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要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堅守初心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中國共產黨98年的歷史,新中國70年的歷史,是一部塑造初心、守護初心併為初心而奮鬥的歷史。回望過去,黨和國家雖然歷經了無數艱難險阻,但我們經受住了巨大的挑戰和考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依靠的正是初心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無數事實也一再證明“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深刻闡明“守初心”的核心內涵,對全黨如何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根植人民、服務人民提出明確要求,指明前進方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強調指出,我們黨要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書寫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堅決清除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堅決割除一切滋生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堅決防範一切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在實踐中,黨員幹部一定要以這次主題教育為新的起點,不斷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守護初心、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牢固的公僕意識踐行初心,永遠和人民奮鬥在一起。

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守護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我們要清楚,不論這個時代如何變遷,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和安身立命之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一名幹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憶往昔,革命先驅李大釗面對絞刑架,發出了“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的豪邁誓言;方誌敏在英勇就義時喊出了“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慷慨陳詞;夏明翰在臨刑前揮筆寫就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千古絕唱……無數革命先烈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之所以威武不屈,就是因為他們對共產主義理想堅貞不渝、矢志不移。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前進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依然複雜嚴峻。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幹部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是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可見,對黨員幹部來講,堅定理想信念是一項基本功,須臾不可放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幹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廣大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終生的必修課,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努力學習和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來廓清思想迷霧,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理性分析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要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來認識當今世界的變化及其趨勢,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考慮問題,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築牢信仰之基,切實做到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共產黨人同全體無產者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正是帶著這樣的初心與信仰,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探索救國圖存的道路上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為著人民的利益,踏著英雄的身軀和血跡前行。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執政理念、應盡責任和神聖使命,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早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曾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關係:群眾好比我們的後臺,後臺不穩,我們的戲就不能唱了。毛澤東同志既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縱觀毛澤東同志的一生,是為人民大眾福祉而殫精竭慮的一生,也是人民大眾對他的感情日漸濃郁的一生。比如,看到戲臺上窮人的苦難他會掉淚,嘗一口農民無法下嚥的窩窩頭他會掉淚,聽到貧民餓死的事情他更會掉淚。他心中無時無刻不裝著那些占人口多數的工人和農民,那些雖然貧窮卻知足樂觀、默默奉獻的普通百姓。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談、每一次幽默,甚至每一個喜怒哀樂的表情,都在傳遞著生於平民、心繫平民的本真,這種自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人民情懷,使他始終都和廣大的勞動者打成一片,使他無論生前還是身後都能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大家應該都記得鄧小平同志的深情告白:“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文革”結束後,他再次出來工作時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而那句誠摯的“小平您好”,就是人民對鄧小平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充分肯定和真摯讚譽。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總是用直抵人心的話語,表達對人民的摯愛。“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我國人民生活總體越來越好,但我們時刻都要想著那些生活中還有難處的群眾。”看似樸實無華的語言,飽含的卻是對人民群眾無限的牽掛和深厚的感情。現如今,世情、國情、黨情、省情發生深刻變化,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我們要繼續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完成中央、省委各項決策部署,其根本保證仍然來自於人民。毫不誇張地說,不依靠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我們將一事無成。我們必須像根對土地的依賴一般根植人民、信仰人民。信仰人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群眾所思所需所盼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樸素體現,是人民的幹部信仰只能是人民的深刻印證,也與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毫無二致。黨員幹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認真傾聽人民呼聲,不斷汲取人民智慧,並在這一過程中滋養我們的人民情懷,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牢固的公僕意識踐行初心

樹立牢固的公僕意識是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現實需要。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曾特別告誡全黨:“對於一個人數不多的共產黨來說,對於一個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來領導一個大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共產黨來說,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他要求共產黨要“贏得群眾的絕對信任”。但讓列寧失望而沒想到的是,在他親手創建的黨執政七十餘年後,他所告誡的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發生了:蘇聯共產黨因為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而被蘇聯人民所拋棄,導致了蘇共亡黨和蘇聯解體的嚴重後果,致使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相繼失去政權。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前蘇聯解體前,認為蘇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僅佔4%,認為代表全體人民的佔7%,認為代表全體黨員的佔11%,而認為蘇共代表官僚、幹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佔到85%!這種情況下,人民、廣大黨員也就沒有了當年保衛蘇維埃政權時的那種激情,而冷眼旁觀蘇共的垮臺,甚至為反對派吶喊助威。經驗反覆表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失去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遲早都會垮臺。來自人民、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紅軍長征時期,曾有人問胡耀邦同志,“參加共產黨有什麼好處?”胡耀邦同志鄭重地回答道:“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九十九條都是‘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危險的工作要搶著去幹;如果軍裝不夠,要讓給別人穿;飯少人多,要讓群眾先吃,自己餓肚子。要說好處,我看只有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毋庸置疑,胡耀邦同志所說的“壞處”,就是對人民群眾的“好處”。也正是把所有的“好處”全讓給人民群眾,把那麼多“壞處”都留給自己,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延安革命根據地政權是陝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來的”“淮海戰役是人民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改革開放是適應人民願望、根據群眾創造搞起來的”……正是我們深深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黨的事業才獲得了不竭動力。我們要明白,能否牢固樹立公僕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衡量一名黨員幹部是否合格的根本標尺。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樣的黨員幹部恰恰多如繁星。孔繁森說,“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王樂義說,“錢是個啥東西?看重了是命,看輕了是紙。對共產黨員來說,能為群眾辦事才是根本,比掙錢更有成就感。”徐虎說,“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家。”李素麗說,“每一條公共汽車的線路都有終點站,但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站。”這些滾燙的話語,是多麼真摯的感情流露啊!黨員幹部要牢牢記住,“人民的公僕”絕不是簡單的五個字,它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一種無悔奉獻的精神。黨員幹部要發揚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於心,把人民作為自己的衣食父母,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勤務員,時刻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需、憂民之所難,全力為群眾造福,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同時,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作風,自重自愛,克己奉公,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並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樹立廉潔公正的良好形象,當好讓人民滿意的公僕,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作者:青海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本文執筆:馬星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