,爆炸前的45秒,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彈被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從31000英尺高度扔下。

那麼,當時這架負責投擲“小男孩”的B-29型轟炸機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過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彈被投擲出後將在爆炸前的45秒鐘時間內與投彈點拉開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彈之後這架B-29型轟炸機也以5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向相反方向飛了大約6公里多,兩者距離加起來至少有13公里多。當時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軍飛機成功逃脫了。即使如此,據後來負責投擲的美軍飛行員稱,當時還是感覺到了明顯的像衝擊波一樣的狂風從飛機後方吹來。幸好已經飛遠,否則飛機都可能被巨大沖擊波肢解。


嗨諾之舟


1、轟6轟炸機最大航程5760 公里,作戰半徑2500公里。轟6轟炸機採用WP-8渦噴發動機,最大突防速度維持在0.5倍音速左右,完全可以擺脫傷害範圍。

2、轟-6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末自主研製的一款轟炸機,是我國空軍的核心力量,截至目前轟-6已經是一款服役時間長達五十多年的老機型了。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我國工程師對轟-6的動力系統、航電裝置以及各類機載武器裝備等進行升級和改造,目前轟-6已有十餘種改型,其中最新改型轟-6K可以發射遠程空地巡航導彈,它是我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改變老轟-6腿短、彈少、看不遠的問題,滿足對敵目標迂迴遠距打擊需求,使其成為我軍巡航導彈載機,因此我國在原轟-6系列轟炸機的基礎上,換髮對進氣道、尾噴、主翼以及尾翼做了適當調整,以滿足轟炸機在裝上最高功率的航天發動機後能夠獲得更大的進氣量和推力。另外,轟-6K還採用了電傳操縱並更換了最新電子設備。目前轟-6K最大航程超過800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3000公里,正常載彈量為9噸,最大突防速度維持在0.8倍音速左右。


小斌深漂生活記


首枚原子彈在日本的爆炸時間是1945年8月16日8時15分,爆炸前的45秒,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彈被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從31000英尺高度扔下。為什麼要用轟炸機去人工投擲而不是選擇用導彈,因為在核武器剛研發初期並不具備合適的能夠用來運載原子彈並且做到準確投擲打擊的導彈。所以要想將原子彈準確投擲在日本本土就必須採用轟炸機,於是有超級堡壘之稱的B-29轟炸機就被選擇執行這次任務。

為了順利執行這次任務,美國人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509小組”。當天實際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負責偵察任務,三架負責天氣,一架負責投擲原子彈。負責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能否安全返航其實最擔心的大概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了,因為那時候美國國內人權至上的思想已經上升到了極致,尤其厭惡類似日本那樣的“自殺式”軍事行為。所以一旦這些轟炸機不能安全返航,即使廣島已被原子彈夷為平地,這次行動也稱不上完美。幸好最後美軍所有人員都幾乎毫髮無損的回來了,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畫上了完滿句號。

那麼,當時這架負責投擲“小男孩”的B-29型轟炸機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過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彈被投擲出後將在爆炸前的45秒鐘時間內與投彈點拉開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彈之後這架B-29型轟炸機也以5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向相反方向飛了大約6公里多,兩者距離加起來至少有13公里多。當時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軍飛機成功逃脫了。即使如此,據後來負責投擲的美軍飛行員稱,當時還是感覺到了明顯的像衝擊波一樣的狂風從飛機後方吹來。幸好已經飛遠,否則飛機都可能被巨大沖擊波肢解。

要說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其投擲工作危險程度遠遠超過美國人當年投擲小男孩。為了保護投彈的圖-95戰略轟炸機,蘇聯人特地在飛機表面塗抹上了白色反光材料。另外為了試爆人員的安全考量,沙皇核彈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好讓任務機與觀測機能夠撤到距離原爆點45km以外的安全範圍。就是這樣做,飛機還是差點被解體了,機體結構遭到破壞,不過還算幸運,這架圖-95轟炸機最終平安降落了。歷史上將這次蘇聯人引爆“核彈沙皇”產生的威力排列在已知爆炸事件中第二位置,僅次於導致恐龍滅絕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

1967年6月17日,轟-6甲4251號轟炸機執行了中國第一次空投氫彈試爆。我國轟-6轟炸機的雪白塗裝,也正是為了投擲氫彈設計的。我們知道,核武器發生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其中光輻射佔到了35%,這種強光比我們平時照射的陽光強烈上千倍,投放核武器的飛機也會被灼傷,為了避免被這種強光照射,投擲核武器的轟-6被塗裝成了白色,因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源。


用戶85865172513


轟-6K是目前轟-6轟炸機的最新型號。也是中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原轟6的設計最大載彈量為9噸,而標稱6000公里航程的飛行載彈量遠達不到這個數。一般而言,轟6作為常規炸彈載機遂行作戰任務時,一般載彈量大約在3~5噸左右。轟6K掛載6枚巡航導彈,導彈體積與彈重可參考YJ-83得知,單枚彈重810公斤左右,6枚彈重大約5噸,老型機相當。三項相加大約提供5噸左右的飛行重量餘量。2015年4月,轟-6轟炸機首都曝光,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

  一、飛機性能:

  數據:

  1、轟-6的炸彈艙最大飛行重量:75.8噸;

  2、最大載彈量:9噸;

  3、最大航程:9000公里以上;

  3、最大作戰半徑:3000公里,比美國F-15戰鬥機作戰半徑大一倍,可打擊4500公里外的地面固定目標;

  4、一次發射量:108枚炸彈;

  5、每架轟-6K可一次性掛載6枚長劍-10導彈;

  6、轟-6K換裝了和運-20大型運輸機一樣的D -30KP2渦扇發動機,使得轟-6K最大航程從5800公里增加至9000公里以上

轟-6K是目前轟-6轟炸機的最新型號。也是中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原轟6的設計最大載彈量為9噸,而標稱6000公里航程的飛行載彈量遠達不到這個數。一般而言,轟6作為常規炸彈載機遂行作戰任務時,一般載彈量大約在3~5噸左右。轟6K掛載6枚巡航導彈,導彈體積與彈重可參考YJ-83得知,單枚彈重810公斤左右,6枚彈重大約5噸,老型機相當。三項相加大約提供5噸左右的飛行重量餘量。2015年4月,轟-6轟炸機首都曝光,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

  一、飛機性能:

  數據:

  1、轟-6的炸彈艙最大飛行重量:75.8噸;

  2、最大載彈量:9噸;

  3、最大航程:9000公里以上;

  3、最大作戰半徑:3000公里,比美國F-15戰鬥機作戰半徑大一倍,可打擊4500公里外的地面固定目標;

  4、一次發射量:108枚炸彈;

  5、每架轟-6K可一次性掛載6枚長劍-10導彈;

  6、轟-6K換裝了和運-20大型運輸機一樣的D -30KP2渦扇發動機,使得轟-6K最大航程從5800公里增加至9000公里以上

僅有45秒鐘,投彈的飛機如何逃脫的? 原子彈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已經計算好了,原子彈爆炸殺傷範圍是半徑45公里。 這就意味著,45秒鐘後,飛機與原子彈的水平距離必須不小於45公里,飛機才能夠保證安全。如何做到這一點? 出艙後的原子彈按照慣性、沿著飛機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飛行,一邊飛行、一邊降落。 不考慮空氣阻力,經過45秒鐘,原子彈的飛行速度是:X÷3600×45=22.5公里,X=1800公里/小時。其中3600是一小時化成3600秒。 考慮空氣阻力,所以只有轟6飛行時速大於這個時速,就是安全得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