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哪兒2019年總結覆盤

| 食品企業首選投資夥伴|

投哪兒2019年總結覆盤

先來看看2019年的外部環境。


從宏觀層面來看,經濟寒冬、資本寒冬貫穿全年,對實體經濟、互聯網經濟以及金融行業都產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響,這讓很多企業、很多人感到恐慌和焦慮不安。


從我們所處的創投行業來看,中小投資機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能在這個時點募集到資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機構手中彈藥不足,全年處於投資休眠狀態,更可怕的是,被投企業業績下滑、融資遇阻導致投後管理壓力變大,而過往投資的項目退出不暢,更是無法給LP一個交代。


從投資方向來看,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消失殆盡,進入人工智能、區塊鏈、半導體、生物技術等深科技時代,投資和創業門檻變得越來越高,科技領域的創投只見“高富帥”的身影。投資力量以國家隊、美元基金等頭部機構和少數專業VC基金為主,創業團隊多是知名高校、大公司背景出身,普通創業者和中小天使/VC機構根本參與不起,即便參與也只有很小勝出的幾率。


創業者、投資人面對經濟寒冬、資本寒冬,不再像過去一樣激情澎湃、熱情高漲了。沉下心來做事情的有之,離場的人有之,轉型的人有之……


所幸的是我們提早做好了防禦措施,在這個冬天並沒有覺得特別冷,但是想要實現逆勢增長碰到的阻力依然不小,同時被投的個別創業公司受到了不小的外部衝擊。


再來總結下我們做了什麼,收穫了什麼。


我們做的第二隻天使基金-沙礫基金在年度裡投資了4個科技項目:花信、快銷幫、信號旗、小創科技,涉及企業級服務、產業互聯網、物聯網領域。其中,兩個是新項目,兩個是老項目。項目好不好,還需要時間觀察和檢驗,但至少我們的投資沒有停歇下來。


過去一年,我們在投後管理和服務上花了不少功夫,對於個別優質項目給予了追加投資,幫助兩家創業公司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在資本寒冬時期,實屬不易。對於受到環境影響和衝擊的個別企業,我們儘量做到“幫忙不添亂”;對於表現平庸、非重要的項目,我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傾注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是希望他們自己去尋求蛻變;對於沒有契約精神的創業者,我們則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在年度的投資管理中有兩個遺憾:


第一個遺憾是,我們原本計劃組建第三隻科創天使基金,但是由於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因為自身LP資源積累不夠,稍稍欠缺一點運氣,基金未能順利組建。值得欣慰的是,在此過程中我們儲備了一些新的LP資源,同時也點醒了我們應該朝著產業基金的方向去努力。


第二個遺憾是,我們全年有一個直投項目的退出,數額不大,收益貢獻給了投哪兒。原本計劃第一隻基金退出一筆投資,加上之前的分紅,希望把LP投資本金全部拿回去,但時機並未成熟,只能選擇繼續等待。所幸的是,第一隻基金的存續期還未到,LP也沒有急於要求回報。


2019年大部分時間裡,我們的媒體延續了過去的做法,線上線下一起發聲。線上以微信自媒體運營為主,每週輸出內容,線下定期舉辦各種創業活動。全年總共舉辦了數十場活動,其中最多的是每週開展的創業開放日活動,累計舉辦了一百多期;季度開展了CEO思享會;還舉辦了融資實戰指導活動、創業公開課等系列活動,而行業論壇、Demoday由於箇中原因沒有像往年一樣舉辦。


坦白講,我們對待活動很認真,但是這些活動的成效日漸甚微,創業者參與度並不高。主要原因在於兩點:


第一,在資本寒冬之下,科技領域的創業者數量明顯減少了,留下來的創業者也是沉下心來做事情,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公司經營上,不像過去一樣喜歡到處“趕場子”。


第二,我們辦的活動輸出的價值還不夠,單單靠創業授課、項目診斷以及我們的投資可能性並不足以吸引創業者。根據我們的觀察,創業者參加活動,最大的目的其實在於尋求有效人脈和有效資源,學習是額外目的。不同的科技創業者所處的賽道不一樣,聚集在一起不能產生人脈價值。


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兩個問題。2019年11月初,我們離開科技領域轉向食品消費行業,媒體也相應做了大幅調整和改動,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們建立了三個社群:食品社群、酒飲社群和零食社群。其中,食品社群線上交流尤為熱烈,人員不斷增多,線下我們連續舉辦了6場活動得到了很多人的積極響應,也獲得了參會者的一致好評。


微信公眾號作了一次重大改版,內容聚焦到食品行業,包括:一週速遞、行研報告、創投筆記、案例學習、活動發佈與乾貨分享等,行業標籤感更加突出了,而且90%以上是原創內容。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不僅變豐富了,而且內容質量也提高了。


通過社群、內容和活動,我們快速滲透進入食品行業,收穫了100多人的行業有效人脈,收穫了對整個食品大行業以及細分行業的很多認知,此外還收穫了多個優質創業項目。當然,這僅僅是個開端。


通過這一次轉型,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一點:選擇比努力重要!


2019年我們最大的收穫不是投對了什麼好項目,賺到了多少錢,而是在於思想認知上的突破。我們發現自己過去的錯誤在哪裡,同時,我們知道未來應該怎麼做才會更好。


我們過去最大的錯誤在於,雖然做了早期投資,但是依然沿襲了傳統VC的思維和打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投資科技公司超出我們的理解範疇。科技項目充訴著各種新概念、新技術、新模式,很多東西“說不清、道不明”,而且變化特別快。我們自認為自己很懂科技,其實理解得並不透徹;我們自認為能服務好科技公司,能為科技公司保駕護航,但實際上科技公司的未來高度不確定。我們無異於是在做賭博!


第二,習慣分散投資,進而分散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把平庸的項目當作機會來抓,最終得到了是一個平庸的回報。事實上,一年當中沒有那麼多的好項目值得去投,我們沒有能力同時去管理好那麼多筆投資。


第三,扮演小股東的角色,投資後處於被動地位。創業公司往往信息披露不全,財務不規範,創始人契約精神不足,缺乏回報意識,這樣的現象比較普遍;另外很多公司創始人一個人說了算,重大決策投資人參與不進去,也影響不了。作為小股東,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今後,我們希望去嘗試類似3G資本的投資理念和操作手法:


第一,我們會把注意力放在一個行業上,而不是一門技術上。

我們離開高科技領域轉向食品消費領域。我們更喜歡跟一個“看得見、摸得著”易於理解、穩定性更好的行業打交道,同時也更喜歡跟看得到現金流的企業打交道。


第二,我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做很多投資,而是會做少數高質量的投資。通過集中度式投資縮小我們的管理半徑,把我們有限的時間精力、資本資源集合起來,導入到真正有未來的企業和人身上。


第三,我們要像企業家一樣管理我們的投資,傾向於做控股型的投資,或者大比例參股型的投資。當企業的大股東或者二股東,而不是很小的股東。換言之,就是要把企業的命運更多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交給別人。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將改變投哪兒的定位,過去投哪兒是一家專門面向智能科技領域的天使投資機構和創業孵化器,而未來將是一家專門面向食品消費領域的產業投資機構和創業孵化器。


前路更見光明。新的一年,我們將以歸零的心態,全新的理念,繼續做投資,繼續經營投哪兒。希望2020年我們有追求,有進步,有蛻變!!!


最後,感謝團隊成員的辛勤付出!感謝創業者對我們的肯定!感謝各位股東和LP對我們的信賴!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事業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