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召集,中國航運50人論壇“抗擊新冠疫情航運業對策在線研討會”召開

2月12日下午,中國航運50人論壇“抗擊新冠疫情航運業對策在線研討會”舉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當下,論壇成員及嘉賓通過這樣的特殊會議形式,為身處疫情影響的港航業探討出路。

緊急召集,中國航運50人論壇“抗擊新冠疫情航運業對策在線研討會”召開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大使徐祖遠,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劉功臣,大連海事大學原校長王祖溫,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等論壇榮譽成員;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孫玉清,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費維軍,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中國航務週刊社長倪瑋等論壇執委出席會議。

出席會議的論壇成員還有:廣東省政府參事梁建偉,中國船級社總裁莫鑑輝,交通運輸部珠江港務管理局局長王建華,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春林,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褚斌,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總經理蔡申康,中谷海運集團、中谷物流董事長盧宗俊,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向陽,中國引航協會會長薛一東,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宋春風,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連雲港港口集團原董事長、ISEA 首席專家白力群,中國理貨協會原會長趙偉,中聯運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聯航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洪輝,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真虹。會議由論壇執委、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主持,中國航運 50 人論壇秘書長、中國航務週刊總編輯陳宏兵擔任本次會議司儀。

當前,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各地政府相繼採取了交通管制、降低人員流動、工廠停工等措施。這些措施對於阻止疫情擴散效果顯著,但對港航業也帶來了極大影響,尤其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後,包括美國、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宣佈,將對曾靠泊中國港口的船舶及其上船員,採取一系列嚴格的檢驗檢疫措施。

論壇成員及嘉賓在發言中提及,當前的疫情擴散,為港航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外貿企業的停工停產導致港航業相關需求放緩,班輪公司停航措施顯著高於往年同期,大宗貿易運輸需求跌至低點。

二是疫情帶來的額外成本提升,港航企業正常的管理運營受到極大的影響。疫情發生後,大部分港航企業依然堅守崗位,保證了重要物資的正常運輸和流轉,但受制於人員和設備短缺,包括船舶正常靠泊、檢修,船員的管理、服務,所需物料供應、證書辦理等均無法正常進行,陸地運輸不暢,導致港口貨物集疏運體系運轉緩慢,集裝箱流轉不通。

三是隨著疫情的發展,相關業務履約風險增大,後續糾紛已無法避免,就目前來看,航運業可能面臨的法律問題,涉及安全港、海員利益的保護、船東的免責和義務、停租、繞航、不可抗力和合同受阻等多個方面。綜合來看,本次疫情不僅影響我國港航業的發展,對於全球貿易和產業鏈的影響都要大過以往。

在線研討會上,中國航運50人論壇與會成員結合自身所處領域實際情況,提出諸多建議和舉措,呼籲行業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指導性政策和措施,保障行業穩定運行,及早走出疫情影響。

與會論壇成員建議在保證疫情防控的同時,創造逐步復工復產的條件,通過降稅減費的措施,降低港航企業在特殊時期的運營壓力,從而產生傳導效應,減輕外貿企業負擔。會上航運、港口企業及協會領導紛紛表態,港航攜手,緊密配合,共克時艱。

會議形成了《抗擊新冠疫情影響 航運業政策扶持建議報告》,將上報有關部門,為政策和行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同時,與會嘉賓高度贊同發揮行業主流媒體正面輿情導向和積極傳播作用,搭建非常時期特別供需和信息交流平臺,為有效抗擊疫情,儘快恢復行業生產經營服務。

中外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春吉,曹妃甸港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業務部部長李進祿,E-PORTS創始人兼CEO黃啟洲,友通通程國際貨運代理(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玉鳳,亞細亞海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麗等中國航運50人論壇青年企業家成員,以及來自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港融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運去哪、運個貨、慧諮環球(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順科國際貨運代理(上海)有限公司的代表在線列席會議。

疫情時期,守望相助,眾志成城,這是當下港航業界的共識。正如在會議發言中眾多嘉賓所表達的一樣:“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度過危機,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本次會議的具體研討內容,明日中國航務週刊微信將呈現給大家。

· END ·

<strong>歡迎通過留言或撥打新聞熱線010-58678999-242,提供新聞線索,線索一經採用,將獲得現金紅包獎勵。投稿可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