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資深院士解析疫情:科學是戰勝疫情的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會議強調

“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科學就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

科學不僅可以“治病”,幫助我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能夠“治恐”,給我們撥開眼前未知的迷霧,讓我們不再感到恐懼。

如何用好科學這一利器?言之有理工作室近日約請兩位資深院士——著名醫學微生物學家聞玉梅院士和著名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專家莊輝院士,為我們解析疫情,展現科學這一利器如何幫我們戰勝疫病。

看资深院士解析疫情:科学是战胜疫情的利器

聞玉梅院士小傳

聞玉梅,1934年1月生,上海市人,著名醫學微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曾任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治療型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聞玉梅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乙型肝炎病毒學與免疫學,治療性疫苗基礎理論與應用,代表性成果是乙肝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研究,抗原-抗體複合物型治療型疫苗。

看资深院士解析疫情:科学是战胜疫情的利器

莊輝院士小傳

莊輝,1935年1月生,浙江省奉化市人,著名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現任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免疫控制乙型肝炎專家委員會委員、亞太區消滅病毒性肝炎聯盟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擔任《中國病毒病雜誌》《中國預防醫學雜誌》和《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主編等職。

莊輝院士從事病毒性肝炎研究,代表性成果為首先證實我國存在流行性和散發性戊型肝炎。莊輝院士是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發起人之一,並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動我國肝臟病學走向國際舞臺。

記者:現在一些人“談疫色變”,能不能先簡單講講“人疫共存”的歷史?

聞玉梅院士:其實,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漫長曆史中,由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發的疫情始終是人類社會的嚴重威脅。

作為最危險的“瘟疫”,天花很早就出現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在已死去逾3000年的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已有明顯的類似花狀膿皰的疤痕。18世紀的歐洲,天花是奪取人類最多性命的疾病,每年約有40萬人因其而死。

隨著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琴納在1796年成功證實牛痘可以有效預防天花,並提出種痘預防天花的重大創舉,在全球多年執行痘苗接種後,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在世界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記者:科學這個利器,在人與病毒等病原體的鬥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聞玉梅院士:科學這個利器,在人與病毒等病原體的鬥爭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早研究病毒的工具是電子顯微鏡,它使人們對病毒的觀察從微米水平躍升至納米水平。由於冷凍電鏡的發展,病毒的酶、受體等的結構能被仔細觀察並解析。

同時,由於病毒只能在活細胞中繁殖並表現生命活性,細胞與組織培養技術的發展是證實病毒生命活性不可缺少的工具,成功分離新型冠狀病毒用的就是這類技術。只有使用這一培養技術,才能最終考核和篩選針對某一病毒的有效藥物。

現在用於檢測病毒核酸的技術,用的是從美國黃石國家森林公園火山溫泉中分離出的耐高溫的DNA複製酶,通過有效擴增病毒核酸,從而進行快速診斷。

目前,疫苗研究已從單一滅活病毒或傳代減毒的傳統方式,發展到通過基因工程研發多種新疫苗。

這些都是人類利用科學對付病毒的武器。

記者:談到用好科學利器,現在大家都很關注疫苗研究的進展,但我們必須要等到疫苗研究出來,才能戰勝疫情嗎?

聞玉梅院士: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傳染病,但是不代表沒有疫苗就只能坐以待斃:

20世紀初H1N1型禽流感在全球暴發,導致至少2000萬人死亡。儘管當時沒有有效的疫苗,但最終也控制住了疫情。

17年前的非典疫情暴發時,雖然沒有疫苗,但通過有效隔離、制止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交易,也較快控制了疫情。

美國曾發生過經蚊蟲傳播西尼羅河病毒的輸入性疫病流行,通過檢疫及滅蚊也使疫情得到控制。

近年來,在南美髮生的寨卡病毒的流行,在瞭解其危害對象主要是孕婦、可引起胎兒小頭症後,通過採取防止孕婦進入疫區等措施,也得到有效控制。

…………

當前,對於現在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雖然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疫苗,但是嚴格執行排查、隔離及預防傳染的措施,已被證明是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疫情的方法:越來越多的患者已經痊癒出院。在目前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我們要相信科學、各盡所能,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莊輝院士:疫苗對於傳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如牛痘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麻疹疫苗等在消滅或控制相關傳染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也要認識到,疫苗研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科研攻關,在這方面一定要按科學規律辦事,不能急於求成。

不按科學要求生產出來的疫苗不但不能預防疾病,還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

同時,沒有疫苗並不意味著不能防治。一些傳染病疫苗至今尚未研製成功,但通過嚴格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即使沒有疫苗也可以控制疫情。對於這次新冠肺炎,雖然目前尚無疫苗,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我們一定會戰勝它。

記者:科學防治疫情,除了要加強科研攻關,還要注意哪些方面?

莊輝院士:將科學精神貫穿疫情防控工作始終,堅持按科學規律辦事。

首先要把控制疫情放在第一位,盡力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我國防控傳染病和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歷史經驗都說明,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至關重要。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儘快控制疫情,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還要及時發佈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開透明,只有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瞭解疾病流行的實際情況,才能及早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歷史與現實一再證明,疫情數據的及時公開和共享,有利於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對那些瞞報、謊報疫情者,應嚴肅追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