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五鄉”人才防疫一線各顯“神通”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五鄉”人才積極響應黨委政府戰鬥號召,主動投身一線,獻計獻策、出汗出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增信心、聚力量。

新鄉才張樹興——防疫一線的“老戰士”

疫情發生以來,為了讓全體村民瞭解疫情、科學防控,東苑莊村除通過大喇叭、微信群等廣泛宣傳外,村“兩委”成員和小組長還分片包保,入戶告知,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疫情萬分緊急、時間就是生命,在黨支部為人手不足發愁的時候,退休幹部張樹興站了出來。

“我身體硬朗著呢!年輕人還承擔著更重要的任務,我能分擔一點算一點。”67歲的張樹興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將孫子送回城裡兒子家,擔起了疫情宣傳員的職責,不在家的他就逐個電話通知、不識字的他就逐字逐句讀……

不僅如此,看到村裡物資緊張,張樹興還積極發動黨員群眾捐資捐物,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累計捐資捐物8萬餘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大保障。

第一書記盧國慶——帶頭值守的“急先鋒”

人民戰爭靠人民!應對嚴峻的疫情形勢,為了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東孫村第一書記盧國慶和黨支部書記米培蓮帶頭先行,為了形成抗擊疫情強大合力,經過商議,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疫情知識宣傳、防疫點值守、外來人員摸排、應急物資儲備等6支“省莊先鋒”志願服務隊,盧國慶主動擔任防疫值守隊長,與值守隊員一起,24小時輪班值守。

在他們的帶動下,除年老黨員外,全村20名黨員主動請纓、積極參與志願服務,讓黨旗飄揚在戰“疫”一線,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紅色力量”。

鄉大學生張震——防控摸排的“生力軍”

興隆村共210戶、550人,城中村改造後,為進一步優化管理,黨支部就把全村210戶劃分為4個大網格,4名“兩委”成員分別任網格長,每個大網格再劃分2個小網格,每個小網格配備1名網格員。

疫情發生後,黨支部本著一張網格管到底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網格設置,配強網格力量,支部總攬、上下聯動,紮實做好疫情防控。返鄉大學生張震就是村裡的一名網格員。

‍改造拆遷後,興隆村人員較為分散,為了全面、精準摸排外來人員,張震和其餘7名網格員一起,逐家逐戶摸排登記。摸排的多了,問題漸漸顯露出來,有的戶家沒人在,又不能確定是否去了外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震把村裡的“便民信息”微信群利用了起來,“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村民行蹤準確掌握,極大提高了摸排統計效率。

現在,8名外地返鄉村民,每天兩次通過微信群報備體溫等信息,村裡有通知也通過微信群公佈,張震還每天通過微信群向村民推送疫情進展和防疫知識,對打贏這場戰“疫”,村民們信心滿滿。

經濟能人萬恆——戰“疫”路上的“送炭人”

面對疫情防控任務,紅廟村“兩委”成員、黨員和村民志願者組成了防疫值守隊,晝夜輪值,反覆排查,工作量大,再加上應急物資儲備不足,部分人往往是一副口罩烘乾後反覆使用,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黨員萬恆,從事微商行業多年,是村裡有名的經濟能人,得知情況後,他第一時間向黨支部捐贈現金2000元、消毒液45桶700餘斤、口罩400餘個,他說:“大家都在齊心戰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也要儘自己的一份力,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戰勝這次疫情。”

範志剛捐款10000元,陳偉偉捐款2000元......在萬恆的帶動下,捐款數字不斷增加,村民愛心一直延續,滴水成河、眾志成城,紅廟村黨員群眾齊出力,愛心物資源源不斷送上一線,為防疫站提供了充足物資保障。

實用人才路恆久——村民健康的“守護者”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億萬醫護工作者無疑是衝在最前線的鋼鐵戰士。路恆久,後省莊村衛生所所長,從醫幾十年來,他用自己高超的醫術,用醫者的細心、恆心、愛心,成為村民健康最忠誠的“守護者”。

疫情擴散伊始,診所門前就經常排起長隊,有時從早到晚,路恆久除了吃飯就是在看病。診治病人的同時,有過抗擊非典經驗的路恆久,早行動、早預防,為避免交叉感染,他每天數次消毒作業,把發燒病人與其他患者分診,讓病人放心。

鄉鎮診所統一關閉後,為了給病人最快、最準確的指引,避免群眾走彎路,他主動通過微信群開起了“線上診所”,當起村民的“健康顧問”,為村民解疑答惑。他經常主動打電話給身體不好的幾戶村民,指導他們做好家庭消毒、心理疏導,保證身心健康,有特殊情況的,及時指引到醫院就醫。現在每天除了村“兩委”發佈信息之外,群裡最活躍的就是他。

家裡人勸他休息一下,這樣做不僅累還不賺錢,被他嚴詞拒絕,他說:“村裡的黨員們要麼志願值守,要麼捐錢捐物,大家都在行動。雖然診所關了,但我還是一名黨員,是一名醫生,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我應該做的!” (記者 陳曦 通訊員 牛樹泰 黃麗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