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退役軍人,火線提拔

這位退役軍人,火線提拔

這位退役軍人,火線提拔



疫情發生以來,退役軍人一直都在發揮著自己應有的作用,以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站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雖然退役軍人不是戰疫的主角,但是他們的每一點付出、每一份力量,都被社會所銘記,為社會樹立了一個積極的榜樣。


不經意間,一個退役軍人拿了一個疫情防控工作的頭籌。


據報道:


湖北省崇陽縣天城鎮科員羅浩近日被提拔為天城鎮黨委委員。


而更難為可貴和引以為傲的是,這是全國首個因疫情防控工作表現突出被“火線”提拔的幹部。


01


羅浩今年44歲,是一名退役軍人。退伍後,他先後在崇陽縣質監局、食藥監局工作。


2019年3月,調至天城鎮。


1月20日以來,他面對傳播快、易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他不恐慌、不畏懼,主動請纓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負責隔離觀察人員的轉運工作,經過6天6夜的連續奮戰,一人駕車護送30餘人到醫院集中觀察。


而這期間,他沒回過一趟家,沒睡過一個囫圇覺,過年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天早上6點出門,第二天凌晨一兩點才回辦公室休息。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因為要確保自身安全,所以他每天都得穿著防護器材。


為了能省下緊缺的防疫物資,他不敢多喝水,就怕因為上廁所脫防護服而讓物資多一份損耗。


1月27日,羅浩獲得了崇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的首份嘉獎令。


之後,又成為全國首個被火線提拔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員。


這位退役軍人,火線提拔


02


羅浩的事蹟,其實也很簡答。如果把他的工作成績簡單梳理一下的話,有幾個關鍵詞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主動請纓。


1月21日,鎮黨委決定使用一臺專用車用於病人轉運,並在鎮上選派1名幹部當護送司機。


這個時候,羅浩主動請纓:“我會開,我願去!”誰都知道轉運工作的辛苦和危險,可是羅浩依然主動請纓,為當地的防控工作做著貢獻。


二是積極參加。


和一些人的逃避和不作為相比,羅浩無意是做的很不錯的。從1月20號開始,就一直奮戰在防控一線。


不僅要當司機,還要做勸解動員工作。他的內心是熱愛的,是積極參加的。


三是連續作戰。


轉運一個病人至少花2兩個多小時,曾經用了4個多小時才勸說一個人去醫院過年,每天20多個小時忙碌,這些簡單的數字背後,是他連續作戰、廢寢忘食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風。


四是無私奉獻。


羅浩成為全國首個“火線提拔”的幹部,退役軍人成為防疫一線的標杆,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他是一個個例,其實更是退役軍人這個群體逐步被社會認可贏得尊重的必然結果。


如果我們看看羅浩的言行之後會發現,他的舉動不是一時的興起,更不是臨時的決定,而是他多年來軍旅生涯的凝結和爆發。


用一個軍人的話說,如果自己幹這個工作,也會這麼做,因為在軍營裡的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


退役軍人和其他群體相比,在類似疫情防控這樣的重大任務中表現既一樣,也不一樣。所以羅浩的提拔,其實是大家對退役軍人這段時間工作的認可,是對大家付出的尊重,是對退役軍人的一個大大的點贊。

03


探尋羅浩被火線提拔的秘密,我們找到了很多,但是我覺得,那種天然的軍人品質或許是他最獨門的法寶,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軍人(退役軍人)執行力強,突擊能力強,一聲令下,立即出動。


三十晚上,三支軍隊醫療隊就出徵武漢。而1400名第二批軍隊醫療隊也在很短時間內集結出發,戰鬥在一線。


從此次疫情中軍人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們卓越的執行力和突擊力。艱難險阻面前,最難最危險的地方,肯定是軍人衝在前方。


退役軍人完美地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而這些特點也融入了他們的血脈和基因。


所以,羅浩在完成轉運任務的時候,才能持續作戰、連續作戰,幾天幾夜工作十幾個小時。他把組織交代的任務能夠堅決執行,值得各級組織的信賴。


軍人(退役軍人)有著優良的作風和大局觀。


一切從大局出發,是他們工作的基礎;良好的工作作風,又是軍人的必備素養。羅浩的關鍵時刻的挺身而上、主動請纓,在工作中為了省下防護服而很少上廁所,為了大家而捨棄小家,其實這些字眼我們看起來是這樣的熟悉,因為他們在軍營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脫下軍裝也是這樣做。


疫情防控艱苦而漫長,沒有這些思想基礎和作風基礎,恐怕很多人堅持不下來。但是退役軍人卻可以,因為他們有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作風。


軍人(退役軍人)有著高強度訓練和嚴格管理之下的基本素質和工作習慣。


有些人說羅浩很幸運,但是我卻說這是一個必然。因為軍人特殊的工作習慣和基本素養,讓他可以自然而然的這樣做,沒有一絲違和感。是的,軍人經過部隊的鍛鍊,無論是精神品質還是工作習慣,都是軍人的特色。


比如事不過夜,比如不講條件堅決執行,比如連續作戰頑強拼搏等。因為有著這樣的好習慣,他們即使脫下軍裝,也依然可以做得好,值得組織和同事們的信賴。這也是我們在各地看到很多志願者都願意讓退役軍人擔任的主要原因。


軍人(退役軍人)有著高度的團結力、組織力和協調能力。


疫情發生後,我們看到了很多退役軍人自發組織起來,或者直接走上疫情防控一線,或者志願參加服務,或者捐款捐物,在災難面前,退役軍人團結在一起,迸發出巨大的社會正能量和力量。因為有著高度的團結力、組織力和協調能力,所以火神山這樣的重症醫院才會交給軍人負責。


而退役軍人也因此,在很多重大任務、重大工作中成為一支不可忽視值得信任的群體。相信,這也是當地政府願意把這樣的急難險重任務交給羅浩,交給退役軍人的一個原因。

04


這些天,筆者一直被退役軍人的事蹟感動著,也被大家的付出所鼓舞著。


而經過了這一次疫情的洗禮,退役軍人這個值得社會尊重的群體,更加團結,更加有力。而社會對於退役軍人的評價,也是越來越好,越來越棒,越來越多。


剛才,公安部給犧牲的退役軍人劉大慶,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稱號。退役軍人又一次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讓退役軍人這個稱號這樣動聽這樣崇高這樣有力。


退役的戰友被提拔了,作為退役軍人的你我都倍感驕傲好自豪。但是,我們除了羨慕和恭喜之外,是不是也需要進行反思。


時常,我們都會有所抱怨,覺得社會上一些人和單位對退役軍人不尊重不照顧,覺得自己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認可,覺得很委屈。


其實,從羅浩的身上我們也需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贏得尊重,咱退役軍人要自己的雙手,靠自己的拼搏,靠自己的履職盡責,靠自己的踏實肯幹。


我們不能把這份尊重和幸福,寄託於別人的賜予,寄託於天上掉餡餅這樣的輕鬆寫意,如果我們空頂這“退役軍人”的金字招牌而無所事事,甚至坐等山空、不思進取,還怨天尤人,試問我們如何能贏得社會的尊重,贏得大家的認可,我們的幸福又從何而來。


我們還要知道,機遇不是給予的,是需要抓住的。當我們不努力,就算有機會你也只能白白放棄。還需要提高自身能力,用響噹噹的成績去征服說服別人。畢竟說百句不如干幾遍,幹得好自然別人就欣賞和信服。


也許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中取得好成績,也相信會有更多的戰友會用自己的努力,共同營造退役軍人的美好未來。


咱退役軍人,無論現役退役,都是這個樣,都個個好樣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