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戰“疫”群像:各民族守望相助

青海高原戰“疫”群像:各民族守望相助

圖為青海澤曲草原的馬背宣講隊。 澤宣 攝

中新網西寧2月12日電 題:青海高原戰“疫”群像:各民族守望相助

作者 張添福 公保傑 馬兆蓉

高原藏鄉守護人紮根疫情防控第一線、馬背宣講隊抵達草原最深處、青京攜手捐贈愛心物資、少數民族聚居地守望相助……在青海高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大家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正展開一場全民動員的疫情狙擊戰。

高原藏鄉守護人:“真心實意保護好大家”

李玲在高原藏鄉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工作已有15個年頭。凌晨2點,高原寒風刺骨,擔任尖扎縣衛健局局長的她走出辦公室,不是要回家,而是去看望在尖扎縣黃河路橋頭值守的一線醫務人員。

“他們安好,我才能回家睡個安穩覺。”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她說,“我做這些,不是為了完成工作,而是真心實意想保護好大家。我做再多,也不覺得累。”

青海高原战“疫”群像:各民族守望相助

圖為青海醫療隊查看醫療物資。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攝

同事們說,縣上對發熱門診和檢測卡點的督查、聯動單位的聯席會議、抗疫工作的部署安排和物資採購,都有李玲的身影。

各醫療機構物資緊缺,醫務人員的防護用品嚴重不足……李玲說,“只要一線有需求,縣上就想辦法提供。在疫情阻擊戰裡,我們醫務工作者身處防控第一線,我們必須擔起自己的使命。”

馬背宣講:防控知識“抵達”草原最深處

“噠、噠、噠…”在青海省東南部的澤曲草原,馬隊宣講隊,舉著黨旗,確保疫情防控宣傳 “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

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王家鄉,政府組織馬隊、摩托車隊,宣講防控知識,“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

牧民評價說,澤曲草原一股“原始力量”,展現了應對“非常之疫”的精氣神,築起了一道道擔當作為的“防護牆”,書寫出一幅幅熱血動人的“防疫畫卷”。

青京攜手:愛心物資抵達武漢

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出徵武漢,帶來200臺脈搏血氧儀,而這極大滿足了青海省援鄂醫療隊的急需。

青海援鄂醫療隊隊員、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樊海寧介紹,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與青海擁有不解之緣,如從包蟲病到兒童白血病,從本地誌願者培訓到兒科人才培養的公益支持等。本次,雙方則在湖北疫情一線再度攜手。

口罩、空氣消毒機、氧飽儀、呼吸機、床旁彩超、消毒液……一批物資源源不斷到達武漢市新洲區。“這個好,這個好,可以大有作為了!”醫療隊隊員、危重護理主管護師佘小斌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

11日,好消息傳來,在青海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的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武漢市新洲區中醫院,三位患者痊癒出院。

少數民族聚居地守望相助

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康楊鎮,地處黃河岸畔,是漢、藏、回、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地。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讓鎮上的人們人人自危。”康揚鎮流動人口基數大、返鄉人員多,吳述東在康楊鎮擔任鎮黨委書記已有八年,巨大的流動人口,令當地疫情防控壓力相當繁重。

青海高原战“疫”群像:各民族守望相助

圖為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疫情防控一線。 尖宣 攝

吳述東深知,該鎮的疫情防控是全縣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他們成立排查組、宣傳組、卡點組、醫療組、安保組,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各個方面定人定崗。

他在心中謀劃了一張“大網”,希望將康楊鎮包裹地嚴嚴實實,將各個可能發生疫情隱患的渠道封堵地滴水不漏。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康楊鎮的“紅馬甲”。疫情防控期間,康楊鎮對返鄉人員實施了居家管理措施,641名民眾按照要求在家隔離,重點隔離觀察21名。為保障這部分群體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全鎮16個黨支部的112名青年黨員和16名志願者,成立“紅馬甲”隊伍來保障供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