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美妝企業的洗手液正在集中上市的路上

是亂仗還是有的放矢?

文|海苔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席捲各行各業,為應對這一“黑天鵝”事件,美妝企業亦積極展開自救。在全民“戴口罩、勤洗手”的健康衛生教育下,消毒洗手液成為了美妝企業的新機遇。

除了傳統日化企業之外,近日,包括伽藍集團旗下自然堂、春夏品牌,上美集團旗下一葉子品牌,紐西之謎、小蜜坊、JMsolution等在內的眾多美妝品牌紛紛發佈了消毒洗手液產品的上市計劃。

一時間,洗手液取代面膜成為“新寵”。

2月下旬,大批產品即將上市

自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消毒殺菌類產品供不應求。社會供應鏈也開始向這類產品傾斜,富士康、比亞迪,以及青蛙王子、諾斯貝爾等都開始投入了口罩生產。與口罩一樣被視為硬通貨的,還有醫用酒精、含氯類消毒產品。日前,伽藍集團就已宣佈決定快速投產消毒液、免洗殺菌洗手液、殺毒溼巾三類產品。少數擁有生產資質的化妝品工廠,也將生產線改造,全力投入消毒產品的生產。

實際上,自2月4日,國家衛健委下發關於部分消毒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緊急上市的通知以後,消字號工廠成為香餑餑,一騎絕塵。該文件規定,持有消字號產品生產資質的企業可以復工,而相關產品只要檢驗合格便可提前上市,後期再補充備案。在部分化妝品工廠延遲復工、復工難的前提下,不少美妝企業開始通過代加工的方式做起了消毒洗手液的生意。

紐西之謎董事長劉曉坤告訴青眼,因為他本人經歷過非典,有一定的應對經驗,所以早在1月26日就已經開始整合供應鏈資源,籌備上市消毒洗手液產品。目前,該產品預計在2月16日左右正式上市,首批訂單量為150萬瓶。廣州多美生物董事長武晶磊告訴青眼,目前其工廠化妝品生產還未復工,仍在等待政府通知中,收到的化妝品訂單量也很少,客戶主要集中諮詢消字號產品。目前,多美生物通過與其他有消字號產品生產資質的廠家合作,其“75%酒精噴霧”產品已經投入生產,一週內即可上市。

據瞭解,伽藍集團旗下自然堂、春夏品牌推出的免洗殺菌洗手液正計劃上市,伽藍旗下擁有消字號產品生產資質的奉賢工廠目前已經復工。此外,上海伽藍美妝銷售公司通過總經銷、代加工的方式推出的善蓮次氯酸水消毒液產品,也預計在2月底上市。

从现在开始,美妆企业的洗手液正在集中上市的路上

▍伽藍旗下各品牌計劃上市的消毒洗手液產品

供應鏈、包材是最大難題

實際上,除了上述美妝品牌,不少中小品牌、微商等都積極嘗試銷售消毒洗手液一類的產品。但就像一位業內人士所調侃的,行業內賣的大部分消毒產品都還只是朋友圈的一張圖片。言下之意,雖然業內看到了消字號產品的機會,但供應鏈、包材、資質等都是問題。

根據權威機構的科普,妝字號的洗手液一般難以達到殺菌、抑菌的功效,與普通化妝品一樣只能達到清潔去汙的目的。因此,大部分美妝企業看中的還是消字號類、具有殺菌效果的洗手液。但據劉曉坤介紹,擁有消字號生產資質的化妝品代工廠很少,供應鏈緊張。另外,即便通過代加工的方式生產消字號產品,企業經營範圍也應該包含衛生、消毒類產品的經營資質,但目前機關單位還沒有正常上班,要馬上取得資質還比較困難。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小微企業打擦邊球進行銷售,但大的化妝品企業一般不會去這麼做。

“幸運的是,紐西之謎已經有供應鏈,也有衛生消毒類產品的經營資質,但仍然需要面臨包材短缺問題。”劉曉坤說。據悉,雖然消字號企業獲批可以提前復工,但相關的供應商、尤其是包材供應商仍然面臨復工難的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稱,“中國大部分泵頭廠、瓶子廠、消字號廠訂單全部接到了5月份,瓶子、泵頭等包材每天漲價20%的速度,仍舊無法滿足市場供應。”此外,物流也是問題,各大物流公司由原定2月10日開工推遲到2月17日。而復工後還有年前積壓的物流需要消化,物流配送延遲現象也會對生產供應造成一定的影響。

从现在开始,美妆企业的洗手液正在集中上市的路上

▍從左至右:紐西之謎、多美生物計劃推出的消毒產品

短期彌補經營損失,長期同樣受益

青眼在對不少美業人士的採訪中瞭解到,疫情對化妝品行業造成的影響從短期來看,是無法正常復工所帶來的房租、人員工資、銷售業績等直接損失;從長期來看,需要應對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一是線上購物的習慣會進一步加深,二是更加註重個人的衛生。

據武晶磊介紹,目前多美的消毒酒精噴霧訂單多來自於線上客戶。劉曉坤也表示,接下來會與雪梨直播間合作進行消毒洗手液產品的銷售,並將銷售額的10%捐贈給疫區,“這不僅彌補了企業短期的經營損失,還給社會做了貢獻。”

日前,青眼聯合美得得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妝調研消費者報告》顯示,40%的消費者沒有美妝的購買計劃,43%的消費者未來半年內會加大消毒/抑菌產品的購買。這說明,隨著消費者個人衛生意識的提高,消毒洗手液長期也會出現一定的增長趨勢。

事實上,大的災難面前,往往也會伴隨新的機遇,正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助推藍月亮、威露士等品牌快速搶佔市場份額,一些日化企業也在當時推出消殺類品牌,並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基礎,比如上海家化旗下的家安品牌。同樣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積極尋求應對舉措,在困難中尋找機遇的美妝行業,一些新品牌、新品類或許正紮根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