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2 月 12 日早上八點,一輛撤掉座椅的 " 依維柯 " 駛離貴陽。副駕駛室裡,古家柱手裡緊緊攥住一張《關於運輸修文縣灑坪鎮蜈蚣橋村村民捐贈愛心蔬菜的證明》,信籤紙紅字抬頭:貴陽市南明區太慈橋街道辦事處,兩枚公章印水明顯。" 估計這一路‘關卡’會很多,我包裡還備份了兩份 "。

古家柱頭天晚上接到太慈橋街道辦羅馬書記的電話,今天他代表街道辦去接收修文一村民捐贈的 5000 斤蔬菜。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導航顯示,從貴陽太慈橋到修文蜈蚣橋村村委會 74 公里,駕車 1 小時 40 分。車行西二環,白修線、貴畢路,而實際到達的時間是 10:47 分。沿途共有 5 道 " 關卡 " 停車檢查,乘車人員測量體溫、掃描 " 貴州 110"App 註冊 綠色通關、核實身份、查後備箱、車身噴灑消毒 ……。

" 從哪來?到哪去?做什麼?" 是每個關卡都要重複的問題,介紹信也要看過又看。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上午 11 點,蜈蚣橋村螺絲寨壩子裡,村民彭興祥和妻子正在自家菜地裡手持菜刀砍割青白菜,背後褲腰帶間還別有一把彎彎的鐮刀。" 可把你們等來了,你這車是不是小了點兒,裝不了多少啊 ?",他笑時,額頭堆起深深的褶子,長一道短一道。

" 我是三年前才回家種的菜,頭二十年都是在貴陽做木工,出門在外多年,沒少受人幫扶 "。彭興祥說最讓他感恩的是回到老家這三年,自己親眼看見家門口的變化:以前出入是騎田埂背背篼,現在是車行水泥路直通院壩頭。彭興祥目前栽種蓮花白、青菜等共計 50 餘畝,一年種收兩季。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可觀的收入被鄉鄰看在眼裡,三年裡,已有白楊樹組、龍洞組 20 多戶寨鄰跟著他一起發展蔬菜經濟。" 本來就是農民,種菜也沒啥高科技,收入嘛倒是比以前栽種包穀強得多 ",彭興祥並不贊同村委會給予他的評價:" 勤勞,致富帶頭人 "。

始終在外多年,彭興祥喜歡看新聞,關注點兒時事。" 國家不好,我們小家也好不了 ",彭興祥說作為一個農民,他唯一能為這次 " 戰疫 " 所做的就是:" 想自家種的青菜,讓出不了門的他們,能吃上一口 "。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三天前,彭興祥找到了蜈蚣橋村委會,提出了想捐贈自家蔬菜給 " 困難的人 "。陳振潔——南明區對口幫扶修文縣駐蜈蚣橋村第一書記,由他搭橋,5000 斤蔬菜於當天下午被送到貴陽新王府一、六棟和國際城 H4 組團 1 棟(因防疫需要實施封閉隔離管理)。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 這三棟樓共有居民 1100 多人,按照平均每人每天一斤蔬菜算,正好可以吃上四五天,蔬菜還算新鮮 ",太慈橋街道辦事處羅馬書記說," 分到每家可能就是幾顆菜,確實我們都應該記住修文灑坪鎮,記住這裡蜈蚣橋村有個村民叫彭興祥 "。

" 村 " 步難行進入蜈蚣橋村並不容易。去年年底連通的串戶路與通村路,在忽高忽低的山間多如血管。

按照導航,被強制調頭兩次:最近的路要麼碎石亂堆,要麼幾輛農用三輪車斷頭。能問路的人很少,偶有人家也是大門緊閉。在目前唯一通村的蜈蚣壩路口,我們被四個村民攔下車:" 從哪來的?做哪樣的?"。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說清楚來意,看過介紹信,一手握體溫槍的吳姓村民還是冷冷地拋出一句話:" 沒有村支書和主任的電話,誰都得不到進村 "。

解釋中,他身後的紅色帳篷裡,又有兩個村民從沙發上起身,走過來。" 非常時期,請你們理解 "。在蜈蚣橋村村委會,村主任陳黔笑稱——他們籤的都有承諾書,還是嚴格點好。

五天前,村委會門口多了一塊豎長的牌匾:灑坪鎮蜈蚣橋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牌匾下,十多名 " 聯戶長 " 正在對照統計單分揀物資,並用記號筆標註姓名。" 聯戶長 " ——是我們把全村人按居住就近原則,十戶中推舉一名 " 聯戶長 ",其主要職責有兩個:一是彙總各家日常必須品的採購並交由村指揮部集中購買,每週二、四為統計日;二是對這十戶村民日常人員流動的動態監管和時事彙報。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在蜈蚣橋村當天正在分揀的統計表看,共有 58 戶登記申請,購買物資 576 樣,有尿不溼、牙膏、內褲等。駐村第一書記陳振潔補充到,為防控疫情,該村實際在村的 430 戶,1250 人," 人人按手印,籤承諾書,你家幾口人就是幾口人,多一個少一個,全家人都必須到指定地‘隔離’ "。

在蜈蚣橋村,關於新冠肺炎的疫情,近乎人人皆知的有兩件事。收留外地人,自己要陪著去 " 隔離 ",一天的‘隔離’費用是 160 元,且自掏腰包;1 月 29 日,灑坪鎮紅星村一村民不配合 " 關卡 " 檢查,打傷執法人員,拘留 9 天罰款 300 元。

正月十六,陳振潔提前結束病假返回蜈蚣橋村,拿著灑坪鎮政府的 " 通行證 " ——情況說明,身為灑坪鎮黨委副書記,蜈蚣橋駐村第一書記,也依然經歷了七道 " 關卡 "。

" 從家裡出門小區一道;同城大道扎佐物流園附近一道;下貴畢路進小箐鄉一道;出小箐鄉一道;小箐與灑坪中間段一道;灑坪鎮街上一道;入村路口蜈蚣壩一道 "。

進入灑坪鎮,各種標語張貼在牆,說辭令人易記。串門的是敵人,敵人來了不開門;戴口罩比戴呼吸機強,躺家裡比躺 ICU 強;帶病回家,不孝子孫;少吃一頓飯,親情不會斷,少聚一次會,友情不會碎 ……。

一棵白菜的曲折進城路!戰“疫”未歇 唯愛可以“闖關”

" 愛心菜已收到,這是 2020 年吃到最好吃的一碗素白菜,湯甜心暖,感謝捐贈蔬菜的好心人,也感謝歷經艱辛為我們拉運和送菜到家的工作人員,祝您們健康,平安 "。晚上 9 點,新王府收到菜的業主陸續在群聊中發出感謝。

就像彭興祥早上看到拉菜的 " 依維柯 " 駛進自家地頭,說出的那聲謝謝一樣。 路本不遠,鄉道雖阻,但防疫面前,唯愛可以 " 闖關 "。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志紅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