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10億,卻裁員500人!虧損10億之後,新潮傳媒面臨消亡

來源:投資圈(ID:caijiback)

猝不及防!開年之初,新潮傳媒宣佈了一件大事,復工第一天裁員500人,引起行業一片譁然。

2020年2月10日,新潮傳媒通過內部講話宣佈了關於自救之路的決定,從減員10%開始,此次減員規模為500人左右,其中包括20名管理幹部。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新潮傳媒,可能撐不下去了。

手持10億,卻裁員500人!虧損10億之後,新潮傳媒面臨消亡

對於此次裁員,新潮傳媒也給出了兩個理由:一是2019年績效考核271末尾淘汰10%;二是業務減少,人員就相對冗餘。在這兩個條件下,新潮傳媒才選擇裁員。

然而,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跟著投資君來好好了解一下。

1

新潮傳媒,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梯媒唯一上榜企業

根據天眼查披露的信息顯示,新潮傳媒的運營主體為新潮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新潮傳媒集團是一家“傳統媒體+互聯網”的科技媒體創新企業,2007年4月在成都成立,公司創始人分別是創業20年的傳媒老兵張繼學、二三四五網絡創始人龐升東和力美DSP平臺創始人舒義。

公司的最大股東是作為聯合創始人的龐升東,在公司股權的佔比中,龐升東所佔的股權比例為12.83%,為第一大股東,張繼學的持股比例為12.14%,為第二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新潮傳媒在2019年就已經是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上唯一的梯媒企業,而且,新潮傳媒更是被百度和京東這兩大巨頭所看好,兩者均在其股東之列,根據披露顯示,百度持股佔比為10.21%,京東持股佔比為4.93%。

手持10億,卻裁員500人!虧損10億之後,新潮傳媒面臨消亡

然而,雖然有著兩大巨頭的支持,新潮傳媒的業績一直並不是很好,根據披露的數據顯示,新潮傳媒2018年的營業收入僅為10億元,淨虧損卻高達10.74億元,公司的淨資產不足2億元。

手持10億,卻裁員500人!虧損10億之後,新潮傳媒面臨消亡

而且,投資君還發現,原來新潮傳媒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了優化公司結構和收縮人員規模的策略,也就是說,在2019年新潮傳媒的業績就已經接近低谷。

其實,在2019年的業績之前,新潮傳媒的業績並不差,從2016年到2017年,新潮傳媒從西部擴張到東部,並且進軍一線城市。2017年,新潮傳媒營業收入超過2億,在行業中僅次於分眾傳媒,要知道,2016年的新潮傳媒營業收入不過7千萬而已,從7千萬到2億,它僅用一年就實現了突破,令人匪夷所思。

2018年,新潮傳媒快速擴張,截至2018年年底,新潮傳媒已經覆蓋了100座城市共計近70萬部電梯,包括2億中產社區人群。在這樣的狀態下,新潮傳媒在2018年的財務報告中,獲得了營業收入高達10億元的成績,一年內翻了5倍。

手持10億,卻裁員500人!虧損10億之後,新潮傳媒面臨消亡

在如此的業績下,新潮傳媒輕鬆甩開了同行業中第二梯隊的公司,實現了和分眾傳媒的競逐。但是這種誇張的增長並非新潮傳媒本身所具備的實力,滿目的擴張也讓新潮傳媒變得虛有其表,這也就導致了其在2019年不斷收縮。

2

爆發後的空殼,能撐多久

說起新潮傳媒的迅猛擴張,最離不開的,就是鉅額融資。從獲得首輪天使輪融資之後,新潮傳媒的融資歷程就如同開掛了一般。

2018年4月,新潮傳媒在剛獲得成都高新區的20億元融資之後,過去不到半年時間,11月份新潮傳媒就又宣佈完成了由百度領投的21億元融資。2019年8月,新潮傳媒完成近10億元人民幣融資,由京東集團領投。

此外,投資方還包括顧家家居、歐普照明和美凱龍、養元飲品、好未來等……

在部分投資人士看來,新潮傳媒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順利的“融資”,無外乎三點:第一,市場空間大;第二,新潮做對了事;第三,新潮成長快。

然而,在如此鉅額的融資下,新潮傳媒並沒有選擇穩妥的發展,而是滿目的燒錢擴張,最終錢燒完了,業績卻不見好轉。

雖然新潮傳媒還獲得了京東集團近1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但這10億的資金,並沒有改變公司的狀況,反而在2019年新潮傳媒的銷售人員被降薪20%以上,開發人員被裁減過半,相比較於2018年,新潮傳媒的人員已經銳減超過2000人。

而這樣的做法,對新潮傳媒而言,可能只是其發展策略的調整和轉變,但這卻直接反饋出,新潮傳媒,正在不斷走向低谷。

不可否認的是,投資君也同樣認可新潮傳媒在電梯電視媒體產品具備兩大競爭優勢:一是技術內核可不斷進化,與流量、場景形成意想不到的融合效果,二是與線下媒體數字化的進化方向趨於一致;兩者結合,前景無限。

然而,這並不是其盲目擴張的資本,有了前進的方向,也同樣注意潛在的問題,打開市場也需要優質並且充足的產品支撐,不然自身的市場只會被同行業的競爭者一點點吞噬掉。

3

疫情之下,不同企業面臨的考驗卻同樣嚴峻

在投資君看來,新潮傳媒的裁員既有業績的關係,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然而,受到影響的也並非只有新潮傳媒,而其他企業的應對方式也並不相同。

  • 疫情之下,北京KTV巨頭全體裁員,經管理層研究決定,將於2020年2月9日與全體員工200多人解除勞動合同。
  • 老鄉雞董事長手撕員工聯名信,表示哪怕是賣房子,賣車子,也要千方百計地確保員工有飯吃、有班上。
  • 再者則是投資君之前分析過的餐飲巨頭西貝莜麵村,疫情致其2萬多員工待業,董事長賈國龍稱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

其實,新潮也好,西貝也罷,這些公司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數量龐大、經營更為粗放的中小企業,都無法避免此次衝擊,而這樣的衝擊是多數企業所難以承受的,因為賬上資金不足。

根據“中歐商業評論”調研的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賬上餘額,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很短。

34%的公司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公司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公司可以維持3個月。

這意味著,67.1%的公司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公司能維持6個月以上。

可見,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多數公司都會採取一定的措施來進行補救,理念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自然也不同,而這也是外部突發環境對企業考驗,而最終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最後,投資君想說,對於新潮傳媒裁員500人的情況,並非只是疫情的緣故,更多的是它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疫情這種突發情況,新潮傳媒裁員事件也會存在,而疫情不過是被新潮傳媒所借的“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