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點科技丨34年後,切爾諾貝利發現了什麼

董點科技丨34年後,切爾諾貝利發現了什麼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芳芳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內出現的黑色真菌,是以“輻射”為食的,它們靠輻射生長,像綠色植物向著太陽一樣,向著輻射高的區域生長。

在切爾諾貝利事件34年之後,科學家揭開了這一死亡之地的神奇活物的秘密。

董点科技丨34年后,切尔诺贝利发现了什么

其實早在1991年,科學家就在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發現生長中的奇怪的真菌,數十年來,他們逐步發現,在這種極端的輻射環境中生長的真菌,不僅是可以抵抗致命輻射,而且是以吸食輻射為生的,輻射越大的地方,它的生長越茂密。

董点科技丨34年后,切尔诺贝利发现了什么

在2007年的《自然》雜誌中,就有研究報告稱,飢餓的真菌利用黑色素來幫忙吸收輻射生長。1986年之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黑色真菌數量劇增。研究者推測這種真菌是以輻射為食的。

這一推測在近年的研究中逐步被證實。

董点科技丨34年后,切尔诺贝利发现了什么

除了有“吃”輻射的真菌,還有“吃”塑料的,“吃”石棉汙染物的,“吃”CD的,這些都曾有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中發表研究報告。

科學家也指出,早在白堊紀時代,就有大量高度黑色化的真菌孢子。

研究指出,這種含有大量黑色素的真菌吸收有害射線,通過輻射合成的過程,轉化為化學能,這種現象具有潛在的巨大革命性意義。

換言之,即便在一些極端輻射環境中,依然會有生命存在。這也表明在宇宙中,在普遍認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上,也有可能有生物生活。

董点科技丨34年后,切尔诺贝利发现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