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看到這些氣質脫俗的詩句的時候,和很多人一樣,有種驚為天人的感覺,我的內心深深地被觸動。


為語言的雋永優美,為其古老而樸素的誠意,更為一種溫柔的直擊人心的力量。


它們被寫在日本各地支援武漢、遼寧、大連等地抗擊疫情的捐贈物資上,與口罩、耳溫計、防護服一起,漂洋過海而來,帶著人類惺惺相惜、守望相助的美好祈願。


1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鑑真(688—763)是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唐大和上東征傳》有這樣的記載:

“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年輕的鑑真大師被袈裟上所繡偈語的一片赤誠打動,不遠萬里東渡日本,傳播佛法,成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


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如今揚州大明寺內的石刻


很多人只知鑑真大師是弘揚佛法的高僧,卻不知六次東渡日本的他,還是當時赫赫有名的醫學家,其高超的醫術,廣博寬厚的善意,普渡眾生,被日本人奉為國寶。


2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出自《詩經·秦風》。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一曲慷慨激昂、同仇敵愾的戰歌。我們很熟悉,因為曾在中學語文課本上出現過,是要求背誦的內容。


3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同氣連枝”,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意思是說兄弟之間同受父母血氣,如同樹枝相連,彼此應該互相扶持。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也說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這句詩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可以這麼翻譯:沅水波浪滔滔,與武岡相接;今日送君一別,卻不覺有離別的傷感。你看那連綿不絕的青山,共沐風雨,你我同看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人分兩地,情同一心。

4


這些語言優美、辭意雋永的詩句,堪稱信、達、雅的書寫表達的典範。更難得的,是走心而真誠的表達,令我們感到其中深深的誠意和善意,這是很能令人動容的原因。


我們也寫郵件,也編輯短信,也要寫請柬,歲末也寫賀卡寄送祝福,可是絕少見到這樣表達貼切、詞句詩意、情意真摯的文字。


甚至可以說,許多人可能從來沒有在真實的生活中遇見過。那些我們需要用到的文字,常常照著某種約定俗成的現代公文的格式,千篇一律地複製,如同硬邦邦的石頭,冷冰冰的讓人感覺不到暖意。


但是人是需要暖意的。尤其在艱難的時候。所以那些來自海外的詩意的傳統詩句打動了我們。


5


網上有很激烈的雅俗之爭,實在是沒什麼必要。任何時代,雅和俗都是共生的。在審美上,各花入各眼。


雅語和俗語,只是用在不同的場合,承擔著不同的功能,並沒有高下之分。甚至在同一個人身上,在有些場合,比如開重要的會議,或者書寫時,追求信、雅、達,以示正式和尊重。在口語表達上則多用俗語,便於對方理解,使溝通更高效。


判斷表達好不好,有一個簡單而共同的標準,那就是簡潔、準確,在此基礎上再追求辭藻的優美,所謂言不以辭害意就是這個意思。


如今被視為文學經典的《紅樓夢》,之所以令那麼多人著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在於其中語言的生動活潑。從賈府老爺夫人公子小姐,到家下僕婦及村野之人,不乏詩意優美的語言,同時也有很多很多市井粗俗之語。


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場合說不同的話,作者對此一視同仁,並無分別心對待。也正是因為這些豐富而生動的語言,構造了一個活的世界,使得小說熱鬧得如在眼前,許多人看了之後念念不忘。


6


再來說說“xx加油”式的表達。


這四字一組的短句,最準確最簡潔地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對於絕大多數非醫護人員的普通人來說,我們是在近距離地給正在承受疫情折磨的同胞打氣,“武漢加油”最真摯、最響亮、最能直接地給人力量。


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爭分奪秒,上不了場的人只能喊“加油”。有用嗎?當然有用。除此之外,你找不到別的更合適的表達,你試試喊一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而對鄰國友人來說,他們所處的場合不一樣,隔海相望,是遠道而來的祝福和支持,所以書寫上中國千年以前的詩句和典故,如此,方能承受其遠道而來的真摯、誠意和尊重。


這個道理,打個不太確切的比方,就像一個是你幫家裡人吶喊加油打氣,一個是你給友人寫書信表達支持和祝福。你肯定會用不一樣的語言表達。


所以,我們當然可以深深為東鄰友人信、達、雅的語言所打動。我們也可以並且應該理直氣壯地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語言是一門藝術,任何藝術,真誠最能打動人心。而真誠,亦能包容。


在這艱難的時刻,少些苛責,多些鼓勵,這就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的真正意義所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