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傳奇》這部電影為什麼不會讓觀眾感到末日的壓抑?

譚敏


《我是傳奇》這部電影很精彩,威爾史密斯一人一狗給人一種孤獨感。之所以不會讓人感到末日的壓抑,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雖然是病毒肆虐,但主人公有著自律的精神,同時非常樂觀。他做什麼事都很嚴謹,有條不紊。讓人對他充滿信心和希望。

2、有條狗的陪伴,讓人感覺到不是那麼孤獨身邊還有夥伴的陪伴。

3、最後發現了疫苗,更是給人以生的希望。讓人相信人類不會滅亡。



鵬友說電影


在講這個壓不壓抑之前,我簡單說說這個開局一條狗的故事.

故事講述的是2012年,人類最終被病毒所擊垮,前軍方病毒學家羅伯·奈佛(威爾·史密斯飾)因為體內有自然抗體未受到感染,而成為紐約市唯一的倖存者,甚至曾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

瞭解大致故事後再談談為什麼末日不壓抑,能夠讓末日不壓抑的只有希望,而男主威爾·史密斯就是這個希望,這個扭轉末日的唯一.

1.男主唯一能逃過一劫的科學家,科學家也就是說他能搞出點東西.

2.另外男主還能免疫病毒,我的天,這根本就是奇蹟.

3.還有狗狗陪伴,路上不再孤獨.

4.後面還有幸存者.

驚喜在這個末日世界慢慢被撥開,距離光明也越來越接近,也就是說小驚喜一直在路上.

所以這個故事給別人不是世界由不好變得更差,而是在絕境中一步步好轉,這樣的結局觀眾肯定買單的啦。更何況一個有狗狗,有抗體的科學家,開局就已經是rmb玩家了,好嗎?

還要怎樣,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吐槽!


搞笑影子哥


看過很多類型的喪屍末日片,大部分都很經典,特別是歐美拍的末世電影,都特別的精彩。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這部《我是傳奇》末世片,就特別成功,特別能打動觀眾的心。

《我是傳奇》不一樣的喪屍末世,一樣的孤單寂寞冷,誰受得了?《我是傳奇》,威爾·史密斯經歷的末世,那種孤獨寂寞,好絕望。

《我是傳奇》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末世科幻電影,由法蘭西斯·羅倫斯執導,威爾·史密斯、艾莉絲·布拉加和莎莉·理查德森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7年12月14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2012年,人類最終被病毒所擊垮,前軍方病毒學家羅伯·奈佛(威爾·史密斯),因為體內有自然抗體未受到感染,而成為紐約市唯一的倖存者,甚至曾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

《我是傳奇》跟其它喪屍片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喪屍片著重描述的是強烈刺激的畫面感,如潮水般的喪屍和各種血腥場面來博取眼球,以及人們滿眼的絕望和驚慌失措的表情,以達到讓人緊張刺激的效果,是一種營造末世之亂的操作。

而《我是傳奇》則不同,它更多表達的是內在的東西,表現的是主角羅伯·奈佛一個人孤獨存活於世(他以為自己是全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的複雜內心變化,從一開始的抱有希望,到慢慢的失去信心變失望,再到最後的徹底絕望,愛犬死後更是想跟喪屍同歸於盡。

《我是傳奇》給出的畫面比成群的喪屍更讓人害怕,空無一人的紐約曼哈頓街頭、滿是荒草和汽車的第五大道和空曠的華盛頓廣場公園,整個世界只剩下你一人,你怕不怕?

一城、一人、一狗(幸好還有隻忠心的狗狗陪伴),這種死寂的感覺比視覺的衝擊更讓人心底生俱。也讓人產生這個世界怎麼了?世界末日來臨了嗎的強烈感覺。

幸好有曾經在軍隊裡討生活的經歷,幫助羅伯·奈佛選擇了在這座被廢棄的城市中生活的方式,完全是高度系統化的,他每天都要堅持大量的體能訓練,還要不間斷地發出求救或尋找和自己一樣的倖存者的無線電波。

羅伯特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否則在這種極端孤獨的情況下,正常人都有可能發瘋。唯一還在與羅伯特並肩作戰的,就是他最為忠誠的夥伴薩姆,一隻德國牧羊犬。

一開始羅伯·奈佛在這座“空城”的日子還是很瀟灑的,整座城市是屬於他一個人的(當然僅限於白天),他可以每天駕駛著他的不同跑車在街道上橫衝直撞;可以在戰鬥機上打高爾夫;用無價的珠寶裝飾他的堡壘等等,就連市中心最繁忙的商業街,如今也變成了羅伯特自家的“後花園”。

但是這種看似瀟灑自由的日子一年年、一天天的好似就這樣無休止的過下去,而且就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慢慢的心裡的恐懼只能是與日俱增,心裡素質不好的恐怕早就崩潰瘋掉了,威爾·史密斯經歷的這種末世,那種孤獨寂寞,誰受得了。

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曾有過這般那般的情感,這樣那樣的煩惱,討厭爾虞我詐,厭煩人聲鼎沸,如果讓很多人許願的話,恐怕是讓這些討厭的人類消失吧,可是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消失了,這個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真的能挺住嗎?

對於這個電影第一感覺還是那種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孤獨感,空蕩寂寥,更多的還是恐懼感,發自內心的冷。

像羅伯·奈佛這種心理強大的人能活到現在,應該歸功於他的愛犬最為忠誠的夥伴薩姆,這也是全影片唯一最溫暖的一部分了,那隻狗的陪伴也是至關重要的。有一隻守候在你身邊的其他類生物的陪伴,也是同樣溫暖的,畢竟還可以說說話,雖然它不一定可以聽得懂,但是,陪伴是最重要的。

影片最讓我揪心的一個畫面就是,那隻狗跑進陰影裡,而那裡有著數不清的喪屍,威爾史密斯那一刻淚水充滿眼眶,有擔憂,更多的是害怕,這個世界上最後的陪伴就要離開了,羅伯·奈佛可該怎麼辦?

在電影中段,一直與他相依為命的狗兒為救他也被“吸血狗”咬傷而感染,羅伯·奈佛無奈的將夥伴扼死在自己的懷中。那個鏡頭,一直停留在羅伯·奈佛的臉上,變化幅度並不太大的表情卻入木三分的將羅伯·奈佛的痛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直強大的羅伯·奈佛在最後的夥伴死掉以後,也徹底的心理崩潰,他選擇了去跟變異者同歸於盡(雖然他沒有死成被人救了),但那時的羅伯·奈佛絕對是抱了必死的心的,因為他實在是受不了整個世界只有自己的那種孤獨了,他已經受夠了!


洋仔老師666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傳奇》這部電影2007年末上映的一部美國的電影,是和病毒題材有關的一部人類災難片。故事的主人公羅伯特是唯一倖存的人類,還有他那隻可愛的牧羊犬薩姆陪伴著他。這部電影之所讓觀眾看了沒有感覺到末日的壓抑,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因為有薩姆,這個與羅伯特並肩作戰的最為忠誠的夥伴,一隻德國牧羊犬的陪伴,主人公不再孤單,所以感覺到不是特別的壓抑。第二、影片一直沒有放棄希望和抗爭。白天的時候羅伯特帶著薩姆外出尋找維持生命的供給,然後去實驗室時做研究;到了晚上,他們在如堡壘的建築物中觀察那些怪物在城市的街頭“覓食”。每天盡責盡職地做同樣的事情,羅伯特在這座“空城”當中讓人感覺他同時也享受到了完全的自由,並不壓抑。第三、就是電影帶給人的緊迫感勝過了壓抑感。作為人類最後的希望,羅伯特被唯一的一個殘留下來的任務驅使著努力尋找逆轉病毒的方法。雖然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但是他沒得選擇,因為他的時間就快用光了。基於上面這三點,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感到地球末日的壓抑感。





一枝圓珠筆


個人認為《我是傳奇》故事性不算太強,殺狗那一段是全片最亮的情節。整片節奏慢,看到結局會有種才剛剛入戲然後就沒有了的挫敗感。但視覺效果很棒,一人一狗一覽空城的末日景觀特別優秀。主人公羅伯特·奈威爾是不正常的,他已經不會和人相處,甚至精神分裂。

“我叫羅伯特·內弗,我是紐約的倖存者……每天正午時分我都會在南街海灣,如果任何人能聽到……我能提供食物和住處並保障你的安全……如果還有人能聽到,你並不孤獨!”

致命的病毒不幸在全球範圍散佈,90%的人口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只有1%的人口具有免疫能力,剩下9%變成了“夜魔”。自此人類的生存法則變得再簡單不過——沒有了國家、政治,只剩下單純的獵殺與被獵殺。

這就像是影片一開始在曾經繁華無比的紐約市中心打獵的場景一樣,內弗本來是在追逐一頭野鹿,結果不期遇到的卻是狩獵的獅群奪走了原本屬於他的獵物,整個世界在一場浩劫之後迴歸到原始的獸性狀態之中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此片觀賞性高於災難性,以至於觀眾看完甚至會有不夠過癮之感,末日的壓抑感更加微乎其微了




影視兵鑑娛樂匯


電影《我是傳奇》主要講述的是2012年,人類最終被病毒所擊垮,前軍方病毒學家羅伯·奈佛因為體內有自然抗體未受到感染,而成為紐約市唯一的倖存者,甚至曾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

你能忍受怎樣的孤獨?

  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你一個“正常人類”,你會怎麼做?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羅伯奈佛,將在這部如同末日警鐘的電影裡,告訴你和《浩劫重生》截然不同的孤獨和絕望。

  若抱著觀看殭屍片的心情欣賞《我是傳奇》,那麼你將會大失所望,這部電影雖然也是以“老美”為中心,但賣弄的卻不是傳統美式電影悲劇英雄,有的,是不曉得同類在哪裡的與世斷絕孤獨感。

  《我是傳奇》原著小說中,將後來的世界分成三種人:正常人、感染柯氏病毒且完全喪失理性的變種人(只剩餘嗜血的獸性)、感染病毒但卻並未完全喪失理性的變種人(這種人類甚至還擁有語言能力,進而構築一種新型態的社會結構)。

  不過電影改編,將後兩者合而為一,世界在病毒傳染失控後,剩下兩種人:正常人類,以及感染科是病毒的變種人,但是這種變種人擁有自己的溝通方式(電影裡呈現的是以一種類似強烈聲波的方式﹚,而且擁有社會結構和學習能力(看起來智商似乎是不及正常人類,但卻未完全退化)。

  羅伯奈佛(威爾史密斯飾演)也從小說中的平凡人,變成電影中的“軍事生物學專家”,因此說服觀眾如何“有能力”獨自在杳無人煙的紐約市生存三年,變得相當容易且合情合理。

  羅伯喪失家人,家中的每扇窗戶、每扇門都經過特別武裝,而且抱著當初的使命感,他獨自留在災區紐約,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研發出拯救全人類的疫苗。藉由畫面,我們發現他家中放了一排發電機、自己在戶外種植食物,定時去每棟建築物中“清場”,蒐集可用物資。他甚至在空空蕩蕩的紐約市高速駕駛悍馬跑車,狩獵麋鹿為食。不過,每隔到固定時間,他的手錶就會發出警示聲,因為太陽一下山,那些已化為怪物的“變種人”就會出來獵食。這些變種人雖然在理智上、智慧上不如正常人,甚至懼怕紫外線(因此無法在白天外出),但是在體能上卻大大凌駕正常人類。因此在黑夜時,羅伯必須躲在家裡,甚至每次回家時都要在家門附近傾倒能消除他味道的化學藥劑,避免那些生物找到他。

  這種生活,他過了三年,每天他都會利用調幅頻道發送廣播,希望地球其他角落的生還者可以回應他,但是一天天的無變化只讓他更加絕望。

  在《浩劫重生》裡,湯姆漢克的孤獨感是因自己如同被完全放逐所致,他只能將一顆排球畫上人臉,幫他取名字和他對話,這樣他才不會孤獨得瘋掉,但他最起碼還知道這世界上有其他人類存在。《我是傳奇》的孤獨與寂寞卻是完全不同的,羅伯可以在DVD出租店幫塑膠模特兒取名字並假裝和他們說話,但事實上卻是你完全不知道這世界上是否還有“同類”。知道世界上還有人聽得懂自己的語言,假如相遇時還會和你打聲招呼、出意外時還會拉你一把,這種“孤獨”只是因為“寂寞”。但是羅伯的孤獨卻是世界文明毀滅的絕望,他甚至到死都找不到一個能夠和自己真正對話,甚至互相傾訴的對象。

  若按照原著小說的描述,那群“受感染卻依舊保持一定理智”的“人”,似乎就成了可能具有“進化空間”的新人類。依照生物界殘酷的物競天擇原理,雖然如同群眾暴力,但是否最後該死的反而是我們所謂的“正常人”呢?

  電影將羅伯奈佛的孤寂感和心理轉折講述得相當細膩。他懷抱使命,在喪失家人的情形下陪伴他的只有女兒從小養到大的狗Samantha,在如此無希望的生活中,Samantha已成為他生命中屬一屬二重要的寄託。因此,當Samantha為了追逐麋鹿而跑進黑漆漆的大樓內時,羅伯即使怕得冷汗直流也要找回自己的狗。

  在發現自己的藥物可能成為人類救星時,羅伯必須去“狩獵”,必須帶回一個生病的“變種人”,一個在他女兒眼中是“怪物”的人類回實驗室。只是好死不死,他抓到了變種人老大的伴侶。但羅伯卻沒發現這層關係,因此他註定擁有一場浩劫。

  羅伯認為,對他嘶吼甚至不惜讓太陽光灼傷部分肌膚的變種男性,是因為喪失了生物生存的“理智”,僅餘下獸性的衝動所致。但後來變種人學習羅伯的狩獵方法,有計畫地設下圈套捕捉羅伯,甚至已有領導組織的行動方式獵殺羅伯時,他就該發現變種人是有學習以及溝通能力。不過因為鍾愛的狗死了,在經過叄年的孤獨折磨後,羅伯決定讓衝動替代理智,以如同自殺的方式在黑夜裡和變種人廝殺。

  什麼是殭屍?依照字面上以及傳統好萊塢電影的描述,殭屍應該是一群“完全喪失理性且不可能變回正常人”的某種“生物”(姑且稱之為生物),因此人類為了生存,只有不斷得砍砍殺殺,因此好的殭屍可以成就如《惡靈古堡》這種電影。但今天羅伯面對的卻是“生病的變種人”。故事設定是說原本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成為治療癌症的萬靈丹,但是這個萬靈丹卻出了問題,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突變,導致人類的基因也發生變化(癌症本來就是基因突變,造成不正常的細胞快速分裂所致),而且這些病毒還會傳染(經過空氣或接觸性感染)因此產生了這群變種“人”,這群人被稱為“Dark Seeker”(黑暗獵人)。

  細看故事,會發現羅伯的地下實驗室有一群用來實驗的老鼠,而當實驗進行到一個可靠的階段時,才會去捕捉“變種人”進行“人體實驗”,羅伯在進行工作記錄時是以“人”體實驗稱呼,而牆面上貼滿的照片正是這三年來他實驗的對象,這些“人”都死了,羅伯心中這些還是“人”,因此他會有掙扎、會有煎熬。

  故事從開頭到結尾,都用一隻蝴蝶貫穿。蝴蝶代表著新生、代表著春天,死去的小女兒喜歡用手比成飛舞的蝴蝶玩、而後來千里迢迢終於找到羅伯的生還者,頸部也有一個小小的彩色蝴蝶刺青。當羅伯將好不容易得來的解藥交給生還者時,似乎也象徵著新時代、人類新希望的傳承。

  電影一開始,羅伯駕著紅色悍馬在空無人煙的紐約市飛奔時,曾經經過一個印著“BIO HAZARD”(生化危機、生化汙染的標誌)的大樓,但附近的大樓海報卻也寫著“神依舊愛著世人”。

  來找羅伯的生還女子認為自己會找到羅伯全是因為造物者的指示,因此她想繼續往北方走(因為病毒在低溫下較不易生存),因為聽說北方的佛蒙特山區裡有一個生還者組成的居住點。

  導演還是善良的,在這部由如末日警鐘的電影裡,給了一個懷抱希望的結局。

  就如同電影裡提過“受感染的變種人在黃昏時就可能出沒”一樣,暗示了Samantha很可能會喪命。羅伯也因此在電影開始就註定了自己的結局。當然,我也認為整部氣氛營造絕佳的電影,卻在最後收尾時留下一個過於急促的結尾實為可惜,因為威爾史密斯實在演得很好,而觀眾也實在有點意猶未盡。但若今天是由麥克貝或藍威斯曼拍攝,或許會給一個巨大爆破場面的“人獸大戰,也可能會給羅伯一個約翰麥克連式的酷酷結尾,卻永遠也無法造就一個真正的“傳奇”。

  因為死亡與傳承,才能成全羅伯奈佛的“傳奇”。

  想想看,若全世界只剩下你一個“正常人”,又或許你的家人與愛人都被感染了,你該怎麼辦?!





Sy隨意解析


您好,對於這個問題,有以下四點原因:

1.男主角的特殊身份。

在影片中,男主是一名為部隊工作的科學家,他活下去的動力,也是作為科學家的使命,就是利用自己身體的免疫,研發出血清,從根本上消滅病毒,殺死外面成千上萬的喪屍。男主並不是身陷絕境,或者在四處逃亡,相反,他是以自由之身在戰鬥,心態積極樂觀,有時還會在空曠的機場上打高爾夫,並且從未放棄過尋找是否有其他倖存者。只要他沒有倒下,希望就還在,觀眾又怎麼會壓抑呢?


2.鏡頭下的死城,只是一座小鎮,並非全世界。

男主角只是被困在了一座小鎮,外面的世界現在到底怎麼樣,人類是不是滅絕了,其實他心裡也是一個未知數。況且,既然他可以一個人在這樣一座城市裡獨自生存,為什麼其他人就不可以呢?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說,別說全世界,就算只是這座小鎮,理論上也是存在其他倖存者的。如果影片的設定是全人類只剩下男主一個人,那觀眾就會很壓抑了。

3.其他倖存者的出現。

男主在生死關頭,千鈞一髮之際,被一個突然出現的女人救了,影片到這裡出現了其他倖存者: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孩。試想,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的女人和小孩,都可以在這樣一座死亡之城生存了這麼久,那麼其他人呢?士兵,醫生,運動員,男子,犯人,流浪漢,這類人的生存能力更強,理論上,在這座城市的暗處,一定還有更多人活著,只不過獨自生活在各自的空間裡,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最後一名人類。所以,世界其實並不是像看到的一樣荒涼和絕望。


4.電影的本質。

《我是傳奇》只是一部科幻片,不是紀實片。雖然電影裡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真實,但畢竟都是幻想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發生。觀眾只會對已經發生的或者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感同身受。對於人類來說,電影中構思的世界末日實在太遙遠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電影旅行社


我先說下《我是傳奇》這部電影吧!

裡面劇情是演的2012年的紐約,人們為了治癒一種病,癌症!科學家研製了一種可以殺滅癌症的病毒。就在人們覺得已經成功了,但是事與願違,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美好,這種病毒隨之發生了變異,把人類變成了殭屍(喪屍),並控制了意志和行為,然後一場大面積的病毒爆發猶如洪水般湧入城市,速度之快沒有人能夠阻止病毒蔓延。這種可以空氣傳播的病毒很快就感染整個紐約城市。

就這樣政府只能下令封城,結果造成了人們的極大恐慌,城市秩序亂作一團,隨著病毒的侵襲,城市變成了一座死城!

然而劇中的主人公羅伯特卻在這如地獄般的死城裡憑藉自身堅強的意志,頭腦和強大的體質生活了下來!身邊還跟著最忠實的夥伴,德國牧羊犬。他作為這座城市唯一倖存者,人類的希望,始終沒有放棄尋找研究抵抗病毒的解藥,即使很渺小也不放棄!

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就給了觀眾一種感同身受的希望即使在末日下也會有一中活下去的勇氣與意志!





世領影悅


披著喪屍片皮的文藝片《我是傳奇》

關於這部非典型的生化片《我是傳奇》,第一次是在CCTV6看到的他。理解這部電影的深層含義對於一個10歲的小孩子還太過困難,但是在陸陸續續看過《生化危機》《殭屍世界大戰》之類的標準的血漿四濺的生化片後,20歲的我留在腦海裡的只剩《我是傳奇》。

與其他生化片不同,這部電影拋棄了以往固定思維下的激烈打鬥、黑暗畫面、血腥殺戮、組團打怪的喪屍片模式。以廢棄的繁華空城、充足的光線和男主角規律的日常為基調,講述一個人如何在末世生存。這是電影簡介裡說爛了的東西。而我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所表達的末世下孤獨而又絕望的希望,以及更深層的一些我只能觸碰輪廓的東西。

末世背景帶來的蒼涼感是我對這部電影最深刻的記憶,男主帶著他的狗在曾經最繁華的街道上獵鹿,在停機坪上打高爾夫。街上廢棄無主的車甚至還可以發動,雜草卻已爬上路中央,雄獅在車與車的間隙裡巡視著自己的領地,這裡處處有“人跡”又空無一人。

孤獨,男主和狗討論自己的生日,因害羞不敢跟假人模特搭訕。他竭力想要完成一場對話,可是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回答。當空曠的世界只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孤獨不比天黑前滴滴的鬧鐘、夜幕壓上城市邊緣帶來的緊張和壓迫感容易接受。所以男主在廣播裡一遍遍的說著"You're not alone"的時候,比起尋找其他人,我想更多的是說給自己——你不是孤獨的。

Butterfly.蝴蝶這一意象貫穿全片,出現了五次之多。按廣為流傳的說法,蝴蝶暗示昔拉(Sariel),九大墮天使之一,是掌控絕望的殺戮天使,擁有著酷似蝴蝶的外形,強大的攻擊力和近乎完美的能力。我認為這個意向是複雜的,更深層可挖掘。蝴蝶往往是美麗而脆弱的,是美麗不可觸及的希望。

希望——不可觸碰——絕望。

蝴蝶第一次出現是在街角破爛風化的海報上,“上帝依然愛我們”。這可能是人類未大面積消亡前對自己安慰,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吶喊。海報風化剝落,上帝還是放棄了人類。

第二次是男主女兒比的手勢," Daddy,look, it's a butterfly."小女孩臨行前給爸爸比了一個蝴蝶,孩子單純美好還不懂得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她給爸爸留下了小狗,和一個蝴蝶。這是女兒對爸爸的愛和不捨,是父親對於未知世界的希望。然後飛機墜毀,希望破碎,化作男主日夜恍惚的夢魘。

然後是打獵時飛過小狗鼻尖的蝴蝶,女兒留下保護爸爸的小狗已經長成大狗。在空無一人的城市裡,山姆是女兒留下的希望,是唯一的親人。他在山姆跑進黑暗時痛哭流涕,他以為那次可能就是分別,還好不是。但分別總會以更殘酷的方式到來——山姆為了保護主人被感染,然後被主人含淚殺死。從此在這座城市就只剩一個人了。

在談到剩下的蝴蝶之前,必須先說說關於雙結局,這部電影其實有兩種結尾,這是我看了網絡版本才知道的,電影頻道放出的是公映版第二個結局——男主為保護血清和殭屍boss同歸於盡,人類聚居地真實存在,殭屍可以被治癒,男主雖死但成為人類傳奇被永久紀念,大團圓結局。在這個結局裡,蝴蝶出現在被殭屍撞碎的玻璃和女主脖子上的紋身,玻璃裂紋的蝴蝶是殺戮的絕望,蝴蝶紋身是女人孩子,人類未來的希望。男主捨生取義,成為傳奇。說實話這是一個俗套無趣的底,是標準商業片的慣用套路,浪費了前面大段的鋪墊。我更喜歡第一種結局,浪漫主義,怪異但有所思考。

第一種結局的兩個蝴蝶是殭屍boss在玻璃上畫出印記,是女殭屍脖子上的紋身。男主一直認為殭屍們是退化的沒有智慧沒有社會意識和感情的殺戮機器,並努力想要治癒他們,讓他們變回人類的樣子。男主抓殭屍來實驗,死亡率很高,實驗室的一面牆貼滿了死者照片。然而男主用誘餌抓住的有蝴蝶紋身的女殭屍,她可能是特別的,也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論她是殭屍boss的愛人還是女兒,殭屍boss為她而來,她證明了殭屍們是有感情的,他們有智慧有計謀少數還有理智。殭屍boss從憤怒地撞擊玻璃到平靜下來在玻璃上畫出蝴蝶,他們與第二種結局中因為食慾和殺戮撞碎玻璃的殭屍有了質的區別。他們不是殭屍,他們是進化的下一個階段,是新的物種,而男主是他們的獵殺者,一切都開始反轉。darkseeker的頭領在玻璃上笨拙的畫出蝴蝶,那是他的愛和希望,他憤怒的希望男主能夠明白。而男主把快要被治癒的女人變回原樣還給他們後,boss放過了他,就如同最開始男主帶著槍還是放過了獵鹿的獅子。這是兩個種族間的故事,進化與淘汰,誰進化誰淘汰,到最後男主才明白,他最初執著研製解藥不肯離開的偉大不過是自作多情,人類的輝煌已經落幕,餘下的免疫病毒的才是被上帝拋棄的人,就像動物園跑出來的獅子餘生只剩在城市裡等待食物耗盡,苟延殘喘。

最後男主選擇和女主離開,去找那個最後的人類聚居地。關於人類聚居地存在與否,片中沒有給確切的答案。但基於女主給出的信息,我更傾向於不存在,人類的消亡是進化的必然,在新物種面前人類脆弱得不堪一擊。剩下的人類能依靠的只有城市廢墟里有限的資源,資源耗盡的那一刻就是生命終點。但是還是得出發,人在絕望中總得有點盼望,死在追尋希望的路上總好過死在絕望裡,雖然追尋到最後有可能是更深刻的絕望。

這就是我說的關於蝴蝶是末世下孤獨而又絕望的希望,美麗又不可觸碰。

關於我只看到的輪廓。男主向女主推薦「史上最棒的專輯」的 CD,片中這張專輯是鮑勃·馬利的精選輯《Legend》,發行於鮑勃死後的第三年(1984年)。借男主評價鮑勃·馬利“他有個病毒性的想法,把音樂和愛注入人們的生活,就可以治癒種族歧視和仇恨。”歧視和仇恨真的能被治癒嗎,不能,但是不停的有人不停的在努力,通過音樂、電影、書籍各種形式。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絕望中的希望。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一個深層含義,所以只有輪廓。


益達啊cc


撇開原著的影響和先入為主,我覺得電影更符合傳奇這兩個字。 片中的蝴蝶先後出現,我們知道的就是蝴蝶的象徵,還有片中說上帝還愛著我們,但是上帝不會拯救人類,反而坐視人類的消亡。

洪水的傳說是由於蝴蝶象徵的墮天使造成的,而上帝只是留給了人類一艘希望的方舟。這就如同電影中最後的人類所代表的,還有那血清就是人類的希望。

史密斯成了傳奇,延續人類的傳奇,人類已經是過去的傳奇了,新的物種有感情,有智慧,而人類只不過是放歸自然的保護動物而已,所以,那些戲血鬼放過了這三個最後的人類,就如同人類珍視現在的大猩猩一樣。而史密斯他們也在最後明白了,人類不需要他們拯救,他們已經有了選擇。

這部電影似乎在探討人在面臨絕對孤獨時的一種感受。片尾的確很老套,史密斯做出了不必要的犧牲,抑或許是生無可戀吧,畢竟親人都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但畢竟太灰色了,不符合對這個人物性格的整體定義,看他在那麼孤立無助時還在積極的研究病毒的疫苗,說明他的生活態度還是積極的,所以結尾無意義的犧牲是一種低級的煽情,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有寓意和創意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