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無聲的文字,有心的傾聽”

大家好!

這裡是哞間樹洞第十二篇推送


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胡適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張中行先生說:“心在天上,腳在地上。”范文瀾先生說:“天方地圓。‘天方’是靈活的頭腦,‘地圓’是鑽研的精神。“比較他們的觀點,我們不難發現:大膽的想象與刻苦的鑽研是成功的關鍵。

成功是一門學問

不知不覺“成功”已經成了一門學問。

上到圖書館,下到校園閱覽室,甚至在網絡商店裡,凡是有書的地方。勵志書籍隨處可見,它們甚至被單獨分成一個門類,擺在最顯然的位置。

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然而,有很多人對這類勵志書籍的閱讀體驗卻是,讀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來潮,熱血沸騰,但激動了幾天後才發現,生活還在繼續,當然離你想成為的樣子一點變化也沒有變。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沒有太大變化!

成功公式?

有專門的的人分析成功學的基本講義和慣用詞。發現他們是人類社會已知的公理。比如世界第一的成功導師,世界第一潛能開發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必定成功公式”

第一:明確目標,決定你要追求的是什麼?

第二:詳細計劃。

第三:立即行動。

第四:如果行動方向有偏則進行修正,以能達到目的為之。

第五:堅持到底。

可學嗎?

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這個公式當然是無懈可擊的,按照這些無比正常的事情行事,理論上也是可以成功的,不否定。但也不能否認,這些廉價,方便唾手可得,但外貌似乎永遠正確的道理中,我們似乎獲得了營養甚至是前進的動力,但如果一昧地沉迷所謂的“成功之道”放棄了對生活的感知,體驗和思考。則有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

速成“成功”?

按照“成功學”的定義,只是一門運用世界頂級人士證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幫助個人企業,或團隊。減少自我摸索的時間,快速達成目標並獲得全方位成功的學科。這其實最具賣點的無疑是“速成”二字。

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類似“35歲以前實現財務自由”“如何在36歲之前成功”這樣的標題之所以引人入目,或許正是基於以下的邏輯“成功”是一種標誌,象徵我們努力的成果,表示我們這輩子沒有白活。“成功”又像是度量衡,評定我們在社會的等級。而與之類似的不少成功學書籍似乎也教導我們,成功要趁早“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實現人生價值”。

短時間之內,只要按照某種特定的方法付出有限的努力,就能達到一個頗具 誘惑力的人生高度,你覺得可能嗎?


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我又一次參加一個培訓,是朋友拉我一起去的。現在想想那幾乎是成功學的現場演示。第一印象就是群情激昂。不大的會場,擴音設備就顯得多餘,而“導師”還在不斷要求,“每一個發言者都要語言表述清楚,洪亮”。

在自我介紹之後,就是來此上課的目的。“一個人生中的那些東西阻礙了你的發展,想突破什麼樣的人生瓶頸,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等等。”導師在面說,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說出來自己困擾的一個問題,她說:“害怕衝突,尤其是在職場上,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緊接著她表了個態。“希望能有所改變吧”。

導師說到“希望改變,就是不改變!為什麼拒絕改變?你現在不改變,以後都改變不了!你到底希不希望改變?”直接那個女生被問得啞口無言,只好說:“我想改變。”

書裡的成功之道我能信多少(上)

在簡單講述了幾條理論之後,培訓很快進入了實戰環節。女孩得到的任務是,在手機通訊錄上挑一個最不喜歡的人,給他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女孩猶豫再三。這時導師煽動在場的人一起鼓掌“鼓勵”她突破自我。

看到了吧,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個“必定成功公式”的簡約版本。明確目標,立即行動,堅持到底。當然,還要配合讓人熱血沸騰的現場環境。可是如果冷靜下來想想這樣一個電話真的能改變一個人20多年來日積月累形成的個性嗎?這樣的舉動看似是人生突破,實際上能有多大意義?這樣的“快速”形成的“成功”真的有效嗎?

請你理解一下,翰銘明天繼續推送下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