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你正在讀的書如何?

八位數花園


你好,有幸看到這個問題分享我剛讀完的一本書!

終身成長

本書非常經典,作者提出了一個私以為非常正確且重要的概念:成長型思維。

作者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固定型和成長型。有人更多使用固定型,有人更多使用成長型。她在書中舉例時為了描述方便,會使用「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運動員」、「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這樣的說法。

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言

「改變不是外科手術,舊的信念會和新的信念共存」、「你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學會享受付出努力的過程,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開始學習用虛心學習的思維考慮問題。」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特點:

  • 認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
  • 認為努力意味著不夠有天賦
  • 更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 遇到挫折時會感覺自己被否定,自怨自艾
  • 因為害怕犯錯,更願意呆在熟悉的領域
  • 感到他人的成功對自己造成了威脅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特點:

  • 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培養
  • 認為努力可以讓人更有才能
  • 更享受努力進步的過程
  • 遇到挫折時會積極想辦法,總結教訓
  • 不害怕犯錯,勇於挑戰新的領域
  • 從他人的成功中學到新知識,獲得靈感

以上為書中作者總結的觀點

看到以上特點,毫無疑問,固定型思維模式會阻礙人的進步,不利於實現長遠的人生目標,所以有必要對此加以反思,然後逐步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

我的感悟

我在很多情況下也是有固定型思維的,在這種思維模式下,遇到事情往往會給自己找藉口,做不了某些事就會覺得是自己固有的,並且似乎無法改變的問題,比如智力,努力程度等等。藉機偷懶不做。

通過讀了這本書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專注於事情本身,如何做不好,就去找解決方法,而不是找藉口以此放棄,做一件事對自己最大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怎麼才算好,只要達到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就算好,做不到,就要找解決辦法。其他的諸如智力因素,前期不努力,遠不如別人等等的想法一概不要去想。專注事情本身。

最後,我認為成長型思維的本質就是,專注於事情本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儘量避免固定型思維,很多時候,只有做了,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做好。


餘心之所急


《論語今讀》,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大部分編注內容深奧無法理解只能放棄,但是對論語譯說還是很好的。還是能感覺到孔子與學生的博學,胸襟廣闊,善良包容,安然豁達,與世無爭的生活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