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最近網上流行很多小遊戲,“點名做任務”、“真心話冒險”...這些東西激發起了很多80、90的集體記憶,這不就是當年中學流行的小遊戲嘛!集體居家,不經意間時間好似也倒退了。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點名答題

其實,懷舊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非常懷舊的,那些承託著共同記憶與感情的事物,常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因為他們共享著不同人的相同經歷。這正是人們對同路人的需要,共同經驗能使大家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內心的歸屬感。那一點點的歸屬感,能使自己在路上不孤單。

未來,往往伴隨著刺激和風險;而過去,則意味著安全。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我們總願意把過去看過好看的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次到KTV都點著那幾首“飲歌”,聽電臺特別愛聽到自己熟悉的歌,正是這種由熟悉而來的安全感,讓自己感到舒適。

有人笑說:"我們現在是不是也算共同經歷生死了?"。

細細想來不光是我們這一代,更是我們整個中國,我們這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同胞,我們正在共同面對一場戰鬥。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中華民族總是習慣於忘記,但有些東西,尤其是一些群體性的災難,卻會永遠鐫刻在民族的基因裡,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許多曾經淡化的傷痛,會被一代代人,一次又一次喚醒,猶如祭壇上默不作聲的犧牲,血淋淋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近世以來,每逢庚子,必不平凡。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1840年,庚子,中英戰端開啟,朝廷無能,割地賠款。今日港島之亂,肇始於此。1900年,庚子,義和拳亂,宣戰十一國,兩宮西狩,直至人均一兩賠款。今日互聯網上,民粹戾氣亦不絕如縷。1960年,庚子,三年自然災害遍及神州。今日年輕人眼中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的部分老年人,與那幾年的極端匱乏不無關係。

2020年,又到庚子,以一場席捲全國的疫病開始,可能讓人有點恐慌,但略懂歷史者,將過去三個庚子年縱向比較一下,就會樂觀起來,這肯定會是近代以來最好的一個庚子年。

病毒流行一場,總有結束的時候,而人們從戰勝病毒經歷中得到的,應不只是免疫力的提高。

在這個庚子年裡,我們能看到社會治理效能的提高,能看到精準扶貧的成功,不只是經濟的扶貧,更有智商的扶貧,科學與邏輯的扶貧,無論官民,無論老幼,無論城鄉,都能更加現代化起來,這樣才能戰勝病毒,不僅是生物學的病毒,還有過去那些庚子年裡曾經危害我們精神的病毒。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鴉片戰爭後十餘年有洋務運動;

庚子拳亂後十餘年有辛亥革命;

自然災害後十餘年有改革開放;

十餘年後,會是怎樣一番天地?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相信等這場疫情平安通過以後,每一箇中國人都會走上街頭,摘下口罩。陌生人之間親切的問候,親朋之間緊緊的相擁。我們想見每一個國人,每一個經過病毒洗禮的健康人。他或許是你們小區超市的售貨員,或許是催你取快遞的快遞小哥,更或許是一直在奮鬥的最美的白衣天使。這個時候互道一聲安好,問候一句康健。我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或許是下一個太陽的升起,或許是下一個月圓的晴空。

我們一直說,中國是一個大國,是一個創造奇蹟和刷新記錄的國家。但是一直被質疑,那好我們就直接證明給所有人看。在疫情被通報的一刻,從疫情的發源地的調查封鎖,到各地的一級響應機制的啟動,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從政府到百姓,從湖北到全國。疫情的傳播速度已經被中國速度遠遠的甩在身後,強大的中國速度再一次展現在世界的眼前。

庚子春始,共歷死生,克難興邦

面對疫情,短短几天內就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堪稱建築奇蹟。而奇蹟背後,有無數逆行而上、負笈前行的建設者。他們當中有在大婚日子“逃婚”參與援建的袁緒強,有在工地連續度過19個春節依然第一時間請命參加會戰的蔣桂喜,有通宵達旦第一時間拿出醫療廢水處理技術方案和圖紙的彭冠平,還有還有4000萬一直在線、為建設加油鼓勁的“雲監工”們!

在03年非典結束後,有人提出了四個字“天佑中華”。08年汶川地震時,黑板上留下“多難興邦”四個字。

多難並不興邦,只有克服災難的國家,才會在災難過後,有資格喊出:多難興邦!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不幸和傷痛,中國人同樣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共歷生死!克難興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