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浩因為《同根》又雙叒上熱搜了,其實鼓舞人心的不只這一首……

要不要發抗疫歌曲?還真有音樂從業者為此爭執。

一邊說沒有實際幫助、浪費人財物,另一邊說歌曲鼓舞人心、力量不可否認。

歌曲有力量嗎?當然。這場疫情中,也已經有不少公益歌曲出爐,最新的是昨天首發的《一直到黎明》,88位文藝和體育界的“志願者”共同參與演唱。詞曲樸素,MV由武漢的街景、醫護人員前線奮戰、建築工地的勞動者、馳援湖北的醫療部隊等畫面剪輯而成。

以上還算常規,“志願者”三個字有點出人意料。

志願者,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個人時間及精神的人。在這個意義上,把公益歌曲的88位參與者稱為志願者很合宜。

他們的名字以首字母順序整齊排列,也像一支隊伍。

李荣浩因为《同根》又双叒上热搜了,其实鼓舞人心的不只这一首……

助人的美德及福利活動、組織性的利他行為、基於社會公益的參與——疫情中,小到個人的捐款捐物,大到民間的組織聯動,人人都是志願者。

同樣和娛樂產業綁在一起的飯圈也刷新了人們固有的認知。各個流量明星的粉絲組織都迅速行動,籌集資金、購買物資運往一線,賬目公開條分縷析。強大的動員能力和精細的運作機制顯現了“追星”的另一面。

疫情像此刻懸停在社會上空的烏雲,每個人都被籠罩在陰影下,逃得過病毒,也逃不過恐懼,安全和危險的界限模糊不清,一切都是暫時。這種時候,助人就是助己,利己也是利他。

如果這場戰“疫”會留下什麼值得一再溫習的事情,那就像歌裡唱的“靠近你,跟隨你,保護你,陪伴你”,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是我們本來就會的事情。

李荣浩因为《同根》又双叒上热搜了,其实鼓舞人心的不只这一首……

《同根》,一首簡單溫熱的歌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最近李榮浩又上熱搜了。

這回不是別的,而是因為在微博分享為武漢疫情所寫的新歌《同根》,向一線醫護人員致敬。

做不了醫生

也想要救人

爆炸新聞又多幾個省沉淪

抱怨的越多

心裡越不好過

……

李榮浩微博中稱:事發當下著急找物資捐款沒想過寫歌,後來覺得只要能做的都要做,哪怕只是一句安慰也行,《同根》送給與我同根的十幾億人。

白描的詞、舒緩的曲,忽然就被這溫熱的情擊中了。

每天看著疫情數字的升降,從慌亂、後怕,到越來越不怕;從不敢看武漢人的朋友圈,再到堅定地吼出武漢莫慌,我們共同戰疫……

這個冬天有些難熬。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是嗎?

當武漢封城,一群自發的“擺渡人”用勇氣和熱忱化解了部分人員暫時的出行難題。雖然,也有志願者感染甚至離世。但更多人相信,自己能堅持到抗擊疫情結束那一天;

當口罩變成硬通貨,海外援助源源不斷而來,甚至有不少人選擇“人肉”揹回口罩和防護用品;

當病毒肆虐時,一群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的與時間賽跑、跟病毒搏擊,在病毒面前築起一道道健康防線,給予常人抗擊疫情的信心。

每一個小家的捨棄,都是為了成全大家啊。

這場無聲戰爭 有的人

為保全別人而犧牲

不是為了責任

只為 同根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名英雄更多。無數平凡人以一己之力,與國共渡難關。

這個冬天有點長,也有點暖,有多少個段子逗的你笑疼肚子,又有多少事蹟又讓你熱血沸騰。

疲憊的醫護人員席地而睡,解放軍戰士千里馳援火神,基建狂魔連軸轉施工;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四大“天團”會師武漢,自報家門、互道加油的一幕,不少人溼了眼眶。

動容、振奮、擔心、牽掛,我們心頭交織、翻滾各種情緒。靜心回味,卻分明感受到背後凝聚的澎湃力量。不僅源自馳援隊伍的勇氣和擔當,也來自全國同心共克時艱的信心和決心。

除湖北外全國確診病例已連續7天下降,武漢、湖北、全國治癒比例均明顯上升,武漢方艙醫院首批34名患者出院……當舉國戰“疫”的決戰號角吹響,摘下口罩的日子也不會太遙遠。

三浦綾子說,天空雖有烏雲,但烏雲的上面,永遠會有太陽在照耀。

不要著急,不要慌張,待春暖花開時,山河應無恙。

李荣浩因为《同根》又双叒上热搜了,其实鼓舞人心的不只这一首……

《忽然之間》:劫後餘生的嘆息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前幾天在冷知識bot看到一條:莫文蔚的《忽然之間》是為紀念臺灣九二一大地震而特地創作的歌曲。

這倒很讓人意外,這首很多人的KTV必點,完全不像賑災勵志曲。查了一下它的背景,原來真是1999年9月21日的大地震後,莫文蔚邀請作詞人李焯雄、周耀輝共同填詞創作的。

錄製時,唱片公司特意租了一間面積狹小的錄音室,莫文蔚在唱的時候臉快接近牆壁,以營造一種空間上的壓迫感,她希望藉此感受被困在瓦礫堆中的人們的心情,體會他們當時的壓迫感、恐懼和無助。

忽然之間 天昏地暗

世界可以忽然什麼都沒有

我想起了你 再想到自己

我為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 懷念你

相比熟悉的勵志歌曲,這首歌非常小、非常輕,在大禍臨頭時,心心念唸的也不過是一個你,歌頌的也是非常私人的、屬己的愛。這應該也是它突破特定事件的限定,進入更高、更泛在的維度,擁有長久生命力的原因。沉重的劫後餘生,落在輕輕的嘆息裡,你好像聽到了,又好像沒聽到。

“哇原來立意這麼高…我把它當情歌唱真的有點低了”,冷知識下掛著這樣一條高贊評論。其實,這種憾意不必有,對於很少會經歷極端的生死一線的普通人,在莫文蔚非常都市女伶的聲音裡,想象一種遙遠的“時針都停擺”的可能,反而可能讓創作者很高興。那指向我們真正在乎的東西。

《武漢》:武漢等你來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走在南方週末的街頭

沿江大道的青年的自行車後面的自由

溫暖的陽光把我包圍了

讓我暫時忘了北方的寒冷是否還有

簡單、直白,沒有特別的旋律,沒有迷人的聲線,卻因唱的是武漢,便單曲循環了一整晚。

它唱出了對江城的回憶。驕陽似火,沿江大道上騎著單車的白衣少年兩袖生風;烈日當頭,戶部巷入口處枯坐著一隻胖胖的花貓,巷內的美食咕咕冒著熱氣;黃昏日落,大排檔的小龍蝦滋啦滋啦作響,三五好友舉杯酣暢;旭日東昇,輪渡的長鳴劃破天際,打破清晨的靜謐;東湖大道,青山環繞,島渚星羅……

戶部巷一眼看不到的盡頭

黃鶴樓在霧氣中還挺著胸口

長江大橋下的輪渡還沒走

一會功夫我就從武昌到了漢口

飲著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武漢,洋溢著熱情和自由,也氤氳著潮溼與悶熱。

我在武漢生活了7年,一生中最好的年紀都融入了她的四季變換和人來人往裡。記憶中,司機彷彿退休的賽車手,天氣則像善變的人心。那裡夏季炎熱,雨季漫長。當然,印象最深的,要數母校的櫻花了。每逢三月,櫻花搖曳,學校便人頭攢動,人山人海,被戲稱為“櫻花劫”。

奈何,新聞學院就在櫻花大道的盡頭,所以,無論如何也躲不開這一番熙熙攘攘。去上課的路上,不能賞花只能“觀人”。塗抹紅唇的阿姨,扮著古裝的少女,吆喝紀念品的大娘……再回首,當初以為的擁擠和喧鬧,頓時可親可愛了幾分。

華燈初上,遊人皆散,校園迴歸寧靜,正是賞花的好時候。倘若遇上一陣淅淅瀝瀝的小雨,就停下腳步呵,抬頭便是夜幕深邃,燈光勾勒過的櫻花,嫵媚而神秘。有一天夜晚,初放的櫻花突然遇上漫天雪花,叫人歎為觀止。

誰知,離開江城不過一年有餘,她竟生了病。此刻,很多人奔往那裡,不是為了賞花喝酒,而是為了這座城市痊癒。他們是軍人,是醫生,是獻出愛心的普通人……他們中,有些人第一次到武漢,只為鑄一堵牆,護一座城。

三月的腳步聲達達而來,櫻花綻放時,你們會再來武漢嗎?

來吧!一起鑽進老街,要一碗熱乾麵,點一份豆皮兒,捎一個面窩,到櫻花樹下走一走。

走不完的路啊

喝不完的酒

歌唱了一首一首

等你回來的時候

哈!只要你來,武漢就會敞開胸懷。一定有爽快的武漢人和你成為朋友,問一句:

“七飯鳥冇?”

“冇。再不搞野味撒。”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