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考驗民企義利觀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衝鋒號!連日來,在防範新冠肺炎的嚴峻鬥爭中,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初心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發揮專業優勢,採取多種方式送溫暖、獻愛心、捐資捐物捐技術,彰顯出“義字當先”的崇高情懷。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民營企業家們參與公益的意識越來越強,貢獻越來越大。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更是扮演著供應稀缺物資的中堅力量。他們發揮各自營銷網和產業鏈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防疫物資的採購調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涓流匯滄海,積土成山丘,份份愛心折射出民營企業家深厚的家國大義情懷。

  民營企業家為何不計回報地捐錢捐物?有些甚至花數倍價錢,去國外採購口罩、防護服,送到抗疫前線、偏遠地區醫護人員手中。究其根本,是他們的正確義利觀在發揮作用。

  正確的義利觀決定了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正確的義利觀,就是要把國家、社會、人民、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實現企業利益與維護國家、社會、人民的共同利益統一起來,四者達成共識、形成共融、共同承擔、共同分享。

  孔子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平常時刻,“義”“利”需要兼顧,危急時刻,民營企業家們更將“義”放在“利”前,這正是為國為民的大義的體現。這種義利觀促使民營企業家們在社會面臨危難、人民需要幫助時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在服務社會中一馬當先地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民族。

  誠然,作為企業來說,利潤是生存的基礎,但利潤有價,責任無價。儘管企業自身也面臨著生產、銷售、資金等方面的嚴峻壓力,但疫情當前,民營企業家們始終堅持“先大家,後小家”,堅信“在關鍵時刻必須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不約而同決定把自己的困難放到一邊,與全國人民共度難關。防護服、口罩等稀缺資源的生產商為保證供應加班加點保障供應,確保平價供應,保證質量,其他企業家也在想盡辦法在最短時間內調配口罩、防護服等稀缺物資,不計成本,助力祖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義字當先,一切物質利益都可以暫時退後,義字當先,就會心懷民生疾苦、勇擔物資供應之責,義字當先,彰顯了新時代民營企業的良知和道德。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緊鑼密鼓的抗疫戰中也出現了極少數亂象。有些人想趁機發“國難財”的人哄抬價格;有些人制售問題商品,以次充好;有些人為了一己之利,貿然聚集大量人員開展經營活動。這些利字當頭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候,為了一己私利埋沒良心,不僅謀財,更要害命。這些人視生命如兒戲,見利忘義,以民眾健康、國家發展為代價牟取一己私利,全然不顧大局,更無禮義廉恥,損失了一個民營企業家應有的家國情懷、道義責任。商而無義,不配言商。一場抗疫戰,是對於民營企業家價值觀的最好檢視,在災難面前,民營企業家們心有家國人民,眼含深情熱淚,為國家之大利而舍一己之私利,他們讓財富得到了全社會的尊敬。

  “以義取利,利濟天下”,民營企業家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應該始終懷著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感恩和責任,在國家需要之時紛紛挺能夠身而出,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得起國家民族,對得起養育他的社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讓自己的所作所為,放射出中華儒商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風采,讓大義在大災大難中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