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走遍中國,一直是我的夢想。祖國大陸的最東、最北、最西都曾涉足,只有走到最南端,才算是完美的結局。但南沙群島太過遙遠,於是我先從西沙入手。在通過多方聯繫、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我有幸搭上了一艘前往西沙海域作業的漁船。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在南海諸島的四大群島中,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距三亞市榆林港約330公里,是不久前設立的海南省三沙市的駐地。這片群島分佈在5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共有島礁40多個,露出海面的有22個島嶼、7個沙洲,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靠東的宣德群島和靠西的永樂群島中。

作為我國的傳統漁場,西沙海域海產十分豐富,珍稀品種較多,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漁民來此進行捕撈作業。此外,由於遠離大陸,人跡罕至,這裡的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是多種海洋動植物棲息的天堂。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初春的海南已經溼熱無比,傍晚,瓊海的碼頭吹著微微的海風,即將搭上前往西沙的漁船,興奮、開心、好奇、糾結、忐忑一併襲來。等到漲潮時分,船隻出發了。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在20多個小時後抵達西沙海域。

按計劃,從碼頭出發後,將往東南方向航行300多公里,路過北礁,穿過銀嶼門,進入一片環礁海域,擇機登陸或臨近銀嶼島、鴨公島、甘泉島、晉卿島及華光礁等。

在所有的文字和影像資料中,大海幾乎都是唯美和浪漫的代名詞。然而,隨著漁船駛出港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漸漸拉開。船長說我們這次比較幸運,海況還算不錯,寒流剛結束,颱風季節還沒到,沒有大風浪。儘管如此,半夜時海浪還是達到了1米多高。

夜深了,呼嘯的海風夾雜在孤單的馬達轟鳴聲裡,聽起來格外恐怖。海浪一聲聲拍打著甲板、船身,偶爾還夾雜著雨點,機房飄來的刺鼻柴油味,嚴重刺激著神經,讓我在支離破碎的夢境中晃悠到天明,暈船得厲害!船長告訴我,即使在海上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船員也會暈船,吃完東西,吐了,那就再吃……

船上的生活很枯燥,大海中接收不到信號,無法上網,手機也只能用來看時間,因此釣魚成了船上最普遍的娛樂活動。船工打開船頭的照明燈,大家拿著各種釣具開始行動:有用杆的,有用捲筒的,甚至還直接用魚線的。不到一小時,我們就釣上了幾十條稀奇古怪的魚,在甲板上直接加工,生魚片敞開供應,美味得像嫩牛肉,入口即化。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在轟鳴的馬達聲和顛簸中,又度過整個白天,我已暈乎乎地躺在甲板上度過了17個小時。天色再次暗下來,遠處海平線上隱約露出了一座燈塔,那就是北礁!我激動得差點淚流滿面——因為過了北礁,到西沙就不到5小時了!

從大陸前往南海,第一站就是北礁燈塔,這個燈塔作用十分重大,它高達23米,頂燈射程能達到15海里,過往船隻都要通過它來核對航海參數。有過遠航體驗的人都能理解,在黑夜中的大海上,遠方的燈塔就像家一樣溫暖。

從日出到日落,一天的時間就這樣悄悄逝去。在白天的航行中,偶遇了3只海豚,它們遠遠地露出灰色的背鰭,突然躍出海面,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落水後便消失了。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南海上的日落之美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那絢麗的色彩用任何鏡頭都難以表達。黑夜又將來臨,從出發到現在,過了23個小時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西沙海域!由於天黑退潮,附近的島嶼四周佈滿暗礁,漁船無法靠近,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漲潮後再登島。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太陽再次升起,美麗的西沙映入眼簾,海面深邃、幽藍,頃刻間,金色的陽光遍滿海面,海水變成了碧綠色。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很多近海漁場環境惡化、過度捕撈,早已無魚可撈,海南也不例外,近海漁業資源幾近枯竭,於是把大海當做糧倉的漁民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海域——西沙就是其中之一。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的很多島嶼上,都有常年駐守的漁民,每個島上多則數十人,少則三、四人。他們每次出海駐島作業少則三、四個月,多則一年半載,甚至更久。島上沒有任何淡水資源,多靠補給船定期運送,即使是路過的漁船,也都會適時停靠,送給他們一些淡水和食品,這已經成為漁民們世代相傳的生活習慣。島上還有很多用來存放雨水的大塑料桶,但雨水不能飲用,只能用來洗衣和洗澡——在島上,每一滴淡水都彌足珍貴。

在這些與世隔絕的海島上,漁民們白天與大海作伴,夜晚與星月相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簡單、枯燥、寂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每天早上漲潮時,駐島的漁民出海,根據季節的變化,選擇不同的海域進行作業,分工也不同,漁獲也各不相同。在海底撿螺既危險又辛苦,需要穿上厚厚的潛水服和腳蹼,帶上簡易的潛水鏡和呼吸管,腰間繫著一個籃筐,戴上膠皮手套,拿著小鐵耙,一口氣潛到海底,在礁石的縫隙間尋找海螺。水下作業時間不能太長,水性好的漁民可以在海底連續作業幾分鐘,但身體長期遭受海水的壓力和浸泡,是常人無法想象和忍受的。

捕撈上來的螺、魚、貝等,進行分類後存放在塑料框裡,泡在海水中養殖,不時會有大型漁船前來收購。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漁船主要通過燈光、拖網和鉤捕捕魚。拖網又分為“對拖”和“單拖”,“對拖”是兩艘船各拉一個網頭,在大海中齊頭並進,等落入網中的魚有了一定數量後,兩艘船就開始慢慢合圍,將魚群完全兜在網中。“單拖”則是在船尾放一個大拖網,為了讓網口張開,還要放上兩個大網板,在水流的作用下,網板把網口撐開,形成一個張開口的大口袋,將魚群納入其中。

而所謂鉤捕,就是用魚鉤掛上小魚作為誘餌,再通過細小的漁線把魚鉤綁在較粗的主線上——總長約2000米的主線上,有多達1200枚魚鉤。我們搭乘的漁船上有一些鉤捕工具,在未到目的海域之前,我們就和船工一起把誘餌掛在魚鉤上,並整齊地堆在一隻籃子裡。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在探魚器廣泛使用之前,漁民們捕魚主要靠經驗,一些老漁民練就了“火眼金睛”,雙眼就像雷達,為了方便尋找魚群的位置,每條漁船的桅杆頂端都設有一個座位,供觀察者時刻關注周圍水面的變化,如果水面出現一些不正常的波紋,觀察者便會根據經驗判斷魚群的位置,然後將漁船駛向魚群所在的水域,每次下網,都能滿載而歸。

“放鉤!”船長突然下令作業。一個船工立馬從甲板上站起來,弓著腰把一根浮竿拋到海面,隨後雙手麻利地往海里放線。就這樣,主線被綁在上面的20個鉛塊帶入大海,等待各種魚兒上鉤。

半個小時後,魚群完成了咬鉤。很快,一條成人手掌大小的剝皮魚彈著尾巴露出海面。船工放慢拉拽主線的速度,把這條不斷掙扎的魚輕鬆地解下來,扔進水艙。隨後,船工拽拉主線的速度越來越快,等到他把浮竿收上來時,收穫了12條魚:6條小石斑魚,還有6條其他不怎麼值錢的魚,成了船上的夜宵。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銀嶼島,是我們抵達西沙後見到的第一個島嶼,遠遠看上去,它就像一根美麗的金黃色線條。這個礁石島面積僅為0.01平方公里,海拔不足兩米,漲潮後面積更小,有幾位漁民常年駐守在這裡進行捕撈作業。

但這些珊瑚島四周的水域很淺,大型漁船根本無法靠近,只能停泊在深海區域,依靠隨船上攜帶的小艇登島。靠近島岸,我們從小艇上直接跳進海里,海水暖暖的,雙腳浸入其中,心都快化了。面對這樣的大海,端著相機的雙手在顫抖,處處都是美景啊!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次登島,沒有經驗,以沙灘褲、沙灘鞋赤膊上陣,結果強烈的紫外線讓我嚐盡了苦頭:不到半天,裸露的四肢便被曬得通紅,兩條大腿似乎被套上了性感的紅絲襪。

正午的溫度超過40℃,只能躲在木棚下乘涼聊天。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傍晚,海水退潮速度很快,原本要潛水才能看到的海底逐漸露出海平面,變成了成片的礁盤,夕陽映射在礁盤上,散發出眩目的金光。島嶼的一側,海平面上漸漸露出了一片金黃色的小島,那是一個暗礁島,覆蓋著夾雜有珊瑚貝殼的碎砂,讓人彷彿置身海市蜃樓的幻境中。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退潮後,海水似乎也平靜了許多,浪花拍打礁石的節奏也變得輕柔,海風平靜得恍如催眠曲。四周的色彩從泛黃、金黃、火紅、亮紫、暗紅慢慢過渡,夕陽悄悄躲進海平線以後,夜空亦非平時的那種點點繁星,卻呈現出大小不等、交織相連、層次分明的星雲,恰似一幅立體的抽象三維圖案懸掛在天際。

出海捕魚的漁民回來了,他們收成不錯,二十多斤的大紅魚、成堆的海螺,還有很多貌不驚人的石斑魚。石斑魚在大陸市場上動輒幾百元一斤,但在西沙,從漁民手中購買,價格自然低廉。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從漁民手中買來一筐石斑魚、兩條刺鼓魚、兩隻大龍蝦、大半筐紅口螺,漁民免費加工:海魚和海螺清燉,龍蝦蒸熟後澆上熱油,還烤了一些魷魚乾,大快朵頤。吃肉必喝酒,56度的二鍋頭,是我從北京千里迢迢背過來的。沒有酒杯,大夥就輪流拎著酒瓶,就著海鮮,仰脖喝上一大口。坐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下吃肉、喝酒,恐怕人生中也難得有幾回啊!我們還特意留下一些石斑魚養在海里,用作第二天早晨熬粥,石斑魚粥,口福啊!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夜幕降臨,四周一片寂靜,躺在帳篷裡數星星,滿天繁星看到暈,天上不時還劃過幾顆流星。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一大早,我們就前往另一個島嶼——鴨公島。鴨公島由礁塊構成,是一個面積只有0.0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種礁體在瀉湖中各自孤立生長,四周即為深水區。所有礁塊上堆滿了珊瑚石,異常難行。島上常駐有40多位漁民,他們搭建的小屋彼此相連,屋頂上壓著大塊的珊瑚和十幾斤重的貝殼,據說是為了防止颱風把屋頂刮跑;房前屋後還種上了椰子樹。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上島前,塗滿了防曬霜,還戴上軟簷太陽帽、深色墨鏡,用魔術頭巾把整個面部及耳朵遮住,渾身上下包裹得很嚴實。整個島嶼暴曬在烈日下,珊瑚石泛著刺眼的白光,那白晃晃的一片讓眼睛生疼。但是,這裡有最漂亮的島中小湖,可以浮潛,島周邊的珊瑚也讓人驚歎。

正午太熱,不適合下海游泳,當晚又不住在島上,於是只能在島上四處尋找紅珊瑚石。紅珊瑚舉世罕見,在中國主要集中在臺灣海域,西沙海域也有一些,無法在海底一睹芳容,只求能在岸邊拾得一兩枚珊瑚石。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我沿著小島開始慢慢繞圈,死死盯著腳下的珊瑚石,生怕有“漏網之魚”,但入眼之處都是細白的珊瑚石,便不時抬頭遠眺碧藍的海面,舒緩疲憊的眼睛。繞著小島轉悠了兩圈,終於撿到了七、八枚紅珊瑚石,其造型和普通珊瑚石相差無幾,但顏色鮮紅。

駐島的漁民用柴油機自行發電,每天上午10點之前和晚上6點以後各供電3小時。供電期間可以看電視,很多漁民帶著大量的碟片,其中不乏AV女優片,請不要笑話他們,長期駐守海島的日子,他們只能靠臆想去打發寂寞難耐的時光。

沒出過海的人常常這樣想象海上生活:吃海鮮、吹海風、曬日光浴,天天像在夏威夷度假,而真實的生活常態卻是:缺乏淡水、食物,颱風還經常光顧。

在島上逗留幾小時後,我們就乘坐舢板回到漁船上。漁船開足馬力前往作業區,途中將我們放在晉卿島,兩天後再來接我們。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晉卿島是西沙群島東北面弧形礁盤上最南的一個島,島呈橢圓形,長950多米,最寬處達到了420米,是西沙海域中面積較大的島嶼。全島披著蔥蘢的綠色外衣,生長著茂密的羊角樹,不過島上的土質主要由鳥糞構成,因此步行很困難。

島上據說還有一口水井,解決了洗澡的問題。居然還有貓——以前漁船不慎將老鼠帶到了島上,於是漁民又引進了貓,結果貓幸福極了,但都不服管教,成了野貓。聽漁民說,現在的貓每天都吃海鮮,都懶得抓老鼠了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晉卿島周邊的海水透明度深達幾十米,島嶼周邊有淺灘,海灘延伸出去50多米,水域大多是齊腰或齊胸深,是絕佳的浮潛天堂。一個人靜靜地浮潛,有大海、魚兒、珊瑚作伴,時間和思維都停止了,趴在水面上發呆,爽極了!

如果一個猛子紮下海去,各種海洋生物會立刻將你擁抱,斑斕的熱帶魚偶爾會調皮地“戲弄”你一下,長達1米的不知名的海魚也會冷不丁竄出來,從你身邊緩緩遊過,擦肩而過時還斜眼看著你。

除了海螺、貝殼、珊瑚之類,還有更多誘惑——鮑魚、八爪魚、海膽、海參、石斑魚等等,知名和不知名的,曾經見過或初次謀面的,數不勝數,都等著你去零距離地親密接觸。比如遍佈海底的活珊瑚,你一個猛子扎到海底,就能輕輕捏起一塊,那軟軟的觸角還在蠕動,親密接觸一番之後,再將它們緩緩送回海底。

沒有酒水、飲料,沒有零食、小吃,坐在珊瑚礁上,泡在海水中,就這樣悠閒地度過了一個下午的時光!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在晉卿島住了兩天,生活簡單得出奇,除了早晚拍攝日出日落以及浮潛外,白天炙熱的陽光和超過40℃的高溫讓人只能坐在木棚下嘮嗑、發呆。等到傍晚退潮時分,才能在島上四處溜達,走進淺灘尋找漂亮的海螺,或在島上探尋主權碑。西沙海域中,每一座露出海面的島嶼上均設有我國豎立的主權碑,由於日曬雨淋,很多島上的碑文塗料都已褪色,仔細看上半天,才能辨出碑上的文字。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晚上,等著出海的漁民歸來,一頓豐盛的海鮮夜宵會讓平時遠離大海的內陸人終身難忘。沉浸在夕陽中,看著大海,吃著海鮮,喝著酒,胡吹亂侃,美麗的西沙,就要和你說再見了……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太陽漸漸升起,到返航的時間了,儘管依然是長達20多個小時的海上航行,但已然沒有來時那般恐懼,對付暈船也只是一笑而過。靠岸後,再次回望那片遙遠、寂靜的海域,剎那間思緒萬千。雖然此次旅程艱辛,條件艱苦,但轉念一想,自己苦苦尋求的不正是這樣的結果嗎?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西沙群島-不是想去就能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