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100%發熱嗎?怎麼樣?

都說話都囂張點


現在已經有感染患者沒有任何表現症狀。所以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100%發熱。但是發熱還是最明顯的症狀之一。


你們真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並不是100%發熱的。

2020年2月5日國家衛健委頒發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指出,患者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輕症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那麼,病毒感染是如何引起發熱的呢?人體感染病毒後,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開始繁殖,引起炎症,釋放致熱原,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產熱過多、散熱過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

總的來說,發熱只是病毒感染人體後釋放的一個信號。而從目前的臨床病例看來,並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都發熱。


小醫健康說


我們都知道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症狀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此外部分人群會出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

但是症狀較輕的患者甚至不會表現出發熱、咳嗽等典型症狀,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有些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最近還陸續出現了一些以心慌、腹瀉等為首發症狀的確診患者,甚至時無症狀患者,那麼還有哪些症狀需要警惕呢?

1. 消化系統症狀

有些患者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比如出現輕度納差、噁心、嘔吐、腹瀉等。

2.神經系統症狀

有的患者常常出現如頭痛、精神差等神經系統症狀;

3.心血管系統症狀

像案例中提到的患者一樣,有些患者沒有呼吸道症狀,反而出現心慌、胸悶等症狀;

4.眼科症狀

部分患者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比如出現結膜炎等;

5.其他症狀

除了上述症狀以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身體乏力,或是輕度四肢痠痛等症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研究組發佈的《高度重視非呼吸系統的首發症狀——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識別與防護》中就提到了要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症狀為首發症狀的隱形傳染源。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新型肺炎的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因此對於這些人群而言,一旦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或是原有症狀加劇時要提高警惕,如需要外出就醫時,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護。

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預防疾病。勤洗手,勤通風,定期消毒,儘量減少外出,避免到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以及人多集中的地方,需要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家人或自己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先自行隔離,如需就醫,佩戴口罩,做好防護;健康飲食,規律作息,保證睡眠,適當的鍛鍊,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最後要注意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不畏懼、不恐慌,健康生活,做好預防。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健康之初心血管


目前出現好多無症狀的情況

而且發熱咳嗽並非新型肺炎的唯一首發症狀。對於發熱,它的體溫也是不一定的,有些人體溫正常,有些低燒,有些是高燒,

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

在發熱門診,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要進行血常規,拍胸片或做肺部CT,採集咽試子標本進行流感等常見病原體的檢測。

發熱門診醫生會根據症狀、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測結果、CT檢查結果等初步篩查是不是疑似病例。


隨手札記


最常見最突出的症狀就是發熱,而且通常作為大多數感染者的首發症狀。患者的發熱通常發生在接觸後14天內,有的患者表現為高熱,達39°C以上,也有的患者只是輕微發熱在38°C以下。

  但無論發熱體溫高低,只要有過明確接觸史,都應該及時到各地發熱門診進行正規檢查。通常胸部X線(或CT)及血常規檢測結果顯示有病毒性肺炎表現後,再安排進行病原學檢測。

  不過,一些有明確接觸者和發熱症狀的患者,即使影像學和血常規無異常,也應做病原學檢測,因為有部分輕症患者並不會出現肺炎表現,但會導致傳播,所以一定要及時確診,並進行隔離治療,以免導致更多人被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