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鐗個人的剝脫機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作者 | 羅sir

“毫不客氣地說,我認為現在的企業中至少有一半是註定平庸和失敗的。”朋友老王氣沖沖的說道。

老王是某位獵頭公司的管理人員,通俗的講,就是職業介紹人。老王之所以氣沖沖的發表這番“驚世言論”,還是源於老王多年來對各種企業的深入瞭解和調查。

老王告訴我,“別的地方我不敢說,但就我們這市裡的企業,哪個我不清楚不瞭解?”沒錯,老王一向以實幹家自詡。老王對全市的企業瞭如指掌,對業務的熟練和人才的個性特徵都有著屬於他自己的瞭解。

這次與老王聊的是企業中對員工危害最大的特質是什麼。我們摒棄了法律所規定的不能犯的錯之外,我們都一致同意“形式主義”是對員工危害最大的特質,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企業本身。

不過,開頭老王的話一定是不對的;我們如果把時間線拉長遠來看,所有的企業一定都會失敗,這是必然的結果,也符合物理學熵增定律。

但形式主義,對公司和個人的危害也的確是致命性的,即使這種致命性短期內不可見甚至還有益於自身。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01

形式主義對組織個人的危害性

提到形式主義,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走過場”。誠然,形式主義的本質上的確就是“無用的表面功夫,流於形式”。

但簡單的走過場,一定不是形式主義的全部。弄清形式主義的真相,我們就應該先問這樣一個問題,形式主義的危害性是什麼?

任何事物的存在,一定是有著其某些“合理性”;或者說,迎合了某部分人的需要,但損害了大局的利益,這是形式主義的基礎。

這樣的說法還可以在精簡一點,我們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以幫助我們深入瞭解形式主義的變現形式。

形式主義就是:資源雙方在產生“接觸”的時候,附加了其它不必要的資源,造成了資源的耗散。

舉個例子:

某總部領導來視察分公司業務狀況,該分公司上下全體嚴陣以待;他們用了一天的時間來整理公司儀容,規範部門協調配合。

事後,領導認為這家分公司表現不錯,表揚了該公司負責人。

這個案例滿足了兩個條件:1.資源雙方產生了接觸 2.附加了不要的資源

該分公司上下人員用一整天的時間來完成領導視察,而領導視察的本意只是看看公司發展而已。而全體分公司員工的一天時間,就是在造成資源耗散。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個危害較為淺顯的案例,如果從長期來看,形式主義對公司的危害性會呈指數型增長。其中一個特別讓人留意的地方在於,如果形式主義侵入組織,而管理者卻視而不見,那麼在“黑天鵝”事件來臨的時候,這種危害性是足以令組織致命的。

我們以今年初武漢發生的疫情為例,當疫情來臨時,如果形式主義繼續存在,會產生多大的危害?

在疫情初期,社會各界捐贈到武漢的物資,被武漢紅十字會擱置在倉庫。在疫情一線,物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種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就是致命的。

當然,最後我們也看到了物資被悉數送到了各個醫院中。

具體到每個組織,形式主義在提升組織成本、催化官僚主義等方面都危害不小;任何一個組織,在面對形式主義的毒害時,企業文化、公司制度、員工之間的協作度等,都會遭受巨大挑戰;長期來看,形式主義的出現滿足少數人員需要的同時,損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這對組織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對個人而言,形式主義的危害性有多大?

在經濟學中,有一條几乎被大眾所認同基本理論即——資源有限

水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金錢、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在這一基礎上,形式主義對個體所造成的資源的耗散就值得我們極其重視。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各部門之間的繁瑣流程,不必要的會議內容,頻繁的郵件來往,這些表面意義多過實際意義的規章流程,對我們會有多大影響?

根據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的研究指出,職場人士在受到“工作之外”的信息煩擾時,這會消耗他們相當大一部分注意力,尤其是那些不是特別有用的流程文件的時候。

長此以往,即使是再出色的個人,在面對形式主義大行其道的公司時,也會因其資源的耗散,降低自己能力和時間資源。

即使是再優秀的個體,遇到不能自相匹配的組織時,也會黯然失色,優秀的職場人,總是善於挑選優秀的組織和公司。

喬布斯當年為了說服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卡利,除了用高薪吸引以外,說了那句直到現在,依然被人津津樂道的話語:“你是想繼續賣你的糖水?還是想跟著我一起改變世界?”

當然,現在看來,約翰·斯卡利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在當時的蘋果公司,看似鬆散的管理之下,卻湧現出一種極致的產品美學理念和企業文化。

這是蘋果成功的基石,也是後來者可以借鑑的標準。

拒絕形式主義,我們可以怎麼做?

02

杜絕形式主義的兩個關鍵

如果我們參照過往那些優秀公司的管理理念,我們會總結出如下關鍵詞:極度求真、極度透明、不作惡、合夥人制度、股權激勵等等。

但若為了杜絕形式主義,有兩個關鍵最為重要:1.極度求真、2.極度透明

1.極度求真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是因為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所著的《原則》。但事實上,西方公司文化中極度求真早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

當然,要做到這件事並不容易。從根本上說,幾乎沒有人相信極度求真這件事能夠存在。即使是企業管理者自身,也不確信極度求真的存在。

事實有對錯,觀點無真偽。我們如何判斷企業的決策和執行是奉行極度求真的?儘管大部分人都同意極度求真這事對公司來說是有好處的,包括領導者本身。

但具體到執行層面上,一旦下達了極度求真的文化或制度;很多不可避免的事情往往會出現,下屬因為一個方案和決策者爭執不下,甚至撕破臉皮。這在中國的企業文化是不可行的,這是違背上司的錯誤做法。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就這一點來說,極度求真的企業文化就很難在中國實施下去。但這不代表著未來不可能,我們已經知道,極度求真的企業文化是能夠抑制形式主義的崛起的。

極度求真要求企業奔著“一個目標”前進,而形式主義往往就無所施展。從根本上講,這需要企業員工每個人自發覺醒。

探尋真理的路漫長無望,但依然值得我們去勇敢探索。

2.極度透明

坦率地說,不管是極度求真還是極度透明,這兩個指標對企業的要求還是相當的高;即使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滿足這兩個條件也不會容易。

如果說極度求真對企業來說,還可以接受,那麼極度透明就沒這麼簡單。對大部分企業主來說,礙於某些原因,極度透明這四個字幾乎是一種奢望。

但極度透明恰恰也是扼制形式主義的最重要的利器之一。企業一旦公開透明化,那麼少部分人造成的資源耗散就會讓大部分人知曉,從而減少形式主義的發生。

但建立極度透明的企業文化,我們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我們需要每位公司員工都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還需要企業主合法合規的運營,當然也需要一個健康社會的良好氛圍。

透明化制度是未來的趨勢,也是正在發生的趨勢,我們應該予以重視,並知曉極度透明意味著什麼,或者說,我們需要極度透明化的公司制度體系。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結語

在大多數機構裡,戰略性的決策往往都是秘密進行的,知道一切塵埃落地後才會公佈,因為老闆一般都會覺得,在員工之間造成不確定性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說明事實、公開透明才是負責任的做法,以便員工明瞭事情的進展,並幫助梳理和解決產生的問題。有必要說明的是,極度透明並非完全透明,應注意尺度,並就該尺度雙方達成一致。

我們應該清楚並明確的是,形式主義對公司而言是一項傷害巨大的“殺手鐧”;同時,這也是削弱員工個人能力和時間的“剝脫機”。

拿這次武漢疫情來說,形式主義就大行其道,人民日報批評形式主義害死人,點名地方官僚主義亂象;形式主義在政府中的危害都如此之大,更何況在企業中。

形式主義帶來的亂象依然不可測,危害其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提防注意。


形式主義:公司的殺手鐧個人的剝脫機




作者:羅sir,一個內容有深度思想有廣度的多年職場老司機,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新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