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瘋狂的石頭”271元申購價離不離譜?

■ 劉柯

上證指數尚在2850點左右徘徊,資本市場也還在擔憂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的時候,A股卻迎來了史上最高發行價新股。11日,石頭科技網上申購,發行價每股271.12元,對應2018年扣非前攤薄後市盈率為58.76倍。

有人說這個價格不高,因為石頭科技業績增長不錯,按2019年業績動態估值差不多25倍,和行業平均估值差不多。而且公司總股本小,募集資金除以總股本就該是這麼高的發行價;也有人說這個價格高得離譜,因為石頭科技屬於傳統的家電企業,對大客戶依賴嚴重,過高的發行價透支了其在二級市場的未來表現,會對市場形成壓力。

我對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不予評論,只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第一,高價發行但公司缺乏實質性技術支撐的公司表現如何?第二,註冊制發行是不是就一定伴隨著高價發行?第三,保薦鏈條如何為市場化發行當看門人?

以史為鑑,但凡高價發行但公司缺乏實質性技術支撐的公司,上市以後基本上就是跌跌不休的價值迴歸之路。2010年5月, 生產肝素鈉原料藥的海普瑞,以A股當時的最高發行價148元、市盈率73.27倍在深交所掛牌交易,一度被認為是A股的神話,但上市第三天便跌破發行價,到現在揮霍了近50億募集資金,主業低迷;創業板首批第一高價發行的神州泰嶽,每股發行價高達58元,一上市就衝上百元,風光無限,到現在落到年虧損十億以上,股價只有3元出頭的境地;從中興通訊分離出來的芯片第一股國民技術,當年每股發行價87.5元,一上市業績就持續下滑,股價從每股183元跌到現在的7元出頭。雖然上述公司目前的股價並不是復權價,但無論主業還是股價,都難與當初驚豔的發行價相提並論。

現在只要一提註冊制發行彷彿就是高價發行,而且理由非常充分。你要說估值,石頭科技按2019年最新業績,發行市盈率才25倍。但要知道,石頭科技實際上只需要募集13億資金,但按271元的發行價會超募近30億。要知道它業績再好,也不過是給小米設計家電的,主要是掃地機器人,這個行業的龍頭是科沃斯,但科沃斯的業績卻是下降的,石頭科技傍上小米就能一飛沖天?市場化發行如果不進行制度制約,肯定是按募資最高的發,超募都是公司的。前面幾個超高價格發行但隨後主業一蹶不振的公司,都有大額的超募資金,要麼放在銀行裡吃利息,要麼亂投資,不是自己的錢怎麼會心疼?

既然市場對高價發行沒法,那就該思考一下保薦鏈條如何為市場化化發行當好看門人?石頭科技並不像大疆、中微等是科技領域數一數二的獨角獸,如此高的發行價格可能只能依賴袖珍股本和高送轉來維繫,過高的發行價格如果遇上不太好的市場環境,再疊加公司自身沒有什麼核心技術含量的話,對二級市場就是一種一次性掠奪,隨後公司股價將會價值迴歸。如果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如果超募資金又被亂用,那麼保薦鏈條該承擔怎樣的連帶責任?很多機構在為上市公司高價發行捧場的時候,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它們沒責,你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