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

圖憶


我來談談我內心中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吧?實際上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逆向思維,知道了失敗的方向,加以修正,自然能迴歸正途。


一、無腦富養

什麼叫“富養”?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富養不是對孩子有求必應,而是讓孩子知道“富”的來之不易,讓他們知道“富”不是人生的目標,它可能只是追求目標過程的副產物,所以父母積累的物質財富,不過是父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產品,並不是自己的追求,自己可以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而父母創造的財富只需用於孩子生活學習所需即可,任何多餘的部分,都是對孩子的荼毒。以後你會發現,過剩的物質財富賦予,最終導致的可能不止是讓孩子失去奮鬥目標,甚至會失去生存的動力。所以,請把“富”養,更多的用於精神層面,使孩子真正變得“富有”。

二、無腦說教

大人懂的道理自然是比孩子多的,所以有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往往都是大道理一套套,抓到孩子的錯誤就“得理不饒人”。教育孩子時總是說到自己“爽”為止,卻不知道孩子聽進幾何?自己說的東西,自己又能做到幾何?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高高在上,好像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孩子只需要照著做就行了,孩子永遠都是被動的,因為父母不會給他們主動的機會,這是父母的“權威”,他們只需要照著做就行了。


這是中國式教育的一種悲哀,言語永遠都比行動的表達要蒼白的多,很多大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所臨摹的範範大道理,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你可能某一天正在對孩子講述要多讀書、讀好書之類的道理,一番引經據典以後,你一定感覺自己三言兩語間,已經將一門神功秘籍傳與你的孩子了,可惜,然並卵。因為講完以後,你抬起的不是書,而是手機......

三、無腦對比

相信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你自己的孩子也是,他不需要和某某人做比較。記得有個叫X龍的明星,他多次表達如果另一個叫XX宏的明星是自己的兒子就好了,然後我們發現這個大明星的兒子平時都是乖乖仔的形象,很多地方刻意的模仿著XX宏,言行舉止都有一些XX宏的影子,這樣一個乖巧形象的明星最後卻走上了吸毒的道路,這是為什麼?因為他骨子裡的叛逆,為什麼會叛逆,一個半輩子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下的人,能不叛逆嗎?這是他唯一反抗的方式,他通過別的方式做回自己,當他做的任何一件好事都被認為是在模仿,並且沒有別人做的好的時候,那麼他會選擇做一些壞事來證明自己的不同。


所以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去模仿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戰勝過去的自己,昨天的自己,懶惰的自己,消極的自己......

讓他知道,他的進步是因為戰勝了自己,而不是模仿了別人。

四、分數至上

有的家長經常這樣提醒孩子,你未來的目標就是北大、清華,甚至於你的目標就是考100分,灌輸孩子只要考進好的學校,就是成功的概念,就這樣,好學校成了孩子畢生追求的目標。孩子問考上好的學校有什麼用?家長說這樣你就能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這個看似正確,邏輯上卻錯誤至離譜的答案,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孩子,很多孩子在經歷了中考或高考失敗後,沒有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就已經下意識的告訴自己,自己人生已經失敗了,這個暗示可能伴隨其一生,然而這個暗示的起源就是家長的"唯分、唯好學校理論"。


然而學習的目標真的只是這樣膚淺嗎?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學習本是人類生存進步的本能,它本是一件生而不止的事,然而很多家長卻在告訴孩子,再堅持一會,考上大學就好了,換句話就是告訴孩子,上了好的大學,你的學習就可以終止了,你就不用受苦了。他們把“學習”放在了"自由"的對立面。事實是,許多大學生確實在考上大學後,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目標,從此放縱自我,享受“自由”。很多人變得“精神空虛”,後半生只是再想“活著的意義”。


五、無腦放養

有些家長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於是有的孩子欺負別人的孩子、有的孩子亂往窗外扔東西、有的孩子在電梯裡撒尿對電梯按鍵吐口水、有的孩子逃課逃學不做作業,家長對外客客氣氣點頭賠不是,或狡辯不認。要麼以“孩子還小”為藉口替孩子辯解遮掩,總之只要能幫孩子逃脫責任,無所不用其極,回家呢,對孩子照樣好吃好喝伺候著,對其犯下的過錯不聞不問,認為孩子自己磕磕碰碰的長大就會自己明白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嘛,孩子還小,不用對他太苛刻。



這類家長對自己的“放養”式教育自信不已,總之,孩子的路讓他自己去闖,該懂得他會自己懂,家長管好吃穿就行了。熟不知,有一天他闖下的大禍,他扛不起,你們也扛不起;他捅出的窟窿,他補不上,你們也補不上。到那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道這時候這些父母們是否會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呢?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提醒刪除,謝謝!

學海壹葉帆


我認識一個人,他小時候家裡很窮,捱了很多苦。後來他兩夫妻做生意很順利,賺了很多錢,他想著不能再讓兒子吃一丁點兒的苦,便對兒子溺愛到不得了,真的是要什麼就給什麼,要星星絕對不敢摘月亮。後來他兒子無心讀書,沉迷遊戲,夜不歸宿,且無論怎麼教怎麼管都沒有效果,這時他心慌了,便斷絕兒子的經濟來源,後來有一次他兒子拿著大刀架著他的脖子逼他要錢,再後來他沒有辦法了,只能聽之任之,不再管他兒子了。這是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對兒子的過分溺愛,不正確引導兒子造成的,這個事情給我們一班朋友震動很大。


BB槍王


我家鄰居他們的兒子,小學一年級開始孩子放學回家爸爸媽媽不在,他就去找外婆拿鑰匙,回家做作業,做完作業,就下樓跟小朋友玩一個小時。注意這個孩子時間觀念特別強。一個小時玩的時間不會超出。成績上年級一,二名,到了五年級爸爸媽媽離婚,他叛給父親,孩子開始沉默寡言,成績開始下滑。初中開始放學回到家,父親或者沒有下班,或者在麻將館打麻將,這時候爸爸給十元錢,並且說你自己去買點吃,孩子流著淚走了,有時候孩子也會去找媽媽孩子外婆。但是同樣,是在麻將館找到,得到的同樣給點錢,自己去買吃的。

一次聽見其他鄰居說XX孩子的爸爸昨天打兒子,怒吼著罵孩子,為什麼考這麼差,這時候孩子小聲說,你們為什麼要生我,生了我你們不愛我,天天打麻將,每次放學回家,家裡空無一人。見到你們就是,給你十元,自己去買點吃的。

這個孩子以前是很多家長口中別人家孩子,現在是你別跟XX玩哈!否則打死你。


令狐青雲89088282


我鄰居家的孩子,小學一年級放學回家就去爺爺奶奶家裡做作業,做完作業,就下樓跟小朋友玩一個小時,孩子時間觀念特別強。玩一個小時絕對不會超出時。成績在班級一,二名,到了3年級爸爸媽媽鬧離婚,對孩子影響很大,孩子開始沉默寡言,成績開始下滑。他哭著向奶奶說,咱們牆上寫的“家和萬事興”為什麼咱們家天天吵架?奶奶和孫子抱頭痛哭。父母親天天吵架鬧離婚對孩子影響太大了,父母離婚後孩子的成績直線下降。在離婚後的一年中夫妻雙方認識到對孩子傷害很大,夫妻雙方又復婚了。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至今沒有趕上來。

這個孩子以前很多家長認為是優秀的好孩子,現在好多家長眼裡認為是個最壞的孩子!這個就是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失敗的家庭教育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長們一定要吸取教訓,讓給孩子們有一個歡樂的童年,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把孩子培養成才。








鳳凰記者1


我的鄰居一家四口,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哥哥11歲,弟弟六歲。每天看不到爸爸媽媽,都是家裡僱的阿姨在照顧倆個孩子。

有一天下班回家,剛到樓門口就碰到鄰居家阿姨匆匆忙忙跑出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手機丟了,去找手機。

吃過晚飯下樓散步,正好又碰到那個阿姨,隨口問她找到手機沒有,阿姨嘆了一口氣,告訴我手機根本沒丟,是主家那個大孩子給藏起來了,然後扔到電梯口。

阿姨一臉無奈地說,到月底就不幹了,還沒見過這麼沒教養的孩子,如今社會更沒見過這麼不重視教育的家庭,家裡兩個孩子上學,家裡卻連本書都沒有,找支筆都找不到,而且倆孩子不高興就罵阿姨滾。

我漫步著,腦海裡依然回想著鄰居家那位阿姨的話,作為教育工作者,很是為兩個孩子的現狀惋惜,更為他們的將來擔憂,這樣的家庭教育算不算最失敗了呢?


讓心歸零微笑前行666


1.父母溺愛,小時候不讓幹家務,長大後不讓自己做飯吃,兒子娶不起媳婦怪自己沒用,總覺得對不起孩子。這種父母沒讓孩子學會獨立與擔當。

2.從來不鼓勵孩子閱讀,學習,孩子從小玩手機,刷劇。

3.從來不鼓勵孩子,經常罵孩子“傻子”“醜八怪”“最笨”“你看看誰誰誰”,這種孩子長大沒自信,以為自己是最差的。

4.該節儉的時候不節儉。給孩子買衣服怕花錢,給孩子買零食卻不怕。殊不知這樣教育大的孩子不會打扮,氣質都土。

5.總給孩子說我們窮,貫穿窮思想。《布魯克林有棵樹》那本書簡直對父母怎麼教育孩子指了一條明路,讓孩子雖然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但依然樂觀、優雅、求學。

6.父母不懂的收拾房子,把房子弄的亂七八糟,看著都鬧心。更別提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怎麼學習了。

7.不懂的給孩子溫暖,當孩子需要鼓勵,需要安慰,需要家庭避風港的時候,結婚父母卻爭吵、打架,父母自己都不開心,怎麼把也溫暖給小孩?

8.早早就讓小孩輟學。受其實教育真的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9.父母自己都不早睡早起,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至衡


本人認為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明明自己是普通條件的家庭,卻養出了一個“富二代”的孩子。


現在有些父母,明明壓力山大,明明生活艱難,卻口口聲聲喊著:“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條件”。殊不知,這樣的教育觀念,不但不會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卻往往造就出一個好吃懶做、心比天高的“公子哥“,或者是一個處處展現“公主病"的千金小姐;


孩子小的時候,要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他們寧可省吃儉用,寧可東拼西借,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委屈,還常常覺得自己是超級有責任感的父母,是天下付出最大多的父母;


可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高消費習慣的養成,他們的父母已經無力再承擔他們高昂的消費和“上流社會的生活”條件,當父母無法再給他們提供伸手即來的後勤保障的時候,他們對父母充滿了怨恨(所以才有層出不窮的從啃老到害老的案例),也對自己的出身忌諱莫深,包裝自己的身份,隱瞞自己的家室;買不起正版大牌,就算買仿貨、水貨,也要死撐門面;有的甚至為了追求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活,去搶、去騙、去偷、去坐檯。


我們在憎惡他(她)們的同時,也要想一想: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葫蘆爸爸——少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爹地;擅長領域:家庭教育、親子交流技巧、兒童習慣養成、青少年不良行為矯正、心理健康、心理諮詢;心理成長相關培訓等。在抖音、快手、喜瑪拉雅、千聊平臺,搜索關注“葫蘆爸爸談育兒”,獲取更多育兒知識和內容!

葫蘆爸爸談育兒


你好,我是行者,很高興能為你回答

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是母親全能,父親散養。我有個朋友文化水平不高,在我們這裡白手起家,做海鮮生意,做的也是風生水起,他老婆河南的,基本就是能寫自己名字,其他不會。有了孩子以後,特別還是男孩,這傢伙,每天海參,鮑魚,10幾歲就200斤了,衣服不會洗,簡直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全部是他母親包辦,簡直溺愛的不行。他父親也就是我朋友,散養,基本不管,要啥給啥,一直到初中,孩子不學好,談戀愛(用錢砸),學習白瞎。他慌神了,一起吃飯問我們,,最後所有辦法用盡,可是一些習性和習慣已經形成,最後高中沒有考上,現在在一家職業學院上學,每半年回來,帶不同的女同學。愁死了。

細分析一下,包辦一切的媽媽,對孩子包辦過多,孩子缺乏自身身體操作能力,導致孩子動手能力差,有的媽媽在孩子還沒有說出自己的需求時,直接滿足,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導致語言能力發育遲緩,溝通能力弱,人際交往能力差,在幼兒園交不到朋友,抗挫折能力差,自信心不足,造成孩子感統失調,影響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而什麼都不管的爸爸沒有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起一個做父親的責任,父親應注重孩子的整體和方向的教育,雖然父親的角色和職業只能決定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少於母親,但如果連少許的時間都不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缺失了父親的角色,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勇敢、樂觀自信都會受到影響。

一個家庭中,父母在教育上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媽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影響到孩子將來成人後的婚姻是否幸福,而爸爸對孩子的行事風格、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以及孩子的果敢自信方面帶來深遠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媽媽應該放手,陪孩子成長,而不是替孩子成長,而爸爸則應該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樹立榜樣,爸爸媽媽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440008e9c4f631a58b\

行者的吟唱


輕視對孩子的養成教育,在孩子1-6歲不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父母對孩子叫聲管養,明明是想愛孩子。卻因愛的方式方法不合適。經常與孩子產生各種糾結摩擦。卻從來沒想過怎麼有效改善自己的愛孩子的模式。結果摩擦越來越深入。然後出力不討好。本能力有所妥協。然後。

然後孩子抓住時機,步步緊逼。處處掌控大局。

然後就形成了老鼠戲貓的局面。

然後家長的家庭教育相關,搞得一塌糊塗。

然後家長髮自內心地說,家庭教育好難哪。

但是家長仍堅信孩子是需要自己的關愛的。但是家長仍堅信自己的做法沒有錯。但是家長仍然對學習家庭教育的緊迫感完全牴觸。但是家長仍然不相信家庭教育是門兒技術活兒。


暮雨課堂


我見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不務正業,啃老,不孝敬父母。在農村最常見。

父母養育你是為什麼呢?不就是能有點出息,有正經工作,不要父母再操心,父母老了能養老嗎?我老家三爺爺,孩子9個,到老了,沒有養他的,都推責任,失敗嗎?寒心呢!大娘四個孩子,到老了沒有照顧她的,自己在1間小屋裡孤養殘年,寒心,失敗。

歡迎發表不同觀點。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