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屆奧斯卡獎項已出,你心中的「最佳影片」是哪一部?

yy灰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今年的奧斯卡,可謂是冷門迭出。誰能想得到,斬獲戛納大獎的韓國影片《寄生蟲》,在呼聲頗高的《小丑》、《1917》、《好萊塢往事》、《極速車王》及《愛爾蘭人》的夾擊下,捧得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獎?

意外之餘,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獲獎,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事。

表面上,這是一部融合了詼諧與誇張、懸疑與奇幻的電影作品,看起來是節奏明快、衝突不斷的商業片,骨子裡又是充斥著諷刺與批判、話題沉重文藝片戲劇性是它最大的看點,這就使其很好的實現了“雅俗共賞”——無論何種層次的觀眾,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官體驗;

這是一部層次分明、深不可測的作品,它將哲學思辨與因果報應這兩個不相干的思路有機雜糅,在環環相扣、抽絲剝繭中,毫不留情的將韓國當代社會的種種弊端、醜陋與絕望,拋開來給所有人看,人性的獸性與理性、階級的尖銳對立是那樣的赤裸裸,平添了深深地無力感,進而引發全球觀眾的共鳴。

立意與格局,是《寄生蟲》拔得頭籌的關鍵,韓國人“自揭其短”的勇氣,很好的迎合了近年來的“奧斯卡風口”,畢竟,評獎這件事,“對路”更重要。

相對來說,《小丑》固然是一部深刻剖析陰暗面的佳作,將真實人生的痛苦與彷徨藝術化的展現給觀眾,從而引發觀眾強烈的認同感與精神共鳴,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無可挑剔,但依然輸在了“個人對抗社會”的格局層面上。

得著認為,幾乎完美無瑕的《小丑》,有足夠的實力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只是,片中濃郁的陰暗氣質帶來強烈的負面暗示,以及嚮往極端自由的無政府主義,是一些崇尚“政治正確”的奧斯卡評委們不能容忍的。

其他幾部提名影片中,《1917》給人最大的印象便是“一鏡到底”、“身臨其境”,它是一部在電影技術和藝術表現力上,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佳作,足以載入電影史冊,此外,戰爭電影也是得著的偏愛,對《1917》的落選深表惋惜。

《好萊塢往事》的似是而非、劍走偏鋒很符合昆汀老爺子的口味,在這位電影大師的微調之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布拉德·皮特爆發出驚人天人的狀態與演技。

只不過,這種相對自我的“作者電影”,只有能看懂情節和梗的觀眾才會大加欣賞和心生崇拜,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這種雲裡霧裡、拒人千里的觀影感受,其實很彆扭。

《極速車王》中,克里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真的很拼,血脈噴張的節奏感令人愉悅,細膩與細節的大量填充,讓這部作品變得很感性,觀眾能很快融入其間,跟著主角歡喜與憂慮。

它主要輸在了題材上,傳記電影在奧斯卡本來就不怎麼吃香,此外,《極速車王》過於迎合觀眾的商業片氣質,也多少影響了這部影片在專業影評人心目中的印象。

事實證明,《教父》、《美國往事》、《好傢伙》交相輝映的好時光過去了,哪怕意大利裔電影大師馬丁·斯科塞斯,也難以憑藉一己之力,對抗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

觀眾的口味在變,影評人的眼光也在變,《愛爾蘭人》在網絡平臺網飛首播這件事,似乎冥冥中註定了這部值得尊重的犯罪劇情片,在奧斯卡遇冷的結局。


得著說


我個人認為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應該是《小丑》,因為小丑就是這個社會製造出來的怪物,是每個人陰暗面的內心折射,每個人的生活毫無例外都是以悲劇收場,但是在其他人看來,每個人的生活卻都是一場俗不可耐的喜劇。我們都習慣於在自己的臉上帶著面具生活,無法面對自己的懦弱,我們不是不想戰勝自己的痛苦,而是不想活在真實的人生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麻醉自己,讓無法避免的失敗來得更晚一點。

電影為了塑造一個這樣的悲劇人物,幾乎全方位的在小丑身上集中拼貼了各種社會症候——失業、缺愛、貧困、懦弱、病痛、笨拙、愚蠢、疲憊、無能……也許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吧,以前製造一個小丑的做法是把他推進毒料池,但是現在要製造一個小丑只需把他推進這個殘酷的社會,雖然他也曾經想戴上面具,為他人帶來歡笑,但如今他卸下了偽裝,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於是他從人們眼中的失敗者搖身一變成了另外一群人心目中的英雄。

在塑造小丑這個人物的時候,這部電影的展現手法跟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有很大區別,很多技法甚至都是純藝術電影才會用到的,這使得這部電影有種跟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氣質,例如整個哥譚市的全景俯拍顯得幽暗逼仄,暗示著小丑的處境,街上到處充斥著垃圾,代表著整個社會的運作機制已經失控,弱小的個體已經無法獨善其身。

拜主演傑昆·菲尼克斯的精彩演技所賜,他的表演賦予了小丑這個角色相當強烈的象徵意義,電影的前半部分,小丑佝僂著身體,艱難的在樓梯上想要向上行走,還不時的在臉上畫上小丑的油彩,而電影后半部分,開始他只是在衛生間一個人在鏡子前偶爾舒展一下身體,隨著他內心的瘋狂慢慢被釋放出來,他臉上的小丑油彩越來越模糊,最後在象徵墮落的樓梯上走下來的時候,佝僂的身體徹底舒展開,甚至跳起了如釋重負的舞蹈。

電影的結尾,小丑在狹長的監獄走廊走向了瘋狂,但此時監獄走廊盡頭卻是一片詭異的光,小丑丟掉了面具,但他在哥譚市這個黑暗的城市打開了仇恨和罪惡的枷鎖,他利用民眾的集體無意識引發了一場全社會的暴動,他最終帶來的不會是光明,而會是毀滅的迷茫……

從來沒有一個角色因為邪惡而得到兩次奧斯卡獎,但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這個角色會得到第二次獎賞!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值得一尊奧斯卡獎!!

…………………………………………


今晚電影伴


毫無疑問《痛苦與榮耀》。

首先我個人非常欣賞導演的一點是,他不做作不悲情。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大致是――“如果你用悲情愚弄過觀眾,也一定用此取悅過自己”。這就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因為將這些平凡瑣事娓娓道來,又讓人心之所繫需深厚功底。這是從導演方面說,這是我價值取向的問題。

劇中有一句臺詞,只會哭算不上好演員,懂得剋制眼淚才是好演員。一部好電影也是,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的,一部韓式工業電影除了讓我震嘆――韓國電影產業的先進其實沒有任何意義。此處拉踩《寄生蟲》《素媛》《82年生的金智英》等一系列影片。沒有說這些不是好電影的意思。



花生糖先生


《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出乎很多人意外,把最佳影片頒給一部完全由亞洲人制作的亞洲電影,這應該是歷史上第一次。個人認為《寄生蟲》雖然片子不錯,但真的只能說還可以,絕不是什麼最佳,也許是整個電影工業真的成了工業了,已經不是藝術了,全世界的電影電視劇都走下坡路了,像極了文化發展曲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高位,中國唐宋的藝術高位,現在都達不到了,真的只有藝術這件事不是螺旋上升的,而是波浪線或拋物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